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结合核电厂现有核安全、电力生产、风险等已有设备等级,以及考虑工业安全、环境安全、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维修经济性等多种因素,针对AP1000机组设计特点,提出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为目标的设备可靠性分级原则,并介绍了AP1000核电厂的设备可靠性等级以及设备可靠性分级的分析过程,增加了设备工作频度、工作环境和功能设备组的判定。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总结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应用经验。

  • 标签: AP1000 三门核电 设备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分级
  • 简介:核电厂事故下,裂变产物气溶胶沉积在热构件表面降低安全壳气空间内放射性。其中,由于构筑物、部件壁面温度梯度的存在,热泳沉积对气溶胶颗粒沉积的贡献不可忽略。本文采用符合安全壳气溶胶特性的公式计算了其在安全壳壁面的热泳沉积。结果表明热泳沉积效果随气溶胶粒径的增加而减弱;安全壳内壳表面温度梯度的提高,可以加强气溶胶的热泳沉积,从而提升安全壳内气溶胶的去除效果,降低安全壳内放射性水平。

  • 标签: 气溶胶 热泳沉积 裂变产物 严重事故
  • 简介:简要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近年来在研究堆开发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针对国内目前研究堆的现状,建议与IAEA开展相关合作。

  • 标签: 研究堆 安全 安全标准 老化 退役 安全调查
  • 简介:本文介绍了核电蒸汽发生器几种典型的热工水力分析程序,阐述了一维稳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GENF、一维瞬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TRANFLOW和三维稳态/瞬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ATHOS的分析模型、原理和功能应用,介绍了这三种程序的试验验证和实堆验证情况,并分析了我国核电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程序的现状与进展。

  • 标签: 热工水力 蒸汽发生器 分析程序 核电
  • 简介:为对我国核电厂选址、水资源论证及用水指标提供参考,本文调研了美国核电厂的冷却方式、取水量和相关水资源问题,分析了美国在核电厂取水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要求。美国核电厂水资源条件有较大的差别,近年来部分地区已开始逐步淘汰直流循环冷却方式。分析了不同冷却类型核电厂的取水水平,直流循环冷却方式和自然通风冷却方式的取水水平分别约为4.8xl0-2m3·S-1·MW-1和1.2x10.-3m3·S-1·MW-1。

  • 标签: 美国 核电厂 取水水平 水资源条件
  • 简介:对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现有的分析主要是计算对于环境的释放量,并分析至一、二回路压力平衡,而未对冷却至安全停堆状态进行研究。SGTR长期分析采用CATHARE程序以原有瞬态分析为基础,将分析拓展至安全停堆状态,并额外地考虑丧失厂外电和一些非安全级系统不可用情况下的事故处理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的CPRl000系列堆型,与SGTR短期阶段不同,在事故长期阶段的分析中对事故的缓解必须考虑非安全级系统或设备的投入,这就与设计基准事故分析的保守性要求不符。本文为此对我国CPRl000系列核电厂提出管理建议。

  • 标签: SGTR 事故分析 长期阶段
  • 简介:我国在核能发展的政策制定、规划研究等方面基本采用专家座谈会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对我国未来核能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本文对德尔菲法做了适当改进,包括邀请专家集中打分、事先设计好调查因素并在数据处理时增加了专家权威程度权重因子进行数据矫正.改进后的德尔菲法继承了其匿名性、反馈性、趋同性的主要优点,避免了改进前耗时长和调查问卷回收率低等缺点.共邀请20位有代表性的权威专家通过四轮调查之后,专家意见逐渐趋同,确定了28个影响我国核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成功判断出14个为“十三五”期间促进我国核能发展的正面因素和14个阻碍我国“十三五”期间核能发展的负面因素.得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核能发展将达到或略好于预定目标的结论,并总结了德尔菲法在我国核能发展的复杂情况下成功应用的三个关键.

  • 标签: 德尔菲法 改进 匿名 问卷 判断
  • 简介:龙卷风是在核电厂选址、设计和安全评价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外部自然事件,对于可能发生龙卷风的厂址区域,应对设计基准龙卷风进行评价。本文针对我国7个滨海厂址,按照核安全导则HAD101/10中的龙卷风风险度评价方法,计算了7个厂址的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并定量分析了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对拟合样本区间和高强度样本评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高强度级别的龙卷风累积频数分布是否满足对数线性规律决定了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对于计算结果不确定性较大的厂址,本文给出了评价中应关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 标签: 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 累积频数分布 拟合强度区间 富士达评级 敏感性
  • 简介:对于核设施,国家实行许可证制度。根据核安全法规要求,在许可证申请阶段,营运单位须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论证核电厂的安全性。与之类似,核动力船舶在船舶入级与核动力装置执照申请阶段,也须开展事故分析。本文对两类民用核设施事故分析的范围和内容开展研究,并比较分析其主要差异项,相关结论可作为浮动核电厂事故分析论证及标准规范建立的参考。

