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与止点重建联合中医疗法治疗跟腱断裂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70例,根据手术时间的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35例为对比组。后35列为研究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与止点重建联合中医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Arner-Lindholm评分结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痊愈效果(97.14%)明显高于对比组(77.44%),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72%)明显少于对比组(22.86%),P<0.05。结论对跟腱断裂患者使用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与止点重建联合中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情况,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提倡使用。

  • 标签: 跟腱断裂 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 止点重建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肌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共收治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61~82岁,平均72.6岁;病程6~91 d,平均22.7 d;切口感染部位:内侧8例,外侧9例,双侧4例;创面大小:2.0 cm×3.5 cm~5.0 cm×12.0 cm。在彻底扩创后,病灶内植入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创面,肌瓣表面植皮。门诊和微信随访观察患者肌瓣成活、切口愈合、炎性指标、骨折愈合及膝关节活动等情况,参照McKee感染治疗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HSS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1例肌瓣均成活,1例植皮小面积坏死,经过换药后愈合,1例切口出现渗液,但渗液清亮,细菌培养阴性,经2周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0%。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39个月,平均28.7个月。1例术后2个月患处出现红肿,但无渗液,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复发;1例术后5个月出现感染复发,予以扩创加拆除钢板后感染得到控制。按照McKee疗效评价,治愈19例,好转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5.2%。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HSS评分,优12例,良7例,中2例。结论对于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在彻底扩创后,应用腓肠肌肌瓣联合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能有效地控制感染,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感染 硫酸钙 腓肠肌肌瓣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腓肠肌肌皮瓣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伴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于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运用腓肠肌肌皮瓣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伴骨与软组织缺损的14例病人临床资料,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12例,采用外侧头肌治疗2例。结果皮瓣存活率85.71%(12/14),2例皮瓣远端坏死,进行清创以及皮瓣修复治疗愈合;住院时间14日~76日,中位时间36日,术后随访(7.4±1.2)个月,未见复发;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未见神经功能缺损、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骨髓炎感染控制率100.00%。结论腓肠肌肌皮瓣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伴骨与软组织缺损,疗效肯定,感染控制率高,但仍有患者皮瓣无法存活。

  • 标签: 胫骨创伤 慢性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腓肠肌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合并骨缺损的胫骨中上段前内侧Gustilo-Anderson ⅢB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1例合并骨缺损胫骨中上段前内侧Gustilo-Anderson ⅢB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8~66岁[(38.6 ± 7.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8.0 cm × 6.0 cm~16.0 cm × 12.0 cm、胫骨缺损长度为3.5~11.0 cm[(5.5 ± 1.8)cm]。患者入院后均急诊Ⅰ期使用膜诱导技术行骨缺损修复固定及软组织缺损修复,术中切取转移大小约为12.0 cm × 8.0 cm~22.0 cm × 13.0 cm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术后1周内观察转移肌瓣成活情况;创面稳定1周,Ⅱ期行肌瓣表面植皮,观察肌瓣植皮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Ⅲ期采用膜诱导技术行骨缺损重建,观察骨断端愈合时间;比较骨缺损修复前与末次随访时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素原、白细胞介素-6)、患肢下肢功能评分(LEFS)和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使用下肢Johner-Wruhs 评分系统评价下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6个月[(18.4 ± 5.1)个月]。急诊Ⅰ期21例患者转移肌瓣均成活。Ⅱ期所有肌瓣表面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时间1~4周[(3.1 ± 0.5)周]。Ⅲ期术后骨断端愈合时间6~10个月[(8.2 ± 0.7)个月]。末次随访时,感染指标较骨缺损修复前显著降低(P < 0.01)。患肢LEFS和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52.2 ± 8.9)分、(75.2 ± 13.1)分]较骨缺损修复前[(36.0 ± 5.6)分、(53.7 ± 14.6)分]显著提高(P <0.01)。末次随访时软组织缺损区创面修复满意,骨缺损断端均愈合,其中3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均无感染、骨髓炎、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下肢Johner-Wruhs 评分:优18例,良2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转移肌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合并骨缺损的胫骨中上段前内侧Gustilo-Anderson ⅢB损伤,可有效修复损伤肢体、减少感染并恢复下肢部分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开放性 胫骨 软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