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78例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统计分析两组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24h心率变异性频率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各类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高(P<0.05),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2.31%(72/78)较常规心电图73.08%(57/78)高(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并可对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肌缺血程度进行有效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于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血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00%),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疏血通 单硝酸异山梨酯 老年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 方法: 选定 2016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冠心病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组,非冠心病患者 50 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 nDBPCV (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 dDBPCV (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 24hDBPCV ( 24h 舒张压变异系数)、 nSBPCV (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 dSBPCV (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 24hSBPCV ( 24h 收缩压变异系数)。 结果: 研究组 nDBPCV 、 dDBPCV 、 24hDBPCV 、 nSBPCV 、 dSBPCV 、 24hSBPCV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 P <0.05 。 TIB 与 dSBPCV 、 24hSBPCV 存在独立相关性, P <0.05 。 结论: 冠心病血压变异性 与 心肌缺血程度 之间联系密切,可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提供更加严谨、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程度 血压变异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中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病患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n=38)。当中,试验组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比较发病次数和st段压低减少次数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发作时间为(13.08±1.17)h,比对照组的(20.36±3.49)h短,P<0.05.试验组的发病次数为(4.02±1.18)次、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为(152.46±9.53)次,优于对照组的(8.17±2.27)次、(79.43±8.05)次,P<0.05。试验组的st段下降减少数量为(0.08±0.02)mv,比对照组的(0.02±0.01)mv多,P<0.05。结论采取整体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病次数,促进病情康复,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整体护理 发病次数 无痛性心肌缺血
  • 简介:  2.1缺血再灌注组和银杏达莫组心电图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银杏达莫组再灌注60min,本实验观察到银杏达莫干预组的兔血浆中NO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有非常明显的提高,结论银杏达莫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内皮细胞损伤 再灌注 影响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服用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例,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行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增加美托洛尔治疗。结果对比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后发作次数、治疗后持续时间。两组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对应数据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美托洛尔 硝苯地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116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6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根据患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分组,观察组(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对照组(未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例数均为58例。上述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昼夜心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有利于临床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且尽早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 高血压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检出价值。结果120例患者中,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共78例,而有症状心肌缺血为4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更长,ST段改变更多,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24h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6例,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6.02%(203/23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54.66%(129/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且动态心电图对于24h心率变异性频率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测比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佳。此外,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程度和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也较为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236例,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 86.02%( 203/23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 54.66%( 129/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对于 24h心率变异性频率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测比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佳。此外,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程度和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也较为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6例,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6.02%(203/23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54.66%(129/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且动态心电图对于24h心率变异性频率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测比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佳。此外,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程度和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也较为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心梗后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 100例冠心病心梗后心肌缺血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 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研究组接受替格瑞洛口服治疗。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4.00%,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粘度为( 4.01±0.38) mmol/L,总胆固醇为( 1.40±0.35) mmol/L,甘油三酯为( 4.50±0.35) mmol/L;研究组的 ST段持续下降时间为( 120.30±13.70) s, ST段下降次数为( 36.25±4.35)次,收缩压为( 105.50±2.20) mmHg,舒张压为( 63.15±3.15) mmHg,心率为( 64.88±3.10)次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心梗后心肌缺血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价值确切,且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替格瑞洛 冠心病 心梗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指标、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变异性指标、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后3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脂指标、心肌缺血总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4h时域内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其心绞痛发作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其心率变异性,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美托洛尔 心肌缺血总负荷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利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更好,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良好,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 简介:再灌注10min时血中SOD与CAT活性、MDA和ROS含量的变化炙甘草汤能明显提高再灌注10min时血中SOD活性(P<,再灌注10min时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变化再灌注10min时炙甘草汤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炙甘草汤能明显提高再灌注10min时血中SOD活性(P<

  • 标签: 体心肌缺血 再灌注 大鼠体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讨论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诊断现状的重要手段。方法:笔者随机选取 2014年 01月 -2014年 12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 42例冠心病患者,以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为主要方案展开诊治活动,观察两种诊断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以动态心电图为主要方案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整体阳性率、检出率普遍偏高,比较明显表现出差异( P< 0.05)。结论:以动态心电图为主要方案诊断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状况有助于提升整体检出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