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登陆或经过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热带气旋所伴随的大风、大雨、风暴潮等灾害造成沿海地区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通过对1950-2012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数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为0个;热带气旋季节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影响高峰月,其次为6、10月;热带气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进入南海后穿过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再次登陆广西沿海的次数最多,该类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增水平均值为111.2cm,到达非登陆台风增水的2.6倍。风暴潮灾害的形成与强台风天气系统、全日大潮、河流下泄洪水直接有关。强台风产生巨浪及降雨,使入海河口水位上升,与风暴潮叠加后产生明显的增水,造成巨大的潮灾。

  • 标签: 广西沿海 热带气旋 灾害成因 影响分析
  • 简介: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截至本世纪末,全球气候变暖作用虽然可能造成世界各地的热带气旋数目减少,但风暴一旦形成,强度却可能增高。

  • 标签: 热带气旋 强度 数量 显示 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科学
  • 简介:本文利用河北定兴机场1981-2000年共20年的天气资料,对蒙古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它的出现频数,移动规律及其对涿保地区天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蒙古气旋生成、移动和减弱、消失等进行分析预报。

  • 标签: 蒙古气旋 天气预报 涿保地区 影响
  • 简介:摘要:2021年5月18日厦门机场出现三个雷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给航班运行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探空曲线图、地面自动站风场资料、相控阵雷达产品对5月18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500 hPa 副热带高压边缘、低层切变线维持、地面冷锋过境是该次雷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不稳定能量较强,对流有效位能 CAPE、K 指数有着较好的反映;相控阵雷达速度场能准确定位锋面,并对其进行实时跟踪。

  • 标签: 厦门机场 雷雨过程 相控阵雷达 锋面
  • 简介:利用FNL再分析资料,统计2008-2012年入海发展江淮气旋并根据气旋不同深厚程度及季节特征分为:暖季深厚型、暖季浅薄型、冬季浅薄型和春初底层型.各类气旋的统计及合成分析表明四类气旋入海基本特征为:入海路径可分为东路和东北路;冬季与初春气旋入海发展增强幅度大于暖季;不同深厚气旋入海后均有下垫面摩擦力减小近海面风力增强,大风区扩大且由气旋偏东位置向东南偏移;暖季气旋入海降水强度增幅明显,并与气旋深厚程度成正比,冬季及春初气旋入海后降水增幅小,春初气旋后部有零散强降水.对入海发展机制的合成诊断显示,气旋中凝结潜热释放对暖季气旋起重要作用,并与气旋深厚程度成正比,对冬季气旋也有正贡献,但对春初底层型气旋无明显作用.春初底层型对海面动力热力影响更敏感,入海后正涡度区的垂直伸展较其它型更显著.而有利于气旋加深的上空辐散中心位置高度与气旋的深厚程度成正比.气旋入海发展中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下垫面非绝热加热对冬季和初春气旋作用显著,对暖季气旋影响不明显.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与下垫面摩擦减弱促使各类气旋增强.湿位涡对暖季气旋有重要正贡献,对深厚气旋作用更强.冬季和初春风场的惯性稳定度和切变稳定度的共同作用有利于气旋增强.1000hPa上湿斜压项MPV2显示的气旋区域温湿锋区位置及强度与入海气旋雨区及雨强对应较好,具有显著指示性.

  • 标签: 天气学 入海江淮气旋 合成分析 天气特征 结构特征 环境因子
  • 简介:摘要:孟加拉湾热带气旋是在孟加拉湾和相邻的北印度洋地区发展出来的气旋,是影响航班安全运行的严重危险天气,其云系会给周边机场带来大风和强降水,影响航班正常起降,严重危害停场航空器安全;而移动过程中云系对飞跃航路有覆盖遮挡,加大国际航班航路选择的复杂度和困难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特点和对民航航班运行的影响。

  • 标签: 孟加拉湾热带气旋 对流云 影响航路
  • 简介:1前言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是影响我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随着经济发展,TC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及时、定量地评估TC灾情对于满足气候影响评估业务和社会需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TC引起狂风、暴雨、风暴潮和次生灾害等,其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成灾种类多,对于TC灾害,很多人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陈香等认为TC在福建造成的灾害链是由大风、暴雨、风暴潮以及它们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共同构成的,钱燕珍等建立了影响浙江TC的灾害指数。并利用指数对TC灾害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刘玉函等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包建立了模型,并用其评估影响广东的TC灾情。目前的TC灾害模型多是利用致灾气象要素来建立,考虑致灾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并不多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平台在空间分析上的优势,得出细化的因子,进而得出福建TC灾情评估模型,为我省的TC灾害评估业务提供了一个有益参考。

  • 标签: 灾情评估模型 GIS平台 热带气旋 福建 灾害性天气 设计
  • 简介:中文摘要:针对精量播种技术在实际播种过程中出现的播种均匀性不佳的问题,对种粒进行运动学分析,结合理想的投种轨迹,创新设计了一款能够控制种粒下落时间间隔和轨迹的导种系统。通过充入气流使内部产生气旋的方法,引导排种器排出的种粒。通过PLC控制电磁气阀对气体流速进行调节。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对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并用三维模型对实际播种作业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控制种粒的下落时间间隔和轨迹,能够使种粒间距更加精确,提升播种均匀性。且能极大程度上降低种粒因碰撞导致损坏的几率。本文对样机的试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精量播种 导种系统 气旋引导 可调节
  • 简介:锋面坡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是气象类专业主干课程《天气学原理》的重难点之一。尽管方程形式较简单,但学生运用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根据教学反馈,锋面坡度公式是本课程中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锋面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对坡度公式推导时需要用到的预备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标签: 天气学原理 锋面坡度公式 预备知识
  • 简介:利用中尺度AREM和WRF模式为试验模式,由对降水预报结果影响颇大的积云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构成的10个集合预报成员,开展有限区域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在热带气旋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与研究。分别研究了单个模式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合预报在热带气旋"天鹅"(0907)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1)WRF模式集合预报效果整体上要优于AREM模式,由AREM和WRF模式构成的多模式集合预报优于单个模式集合预报。(2)不同降水临界值对集合预报影响不同,当临界值较小时,集合预报效果较好,当临界值较大时,集合预报效果较差。(3)热带气旋强度的突然增强,会导致集合预报效果变差。(4)热带气旋登陆前降水集合预报最差,但不同降水临界值对应出现的时间不同,当降水临界值较大时,出现的时间靠近登陆时间,当降水临界值较小时,出现的时间则提前。

