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司库奇尤单抗用于中重度银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中重度银屑病病人80名,按照治疗方法分组。试验组40人采取司库奇尤单抗疗法,对照组40人行常规治疗。对比PASI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7.5%,和对照组数据82.5%相比更高(P<0.05)。关于PASI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1.42±0.19)分,和对照组数据(4.96±0.25)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中重度银屑病用司库奇尤单抗疗法,皮损情况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也更为迅速。

  • 标签: 银屑病 价值 司库奇尤单抗 疗效
  • 简介: [摘要]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特应性皮炎皮损重、瘙痒剧烈,经过住院及门诊常规使用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软膏等治疗方式,效果不明显,病情极易反复,最终决定采用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后第2天,患者瘙痒程度大幅度缓解,1个月后,皮损改善明显,6个月后,患者病情稳定,基本无新发皮疹。

  • 标签: [] 度普利尤单抗 特应性皮炎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肝癌晚期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卡瑞利珠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8月。结果 观察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晚期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卡瑞利珠单 肝癌晚期 靶向药物 认知能力 负性情绪
  • 简介:随着英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病(CD)的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TI)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 标签: CROHN病 英夫利西单抗 谷浓度 抗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5月期间发表的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英文文献,获取的研究数据合并采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软件。结果共检索到166篇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并随访超过12个月,26.4%(20.2~33.6%)患者达完全缓解,40.8%(33.4%~48.6%)达部分缓解,总缓解率65.7%(61.3~69.9)。大多数患者对利妥昔单抗能耐受。结论利妥昔单抗能显著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但仍需更大样本、长期随访RCT研究来进一步评估。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XELOX方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4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前者采用XELOX方案进行治疗,后者加用西妥昔单抗进行联合治疗,最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前者TTP时间显著长于后者(P<0.01);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老年结直肠癌(KRAS基因野生型),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1月,将我院11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为参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针对研究实施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IL-2指标、IL-6指标、IL-10指标、INF-γ指标、VEGF指标、CD133指标、DDX4指标、CA153指标、CA19-9指标、CA125指标和CEA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IL-2指标、IL-6指标、IL-10指标、INF-γ指标,以及VEGF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2指标、IL-6指标、IL-10指标、INF-γ指标,以及VEGF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CD133指标、DDX4指标、CA153指标、CA19-9指标、CA125指标,以及CEA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133指标、DDX4指标、CA153指标、CA19-9指标、CA125指标,以及CEA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贝伐珠单抗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西医常规治疗 贝伐珠单抗治疗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实施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抽选该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50例,经药物风险评估后,在皮下静脉注射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记录治疗前和注射第4周和第8周各个阶段的PASI银屑病严重指数人数。结果:50例患者中,从第4周开始PASI严重指数人数明显改善,第8周则起效更多,严重指数人数较未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实施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治疗效可明显见效,能改善银屑病临床症状,降低皮肤病变程度,药学效果显著,可进行应用。