  • 标签: 核电厂 核动力船舶 事故分析
  • 简介:文章简要介绍了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前期规划建设情况,包括基本建设内容、系统总体架构、以及工作中发现的影响和制约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核安全 信息系统 辐射安全 监管
  • 简介:本文介绍了核电厂电气二次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问题;分析了国家能源局对核电厂电气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部署的强制性技术监管要求;通过解析核电厂电气二次系统的设备现状,研究出一种可实际部署在核电厂的电气二次系统的信息安全监管平台方案,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方案的后续发展趋势。

  • 标签: 前置机 堡垒机 信息安全监管平台 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业界和学界逐渐开展核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多在2000年以后,2010年以后介入人员及热点增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国际核安全法律及国外有关国家核安全法律制度的介绍、对加强我国核安全立法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核安全法律法规中若干重要问题如废物处理与辐射防护、核损害责任等。总体来说研究数量、质量以及深度和广度都显不足,研究视角和方法较单一。

  • 标签: 核安全 原子能 核法律
  • 简介:调查了世界主要有核国家的《原子能法》,分析了其立法目的和主要内容,发现这些国家该法的基本内容和立法目的有所差别。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各国《原子能法》大致可分为3类,对我国《原子能法》制定工作提出了5条建议。

  • 标签: 原子能 立法 原子能法
  • 简介:利用NRC安全分析软件TRACE程序以及辅助建模工具SNAP程序,建立了深水池式低温供热堆(Deep-poolLow-temperatureHeatGeneratingReactor,DLHGR)模型,进行了稳态和瞬态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分析结果,并发现了设计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 标签: TRACE SNAP DLHGR 安全分析
  • 简介:研究堆与核动力堆的使用目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系统设计和固有安全性方面有较大的不同。针对国内某研究堆一回路冷却剂泄漏事件的审评,根据该堆的设计特点,阐述了审评者的关注问题及技术观点,并分析了研究堆与核动力堆在事件审评方面的差异。

  • 标签: 研究堆 一回路冷却剂系统 核事件分级
  • 简介:为防止田湾核电站3号、4号机组安全设施驱动系统(ESFAS)自动和手动触发信号由于软件故障没有生成,设置一套数字化安全设施驱动多样性系统(或称为手动安全驱动系统,简称MASS)提供TXS软件之外的手动操作手段,在计算机化保护系统失效后执行安全功能。MASS采用一套独立的处于计算机系统以外的多样化的硬件系统实现,从主控室发出的ESFAS手动触发信号经MASS后与计算机系统形成的ESFAS驱动信号经"或"逻辑处理后传送至驱动控制装置(PAC),从而可有效避免由于计算机软件共因故障而导致的ESFAS不可操控。

  • 标签: 软件共因故障 TXS MASS ESFAS
  • 简介:介绍了日本核电厂新安全要求的出台背景和内容概要,分析了新安全要求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将日本核电厂新安全要求中的内容和特点加以总结,为我国提高核安全监管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福岛核事故 核电厂 新安全要求
  • 简介:核电厂安全壳建造过程中大量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在设计基准内压下的分布状况、损失规律直接影响到安全壳结构的耐久性。介绍了某核电厂安全壳结构和预应力系统的布置情况和预应力损失的分析过程,以闸门洞口附近水平预应力钢柬为例进行了预应力损失计算,同时计算了5年打压试验时安全壳结构的有效预应力。基于以上分析,利用ANSYS程序建立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计算,对设计基准内压下的有效预应力作用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预应力系统承担了打压试验下大部分设计内压,安全壳整体结构是安全的,这些结论与安全壳的预应力系统设计理念一致,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 标签: ANSYS 安全壳 预应力 设备闸门 设计基准内压
  • 简介:重点研究了NUREG-1860中推荐的F—C曲线,阐述了建立该曲线的考虑,详细说明了F—C曲线中的频率和后果限值的确定方法,简要对比了下一代核电厂(NGNP)使用的F—C曲线和英国健康和安全委员会(HSE)推荐的F—C曲线,论述了如何使用F—c曲线确定许可基准事件(LBE)使其满足监管限值和监管要求,同时,给出了对我国风险指引型监管技术研究的建议。

  • 标签: F-C曲线 风险指引型监管 LBE 概率风险评价
  • 简介:秦山第二核电厂堆芯功率分布测量试验使用堆芯仪表系统(RIC系统)的4个移动微型裂变电离室入堆进行测量。由于制造公差以及探测器辐照历史不同等原因,4个微型裂变电离室的探测效率各不相同。为计算探测器之间探测效率的校刻因子,一般使用参考通道校刻法和交叉通道互校法。本文给出了几种校刻因子计算方法,并将所计算的校刻因子结果与法国CARIN程序校刻因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

  • 标签: 功率分布试验 探测器 校刻因子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