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斯大林反官僚主义探析薛晓莉官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它最早发端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并同斯大林的集权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苏联的第一代领导人,斯大林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也正是在他执政的年代里呈愈演愈烈...

  • 标签: 反官僚主义 斯大林 反对官僚主义 党和国家机关 监察委员会 苏联共产党
  • 简介:形成“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条件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陈立旭斯大林担任俄共领导人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简称“斯大林体制”,也有人称之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决非个人意志的产物,它是俄国共产党人探...

  • 标签: 社会主义 斯大林体制 俄共(布) 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 简介:三国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群英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外各国虽然历史和语言干差万别,但是基本的谋略思想却是相通的。周瑜略施小计将蒋干玩弄于股掌之间.一封伪书除掉心腹大患蔡瑁张允。为最后火烧赤壁搬掉了两块绊脚石。

  • 标签: 离间计 斯大林 希特勒 巧用 三国故事 谋略思想
  • 简介:周恩来率团出席葬礼1953年3月5日晚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斯大林去世六个小时之后,苏联的广播电台和主要报纸《真理报》公布了该消息。此后,苏联方面宣布全国默哀八天,停止工作,并定于3月9日安葬斯大林斯大林的遗体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然后停灵于工会大厦圆柱大厅,接受人们的瞻仰。苏共中央还决定,瞻仰结束后将斯大林的遗体安葬在红场的列宁墓旁边。苏联领导人组成了悼念和安葬斯大林的治丧委员会。

  • 标签: 斯大林 葬礼 毛泽东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最高领导人 《真理报》
  • 简介:留希科夫是前苏联克格勃远东地区部长,掌握着远东谍报通信密码等大量机密。1938年5月12日,他叛逃到被日军占据的我国东北领土满洲里,被日军解押到东京。当时,莫斯科在日本刚刚成立的间谍组织“拉姆扎”的负责人佐尔格是一个具有德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双重党籍的双重间谍,他应日本特高课的许可,参加了审讯留希科夫的特别调查组。虽然留希科夫供出了苏联红军中高级将领的不满情绪、红军在西伯利亚和乌克兰的驻军编制、番号和正在使用中的军用无线电密码等惊人的情报,但都通过佐尔格之手全部发回了莫斯科,才使得莫

  • 标签: 斯大林熊计划 暗杀斯大林 熊计划破产
  • 简介:在当今世界,政治民主是时代进步潮流。"民主"的实质,就是"主权在民"、"人民统治"。也即全体选民通过"选票取代子弹"的和平方式,推选或罢免领导人、执政者,由这些"公仆"来行施治权。从另一个角度看,选举也是整合、显示民意的必要方式。它能传递公民意志力量对比的信息,区分"多数"与"少数",使少数派不得不与多数派合作,从而促成政治稳定。执政者(党)也只有通过选举,才能"代表"民意并为之服务。否则,就只能是空泛承诺、政治作秀和自我美化。当然,选举也决非万能,选民也可能作出错误选择。但又只有选举,才能用和平方式纠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选民获得了切实的民主锻炼。也只有如此,政治竞争才能以公开、有序、文明的方式进行,不至发生台上握手、台下踢脚

  • 标签: 斯大林 民主选举 党内选举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民主 和平方式
  • 简介:高岗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被视为陕北革命代表人物。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但是,二人之间却有很深的矛盾。

  • 标签: 高岗 张作霖 斯大林 同志 革命斗争 根据地创建
  • 简介: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仍然忠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左翼运动自觉代表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是因为斯大林主义作为一个威权主义的政权制度干尽了一切坏事,使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多年以来陷于深刻的思想和政治危机之中。

  • 标签: 社会主义理想 斯大林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 世界社会主义 左翼运动 政权制度
  • 简介:20多年前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掀起"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恶浪,搞垮了苏联,这一历史教训值得记取。但当前要全面冷静地看待后来兴起的"斯大林热"有可能走向全面忽视斯大林错误和教训的另一极端化趋向,警惕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转向"全盘肯定"。因此,对"斯大林热"决不可盲目地随声附和。对中国来说,必须全面吸取苏联"左"右两方面的教训,既要重视其改旗易帜导致亡党亡国的右的教训,又必须重视吸取其历史上斯大林宣扬"法律虚无主义"、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沉痛教训,这对于我们当前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 标签: 斯大林模式 苏联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斯大林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理论探讨孟立军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处理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问题,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而适时地培养大批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则是实现民族平等,解决民族...

  • 标签: 少数民族干部 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 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 简介:斯大林当政时期的苏联在国际外交谈判中,素来说一不二。像1939年春夏的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1939年秋的苏、德谈判;1941年春的苏、日谈判;1945年春的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谈;1945年夏秋的苏、中两国谈判等,都是谈判对方,包括希特勒、罗斯福、蒋介石等在内,向苏联作出极大让步,才使谈判达成协议,不然只能无果而散。而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替代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则是斯大林破天荒地第一次在国际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的结果。当时的苏联虽然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条约的签订上,也历经了漫长的谈判和种种艰难曲折。本文根据苏联解密的档案文献,参照有关当事人的一些回忆录,将该条约的签订经过,实录如下。

  • 标签: 毛泽东 斯大林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现行条约
  • 简介:陈独秀一生的跌宕起伏及其最后入狱,其实源自斯大林秘密运作的“喘息”政策。“喘息”政策的历史背景陈独秀登上历史舞台之际,正是苏联推行“喘息”政策之时。

  • 标签: 陈独秀 斯大林 政策 历史
  • 简介:1953年3月5日晚,斯大林在莫斯科近郊孔策沃别墅逝世。一个看起来永远战无不胜的巨人轰然倒下,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一事实。近年,《柏林信使报》首次公布了长达儿页的斯大林尸检报告——有关斯大林死因的阴谋论并不存在,他是因身体原因左侧大脑中风,最终窒息死亡……

  • 标签: 斯大林 逝世 尸检报告 窒息死亡 莫斯科 阴谋论
  • 简介:在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年代,他被奉为各个学科的泰斗,他在历史、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生物学和语言学方面的每一个论断都立即被宣告为奠基论断。斯大林死后,人们又开始说他才疏学浅。好在斯大林的私人藏书保存了下来,它们可以将自己主人的许多事告诉人们。

  • 标签: 私人藏书 斯大林 畏惧 个人崇拜 经济学 语言学
  • 简介:萨拉托夫州是原苏联斯大林防护林工程重点建设区。俄罗斯《林业报》2004年6月29日文章指出,萨拉托夫防护林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全州89%的农地水蚀、风蚀非常严重,耕地每年因侵蚀而消失的腐殖质达700kg,因而减产10%~50%。

  • 标签: 斯大林防护林工程 工程建设 腐殖质 产量
  • 简介:前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苏联国内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民主化、公开性原则的实施,对斯大林这位历史人物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目前苏联国内对斯大林问题的讨论仍在展开中。为使读者对此问题有较系统的了解,现将代表苏联各个时期领导层主要看法的材料选录于下:

  • 标签: 斯大林时期 苏联人 勃列日涅夫 卫国战争 个人迷信 格鲁吉亚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