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患者联合使用神经阻滞、针刀的效果。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CR患者中随机抽取280例,随机硬币投掷法分为A组(140例,穴位注射)和B组(140例,神经阻滞+针刀),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B组NDI评分(疼痛、注意力、睡眠、头痛、个人护理、工作)低于A组(P<0.05)。结论CR患者联合使用神经阻滞、针刀,有利于改善颈椎功能。

  • 标签: 神经阻滞 针刀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根型腰椎病以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提供,共计210例神经根型腰椎病,治疗时间2023年1月~12月。抽签法随机分组,分2组,105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脊柱矫正、运动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得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NDI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神经根型腰椎病治疗中,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缓解疼痛感,促进疾病转归,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腰椎病 神经阻滞 针刀 治疗效果 疼痛 颈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超声引导肩关节周围神经阻滞与传统神经刺激技术在肩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肩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肩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刺激技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声嘶、霍纳综合征、膈神经麻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麻醉药物,减少药物浪费,观察组患者在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更快地达到麻醉效果,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虽然两组患者在声嘶、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膈神经麻痹发生率61.11%低于对照组91.67%,说明超声引导技术能够降低术后膈神经麻痹的风险。结论:超声引导肩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肩关节手术中展现出更优的麻醉效果和更低的膈神经麻痹发生率,超声引导肩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结石手术 个体化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阻滞对SP(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治疗的40例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顺序分组,涉及对照组(n=20)、试验组(n=20),予以对照组药物(塞来昔布)及肩关节功能训练治疗,予以试验组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肩关节活动情况,研究时段为2023年9月-2024年2月。结果: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价值(P<0.05)。结论:予以SP患者神经阻滞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缓解肩关节疼痛症状,有利于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 标签: 神经阻滞 SP 疼痛程度 肩关节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髋关节囊神经阻滞在骨科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样本来自我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是否采用髋关节囊神经阻滞的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具有可比性。结论:将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应用于骨科术后镇痛,能更佳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且减少不良反应,有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的90例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5例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另45例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 T2 及T3 时间点 HR 低于对照组,而MAP 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 B 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层次结构,分析薄层塑化和超声影像的特点,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路径实现股神经阻滞提供参考。方法:择取临床上20例患者的股神经阻滞操作的超声影像,同时取2具成人盆部标本,将这两具标本制作成薄层塑化切片,对薄层塑化切片进行观察。对比股神经阻滞薄层塑化图像和超声影像,分析股神经阻滞的解剖学特点。结果:通过观察后发现,两种图像均具有明显的特点。薄层塑化图像显示:(1)在股神经阻滞的过程中,位于阻滞的对应层面,可以观察到股神经和腰肌的表面被筋膜紧紧覆盖着;(2)同时,在股鞘后外侧壁的部位,无股神经和腰肌的表面被筋膜紧紧覆盖的结构;(3)而阔筋膜自缝匠肌表面表现出向内走行至股销前方,同时将髂筋膜、股神经、骼腰肌、股鞘等结构覆盖的图像;(4)在择取的2具(4侧)成人盆部标本中,分别有一半表现为阔筋膜未在缝匠肌内侧缘出现融合,因此,而表现出2层;有一半则出现阔筋膜在缝匠肌内侧缘出现融合,因此,而表现出1层。与此同时,超声影像图像中也能够观察到股神经前方部位处的筋膜,同时也能够观察到髂筋膜,其在超声影像中表现未白色的条索状的高回声影,同时也在股神经的前方部位,且和股神经密切相连;阔筋膜将股神经、髂筋膜等部位覆盖,而且和股神经的距离相对更远;在20例超声影像中,2层阔筋膜的影像有17例,1层阔筋膜的有3例;同时股神经两侧的结缔组织在超声下无显影,且发现股神经阻滞时两侧的结缔组织对麻醉作用有屏障的作用。结论:通过对股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层次结构分析,显示薄层塑化和超声影像的特点相似,均发现髂筋膜和股神经紧密相连,且存在密切的关系,股神经阻滞可选择髂筋膜作为超声引导下的入路部位;同时阔筋膜和髂筋膜容易混淆,因此在进行股神经阻滞时要对两者进行区分。

  • 标签: 股神经阻滞 解剖学 薄层塑化 超声影像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超声引导桡神经阻滞在腕部手术中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评估。方法:本文选择本院2023.6到2024.1期间接受腕部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例采取传统方法麻醉,观察组22例则实施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两组患者腕部术前麻醉效果的比较,以及对两组患者腕部臂丛神经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腕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腕部术中麻醉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的臂丛神经主要分支起效时间明显缩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占4.55%,而对照组为30%,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桡神经阻滞在腕关节外科手术中有明显的疗效,可明显改善麻醉精度,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胆结石手术 个体化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术中镇痛效果。通过对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比较,以期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方法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适当镇静镇痛药物,A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下肢神经阻滞,B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术后镇痛药需求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 镇痛效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均较为理想,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在术后镇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持续时间更长。2. 生命体征变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较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更为平稳。3. 术后镇痛药需求: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术后镇痛药需求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B组),提示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4. 术后恢复情况: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术后恢复较快,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术中镇痛效果显著,且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同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优点,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镇痛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的预见性护理。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2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清醒、睁眼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躁动等5项不良反应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神经外科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神经外科 全麻 苏醒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的预见性护理。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2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清醒、睁眼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躁动等5项不良反应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神经外科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神经外科 全麻 苏醒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023年1月~12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均分到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予以全麻手术,观察组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结果:术后2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术后1d,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较低(P<0.05);术后1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显著,炎症反应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麻醉方式安全有效。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 腹腔镜 腹横肌平面阻滞 麻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PKP联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根据信封法,将其分成比较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分别应用单纯PKP手术、PKP联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对比组间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实验组围术期指标相比于比较组较为良好;术后,比较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和实验组相比较差,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中实施PKP联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可以优化围术期指标,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标签: PKP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神经后支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于急诊剖宫产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没有没有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禁忌证。采用随机抽号的方法,将试验组和对比组各20人。对比组采取常规的麻醉方法,试验组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比相应的安全性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比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整体的麻醉效果比较理想,整体的阻滞完善时间相对较短,且产妇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小,整体安全性高。

  • 标签: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急诊剖宫产术 应用价值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手术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病例选取自2021年1月起,2023年6月止,选取30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均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根据麻醉措施分为两组。A组(n=150,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B组(n=150,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开展随访观察麻醉效果,记录麻醉情况(麻醉诱导时间、达到最佳麻醉平面时间、麻醉起效至胎儿娩出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牵拉反应、血压降低、恶心呕吐)、术后2h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情况对比,A组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低于B组(P<0.05)。术后2h血清炎症因子水平,A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手术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及可行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剖宫产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35例为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35例为观察组实施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生命指征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指征更优,疼痛程度也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宫颈癌 根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