  • 标签: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严重指数 用药疗效 牛皮癣
  • 简介:摘要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胃癌临床发病率较低,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该类型胃癌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且对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治疗反应,现报道1例局部晚期MSI-H胃癌患者并文献复习,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为侵袭性乳腺癌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其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易复发转移,中位生存期短,预后较差。戈沙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靶向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的抗体偶联药物,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小,给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研究 戈沙妥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收治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性别、年龄、过敏疾病的种类、治疗前血清总IgE(TIgE)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奥马珠单抗应用剂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28例患儿,男/女为17/11;年龄(9.6±2.7)岁。患过敏性疾病种类:哮喘24例(85.7%)、过敏性鼻炎24例(85.7%)、食物过敏9例(32.1%)、特应性皮炎7例(25.0%)、慢性荨麻疹2例(7.1%),其中26例(92.8%)有2种以上过敏性疾病。28例患儿均有TIgE或sIgE升高。血清TIgE 39.5~3 826.0 kU/L,中位数611 kU/L。治疗后24例哮喘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均减少,24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均减轻,特应性皮炎患儿6例皮肤瘙痒减轻,1例改善不佳,慢性荨麻疹2例症状减轻,9例食物过敏患儿3例达耐受。结论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疾病治疗中,除哮喘外,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在食物过敏治疗中也有提高食物过敏原耐受阈值作用。对同时存在多种过敏性疾病或存在对多种过敏原过敏的患儿,有明显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奥马珠单抗 过敏性疾病 哮喘 过敏性鼻炎 特异性皮炎 慢性荨麻疹 食物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治疗16周及以上的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定义为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A+AR)、过敏性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AA+CRSwNP)、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及鼻息肉(AA+AR+CRSwNP)。通过哮喘控制测试(ACT)、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哮喘控制进行评估;通过鼻症状总分(TNSS)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评估;通过鼻部视觉模拟量表(n-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鼻内镜下鼻息肉评分(TPS)、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进行评估;通过总体有效性评估(GETE)对抗IgE单抗的总体疗效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配对t检验和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比较奥马珠单抗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奥马珠单抗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7例联合气道疾病患者,年龄范围19~77岁;患者中位数年龄48.7岁;其中男性60例,年龄范围19~77岁,中位年龄49.9岁;女性57例,年龄范围19~68岁,中位数年龄47.2岁。AA+AR亚组32例,AA+CRSwNP亚组59例,AA+AR+CRSwNP亚组26例。血清总IgE水平为190.5(103.8,391.3)IU/ml。抗IgE单抗的疗程为24(16,32)周。抗IgE单抗治疗前、后比较:ACT评分由20.0(19.5,22.0)分升高到24.0(23.0,25.0)分(Z=-8.537,P<0.001),舒张前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由90.2(74.8,103.0)%升高至95.4(83.2,106.0)%(Z=-5.315,P<0.001),舒张前FEV1/FVC由80.20(66.83,88.38)%升高至82.72(71.26,92.25)%(Z=-4.483,P<0.001),FeNO由(49.1±24.8)ppb下降至(32.8±24.4)ppb(t=5.235,P<0.001),TNSS由(6.5±2.6)分降至(2.4±1.9)分(t=14.171,P<0.001),n-VAS由(6.8±1.2)分降至(3.4±2.0)分(t=14.448,P<0.001),SNOT-22由(40.0±7.9)分下降至(21.3±10.2)分(t=15.360,P<0.001),TPS由(4.1±0.8)分下降至(2.4±1.0)分(t=14.718,P<0.001),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由(6.0±1.3)分下降至(3.1±1.6)分(t=17.012,P<0.001)。抗IgE单抗治疗16周时总体显著应答率为67.5%(79/117),AA+AR亚组的应答率(90.6%,29/32)高于AA+CRSwNP组(61.0%,36/59)和AA+AR+CRSwNP组(53.8%,14/26)(χ2=11.144,P=0.004)。4例(3.4%,4/117)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本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抗IgE单抗对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预防过敏性联合气道疾病进展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抗IgE单抗 哮喘 过敏性鼻炎 鼻息肉
  • 简介:摘要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随着对FL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Ⅰ型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F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使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耐药或者治疗相关不良发应,出现复发或者疾病进展。奥妥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Ⅱ型糖基化工程CD20单克隆抗体,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于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与利妥昔单抗相比,奥妥珠单抗的抗FL活性良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采取奥妥珠单抗治疗F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相关反应(IRR)、血细胞减少等。笔者拟就奥妥珠单抗治疗FL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奥妥珠单抗临床治疗FL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淋巴瘤,滤泡性 抗原,CD20 抗体,单克隆 药物治疗 奥妥珠单抗
  • 简介:摘要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3例外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无缓解的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1岁以内出现伴剧烈瘙痒的湿疹样皮疹,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3例均并过敏性鼻炎,2例同时并支气管哮喘,治疗14~18周后皮疹、瘙痒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鼻炎症状减轻,哮喘控制评分、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注射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度普利尤单抗 儿童 疗效
  • 简介:摘要利妥昔单抗(RTX)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已有近20年经验。本文回顾总结了RTX治疗IMN的疗效,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和初发的IMN;RTX与保守治疗、环孢素、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等治疗IM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RTX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疗效;RTX治疗IMN疗效的影响因素,如RTX剂量、RTX用药间隔、血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及亚型等;以及肾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RTX的不良反应。得出RTX治疗IMN疗效不弱且不良反应更少更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特发性膜性肾病 受体,磷脂酶A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进一步探讨提升血小板减少症病患治疗效果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其预后效果。方法以随机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17年8月接收的1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患,选择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评价所有入选病患总反应以及完全反应概率,同时观察病患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结果本次研究的入选病患中,所有病患的临床指征均明显改善,不仅外周血的血小板总数显著上升,而且总反应概率达81.82%,其完全反应概率也达到54.55%。此外,有4例病患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6.36%,给予所有病患对症处理以后,都已经治愈出院。结论基于血小板减少症病患而言,选择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突出,不仅能够使病患出血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还有助于提升其总反应概率以及完全反应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 血液科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老年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施以治疗的角膜新生血管老年患者62例(70眼),按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n=32)(35眼)与对照组(n=30)(35眼),分别予以雷珠单抗治疗与典必殊滴眼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两组比较显示治疗治疗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雷珠单抗应用于老年角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疗效可靠,可缩小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减少并发症,因而可在临床中予以运用。

  • 标签: 雷珠单抗治疗 角膜新生血管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的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探讨治疗时间、心血管副反应、K-ras基因型、单器官转移部位及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接受治疗超过半年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长于治疗时间半年以内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43)。出现心血管副反应的患者中位PFS及OS长于未出现心血管副反应的患者(P=0.014;P=0.032)。K-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PFS及OS有统计学差异(P=0.024;P=0.039)。单器官转移至肝脏的患者与单器官转移到卵巢的患者,其P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P=0.853;P=0.835)。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其OS长于未行维持治疗的患者(P=0.013)。结论:在贝伐单抗和化疗联合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中,治疗时间和出现心血管副反应可能是患者的预后因素。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使患者生存受益。

  • 标签: 结肠癌 贝伐单抗 化疗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CHOP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4%低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2%,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56-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