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结果99Tcm-MDP SPECT全身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结论99Tcm-MDP SPECT全身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折,应力性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一例原发性乳腺骨肉瘤(POB)的99Tcm-MDP SPECT全身显像病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超声、CT及99Tcm-MDP全身显像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POB的影像学特征。POB临床罕见,99Tcm-MDP全身显像有助于发现转移灶、多灶病变、疾病的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核素全身显像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骨显像表现,并与对应的X线、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核素全身显像阳性率为91.1%(82/90)。多发病灶者占93.9%,主要分布于肋骨、胸骨、脊柱和盆骨,其中热区(浓聚区)病灶占87.0%,热区与冷区(减低区)共存病灶占13.0%;单发病灶者占6.1%,分布于肋骨、颅骨、髂骨、股骨。X线、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4.1%(25/39)、94.9%(37/39)、97.4(38/39)。X线与CT和MR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显像诊断阳性率与CT和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显像、CT和MRI联合诊断阳性率为100%(39/3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全身显像阳性率高,结合MRI或CT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 NSCLC骨转移诊断。 方法 选择2015年 ~2016年来我院医治 200例 NSCLC骨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用全身显像诊断,研究组选用全身显像与肿瘤标志联合,查看诊断效果。 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水平、灵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选用研究组的方案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果,较为适合NSCLC骨转移,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骨转移的检出率,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SPECT(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CT(计算机断层显像全身显像多处骨转移)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100例全身显像全身骨多处转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的范围,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检查结果和确诊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全身显像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有63例(占比63.00%)同时发生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和全身骨多处转移。全身显像提示全身骨多处转移的:有8例患者(占比8.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3个月以下;有7例患者(占比7.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3至6个月范围内,有9例患者(占比9.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6个月至1年范围内,有8例患者(占比8.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1至2年范围内;有4例患者(占比4.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2年以上。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SPECT/CT全身显像多处骨转移检查更为直观和准确,检查结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提高对于骨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癌 全身骨多处转移 诊断效果 SPECT/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1-1(CA21-1)、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7例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58例、无骨转移者49例)及41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21-1、CEA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21-1、CE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7.59%、81.03%,骨转移组全身显像56例为阳性(占96.55%),仅2例为阴性(占3.45%),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全身显像和CA21-1、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全身显像剂对剂量准确性和辐射防护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全身显像剂;研究组采用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显像剂。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辐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全身显像剂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残留剂量率低于对照组,残留放射性活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通过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显像剂,可以提高准确性,有效防护辐射。

  • 标签: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全身骨显像剂 注射 准确性 辐射
  • 简介:大部分动物的骨骼主要由硬骨构成,但软骨鱼的骨骼则由软骨构成。还有一些动物,如蠕虫,其身体是由流体静力骨骼来支撑的。

  • 标签: 骨骼 奇异 动物 软骨
  • 简介:<正>方法:想像自己是朵绽开的花朵。很多人一到天冷就手脚冰冷,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冷血动物。容易手脚冰冰凉的人,多半是少运动且平时不忌冷食的人,才会造成手脚末梢血液循环差。要改善这个现象,除了平时要养成运动习

  • 标签: 末梢血液循环 五爪金龙 血液流动 土中 休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两种不同输入函数重建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atlak多参图像对肺癌病灶定量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完成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扫描的肺癌患者的扫描原始数据,总扫描时间为75 min。采用两种输入函数进行Patlak多参重建:①以0~75 min降主动脉时间-放射性曲线(TAC)为输入函数(IDIF)。②以耶鲁大学研发的基于人群的输入函数(PBIF)。Patlak多参数分析软件分别以上述输入函数重建获得代谢率(MRFDG)、分布容积(DV)图像,感兴趣区法勾画病灶获得多参定量信息包括MRFDG及DV的最大值(max)、峰值(peak)和平均值(mean),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例接受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成像的肺癌患者的原始数据,以两种不同输入函数进行Patlak重建,得到肺癌病灶MRFDG-IDIF和MRFDG-PBIF的max、peak及mean值分别为:(0.26 ± 0.15)、(0.19 ± 0.12)、(0.14 ± 0.08)μmol·min-1·ml-1和(0.26 ± 0.15)、(0.20 ± 0.13)、(0.15 ± 0.09)μmol·min-1·m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IDIF和DVPBIF的max、peak及mean值分别为(165.56 ± 99.89)%、(117.66 ± 72.24)%、(62.16 ± 33.65)%和(170.04 ± 103.93)%、(121.91 ± 73.71)%、(65.05 ± 3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基于人群的输入函数或可成为难以耐受长时间平卧的肿瘤患者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显像的替代输入函数。

