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就目前情况看,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旨在分析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 标签: 新农村 文化建设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廉政文化是以廉政思想为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 标签: 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 文化教育活动 廉政思想 廉政建设 以情动人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战略工程,也是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外文化、古今文化文化的安全与发展等关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推动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持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路径。

  • 标签: 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建设路径
  • 简介: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观点有什么重要意义?是论文所讨论的三个方面。

  • 标签: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优越性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完成这项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六项基本特征,并从这六项重要原则出发综合考察和全面推进。

  • 标签: 建设 新农村 构建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 简介: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军事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着共生共进、内核同质的逻辑关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进军事文化发展提供价值基础、理论指导和发展机制。先进军事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又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军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战斗队、先锋队、宣传队的作用,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承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的共同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先进军事文化 和谐共生 互动发展
  • 简介:在资本利益的推动下。全球化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要素。文化也不可避免的适应全球化的浪潮,某些强势文化凭借经济的力量日益摧残着某些弱势文化。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经济上不断提升的同时。文化上我们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如何从容面对?本文笔者在分析我国文化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发展先进文化的建议。

  • 标签: 全球化 社会主义文化 霸权文化
  • 简介:和谐文化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文化传统是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基本要素,能够决定或制约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进程,并对新文化的形成和特质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 标签: 和谐 和谐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键词文化体制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新时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相衔接,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文化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牢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文化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解决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化建设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二)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今国际文化产业格局,西方文化强势主导。在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和5%,而中国仅为4%,位列第五。从国内层面来看,据调研数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为1.038万亿元,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6.6%,存在3.66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增长空间极大,市场供给能力还远远不够,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国文化体制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不相适应,转制文化单位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三)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需要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在因特网时代,只要谁买下文化,谁就可以控制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既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为催生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有效果的传播新体系,大力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不断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综合来看,文化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文化服务意识薄弱而政府本位色彩浓厚,政府文化服务意识薄弱已成为阻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瓶颈之一;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这种影响构成了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相对于经济体制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力度,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明显滞后,文化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家的方针是先导,政府的执行是手段,相关的政策是保障,而我国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保障性政策在内容与效力上还存有缺陷。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九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做出新的部署。(一)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兼具教育引导和娱乐消费的双重功能,这就决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也就具有意识形态和产品的双重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因此确保文化企业始终坚持正确文化立场,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多有意义有品位有市场的文化服务,切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确实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绝不能把市场占有率、收视率、票房和发行量作为唯一标准,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国有文化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既把牢导向又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含糊,就会偏离改革初衷,背离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国有文化企业必须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推动各类文化企业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探索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确保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把构建两效统一的体制机制作为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和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综合施策,强力推进。(二)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党的十九报告提出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一直是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重点是解决文化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由“办”向“管”转变,“管”什么,主要是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的转变。要更加注重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文化体制改革在简政放权方面,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权限,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最大限度的调动个人、企业、社会文化创造积极性。(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党的十九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要确立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使整个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加快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并激发改制单位的市场活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种所有制文化经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激发民营资本的活力。“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大力繁荣文化市场。要使人才、资本、土地、技术、信息这些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参与竞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九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是为了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九龙治水”的现状,加强协调,形成合理的布局与管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平衡的问题,需要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解决政事不分的问题,需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提升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活力;《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不完善、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的新问题,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通过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套餐”,让中国老百姓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最便捷的文化服务。(五)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党的十九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提高运用现代传播技术的能力,努力在国际网络舆论场上放大中国声音,把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传播出去,把中国人民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传播出去,为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为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为促进文化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继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一个民族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打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立足于推进文化自信和自强的理念和战略,阐述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高的文化自信心,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和修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标签: 文化 自信 社会主义 自信自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近现代史上,中国为什么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本文试从文化层面进行解读。通过阐述大同思想的产生、发展;与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隔阂;在现代与马克思主义融合从而激活中国本土文化的内部发展动力,使中华民族挣脱重轭,走上民族自新之路,说明社会主义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比较中的必然选择。最后本文指出大同思想混杂的消极因素也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整合传统与现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当务之急。

  • 标签: 天下大同 社会主义 文化
  • 简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一方,以兰格等社会主义计划手段的支持者为另一方,就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之可能性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大辩论。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家们卓越的理论洞识,推动了新的分析工具的形成,在学科内外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如今应该没有人还会怀疑这一结论:中央计划经济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 标签: 社会主义 定义 中央计划经济 奥地利学派 计划手段 经济计算
  • 简介: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反对资本主义这一点上和科学社会主义有一致性,但两者在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苏东剧变过程中,民主社会主义充当了资产阶级演变社会主义的工具,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积极配合国际资产阶级促进了苏东演变。历史证明,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演变科学社会主义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侵蚀。

  •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东剧变
  • 简介:刘京希撰文指出,从“社会主义”一词的始意,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社会主义无不以社会化为其本质特征。无论是对生产资料归属和分配方式变革的判断,还是对国家职能变迁和个人的发展前景的展望,无不体现着一个共同的特征──社会化。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历史否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主张国家化社会主义,它们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演变为生产资料的国有制乃至国营制,把国家政治职能日趋强化而非弱化,把政治国家化而非社会化,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日益临近,全球化时代的迫近,社会化将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一种世界的潮流和时代的最强音,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归社会化,走社会社会主义之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社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化、政治生活的社会化、社会生活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从国家化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 标签: 国家化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化 社会化社会主义
  • 简介: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必须面向世界,对不同的众多国外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主要流派、观点及评价,比较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异同,借鉴他们的合理因素。要在全球化视野下,在借鉴国外社会主义思潮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待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论原则,决不能不加区分地照单全收,而必须有所鉴别,有所选择,保持辩证的科学的批判态度。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外社会主义思潮 构建 借鉴
  • 简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文化资源大国。近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吹响了我国进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围绕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各抒己见。现将文章刊发如下。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自觉” 强国之路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综合国力竞争 文化体制改革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有益的启示。朱子理学和徽骆驼精神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资源与精神动力,徽州人追求民主、崇尚法治、讲究公平、主张正义、安定有序、诚信为本、孝悌仁爱、急公好义、崇尚自然、注重环保的精神传统构成了和谐社会和谐精神的不同侧面,而弘扬徽州社会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的传统,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则可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

  • 标签: 徽州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