  • 标签: 数值模拟 集合预报 多模式 热带气旋降水
  • 简介:以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分析1957—2004年影响我国并达到台风强度以上的三类热带气旋,即生成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和登陆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热带气旋频数在1957—2004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强度越强,其减少趋势越明显。近50a台风以上强度的强热带气旋频次占总频次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比例呈减少趋势。1957—2004年热带气旋的最大强度呈线性减弱趋势,生成热带气旋和影响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亦呈减弱趋势,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也呈减弱趋势。

  • 标签: 强热带气旋 影响热带气旋 登陆热带气旋 中国
  • 简介:BasedontropicalcyclonetrackdatasetinthewesternNorthPacificfrom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CMA),variationsinfrequencyandintensityoftropicalcyclones(TCs)inthewesternNorthPacific,affecting-ChinaTCs(ACTCs)andlandfallTCs(LTCs)achievingatyphoonintensityduring1957-2004werestudied.Frequenciesofstrongtropicalcyclonesshowedsignificantdecreasingtrendsfrom1957to2004andthelineartrendwasmuchgreaterwhentheintensitywasstronger.Therewasnolineartrendintheportionofstrongtropicalcyclonesachievingatyphoon(TY)intensity,whilethosereachingastrongtyphoon(STY)andasupertyphoon(SuperTY)intensityshoweddecreasingtrendsduring1957-2004.ThemaximumintensitiesofTCs,ACTCsandLTCsalldecreasedduringtheperiodof1957-2004.ThemeanintensitiesofTCsandACTCsdisplayeddecreasingtrendsandthemeanintensityofLTCsachievingaTYintensityalsoshowedadecreasingtrend.

  • 标签: STRONG TROPICAL CYCLONE AFFECTING China TROPICAL
  • 简介:对2001年4月6~7日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从沙尘源、干旱气候背景、天气系统及起沙和扬沙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强沙尘暴与蒙古气旋和高空急流活动的关系.得出: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区;持续两年的干旱是强沙尘暴形成的气候背景;蒙古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和冷锋后大风是起沙的主要动力;湍流输送和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气流辐散强迫形成的干对流上升气流是沙尘向高空输送的动力机制等结论.作者认为强沙尘暴是挟带大量沙尘的强干对流风暴.

  • 标签: 动力机制 沙尘源 干旱气候 天气系统 高空急流活动 蒙古气旋
  • 简介:摘要热带气旋的定量精细化风险评估对防台减灾和救灾工作极为重要,它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热带气旋的年频次、路径分布、强度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因此非常具有挑战性。本文基于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建立热带气旋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地理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的受灾情况及其风险评估。

  • 标签: AHP-Hopfield 神经网络 热带气旋 风险评估
  • 简介:通过分析不同环流背景下蒙古气旋引发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现,大尺度环流形势500hPa上的冷空气和冷涡主体的位置不同,造成地面蒙古气旋的强度和气旋的生命周期也有所不同;强的斜压大气有利于蒙古气旋的发展,斜压大气中的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的输送促进了气旋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地面温、压、风等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产生强沙尘天气过程;大气行星边界层稳定度的理查孙数(Ri)有可能较好地描述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强的沙尘天气过程中,Ri小于1并持续较长时间,有利于动力乱流发展;弱的沙尘天气过程中,只有短时出现负Ri。因此,Ri的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作为沙尘天气预报中的一个参考的预报因子。

  • 标签: 环流特征 蒙古气旋 沙尘 理查孙数
  • 简介:2008年10月16日下午,英国驻北京大使官邸不算小的客厅显得有些拥挤。不仅是因为客人多,事实上,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间戴森(Dyson)吸尘器体验馆。

  • 标签: 吸尘器 英国 设计 气旋 中国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3年5月26—28日西南地区一次江淮气旋北上入海减弱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及热力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较强暖平流与青藏高压东北部冷空气促使江淮气旋发展北上,气旋入海后受下游日本海高压阻挡移动缓慢,高空槽与气旋由后倾结构变为前倾结构,槽后负涡度平流和负温度平流是气旋入海后减弱的主要原因。由于气旋移动缓慢,长时间向岸风配合天文高潮位引发了渤海风暴潮。对流层中低层的正温度平流和正涡度平流为江淮气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及热力条件,湿位涡可较好的体现江淮气旋在发展过程中绝对涡度和大气稳定度的作用。非绝热加热作用出现在江淮气旋发展和消亡的整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气旋的偏东象限,其对气旋的发展和维持具有一定的贡献。高空急流辐合和引导气流减弱是江淮气旋入海后减弱并缓慢移动的另一个原因。

  • 标签: 江淮气旋 湿位涡 温度平流 涡度平流 风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