  • 标签: 肺癌 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定量参数 输入函数 重建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转移瘤采用SPECT全身显像与CT扫描图像在PACS系统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本院80例骨转移瘤患者(2022.01-2023.01)深入分析,均行SPECT全身显像、CT扫描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共有165个病灶,其中转移灶有82个,非转移灶83个。SPECT全身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正确诊断转移灶有45个;CT扫描图像正确诊断转移灶56个,联合两种图像有75个;SPECT全身显像在骨非转移瘤诊断中,正确诊断转移灶有41个;CT扫描图像正确诊断转移灶76个,联合两种图像有82个;联合两种图像诊断方法异常率、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一诊断,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SPECT全身显像与CT扫描图像在PACS系统联合观察,可为骨转移瘤患者提供更多信息,诊断价值高。

  • 标签: 骨转移瘤 SPECT全身骨显像 CT扫描
  • 简介:摘要131I全身显像可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转移或复发的诊疗方案提供主要依据,是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辅助诊疗方法。然而,由于多种生理或病理原因,可能会导致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这对正确解读131I全身显像、判断是否存在复发和转移造成了较大困难。因此,了解造成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的原因对DTC患者的正确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从病因学的角度对DTC患者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的原因进行综述。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核素显像 假阳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全身PET/CT半剂量2 h显像在大动脉炎(TA)活动性病灶探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全身PET/CT半剂量2 h显像的55例TA患者[男13例、女42例,年龄(34.3±13.9)岁]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TA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诊断。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TA与非活动期TA组。病灶SUVmax≥(肝脏SUVmax-0.1)定义为活动性病灶。同一血管节段有多个病灶者,只选SUVmax最高者。病灶的靶本比为病灶SUVmax/血池SUVmax。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间肝脏、血池SUVmax以及病灶靶本比的差异。结果活动期与非活动期TA组分别有39和16例患者,活动性病灶数分别为363和137个。2组肝脏SUVmax分别为1.93±0.45与1.95±0.35,血池SUVmax分别为0.75(0.63,0.98)与0.90(0.77,1.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46;z=-1.45,P=0.148);病灶的靶本比分别为3.09(2.36,4.24)和2.57(2.24,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P<0.001)。结论全身PET/CT半剂量2 h显像在TA患者中有着较好的病灶靶本比,在活动期与非活动期TA患者中均能灵敏地检测到血管壁炎性病灶。

  • 标签: Takayasu动脉炎 全身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DTC)患者131I治疗后的全身显像(Rx-WBS)中,常能看见肝脏弥漫性生理性摄取,其临床意义争议较多。有些学者认为与残留甲状腺和(或)甲状腺癌转移灶有关,有些学者则认为与其无关,甚至有观点指出,尽管Rx-WBS图像为阴性,只要出现肝脏弥漫性摄取,即提示有潜在病灶,预示甲状腺癌复发的可能。为此,我们进行了大样本分析,探讨肝脏弥漫性摄取的意义。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生理性摄取 131I 全身显像 弥漫性 癌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那只青蛙对一片新的水域显然还很警觉。它静伏不动,如一块坠入水中的褐色石头。几分钟之前,它还在那片野苇塘里安详地盘踞着,可现在,一股陌生的气息让它有一些茫然无措。微风荡过,水波像老人的表情隐隐晃动。它大概意识到危险的遁去,终于舒展开粘连的四肢,猛地蹬开粗壮健美的大腿,手臂只消配合地一划,便那么自在地向前蹿去。"你看,腿是关键,那脚蹼要张到最大,迎着水波,这才能受力。"父亲自满地点评着。

  • 标签: 骨骼 流水 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