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线粒体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过程,如物质分解代谢、能量生成和氧化应激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线粒体代谢重编程参与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衰老、凋亡和自噬等。本文概述线粒体代谢重编程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线粒体 代谢重编程
  • 简介:第一节老年痴呆症食疗用元素医学食疗法治疗老年痴呆症,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即取得的成果。该症主要是指由于大脑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持续智能损害,在患者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在记忆、

  • 标签: 食疗法 代谢性 老年性痴呆症 疾病 免疫 大脑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亢病人血糖、血脂的变化对甲亢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以来初诊为甲亢的病人60例作为实验组,60名体检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血糖、血脂的监测比较。结果甲亢组较对照组血糖值升高,甲亢组较正常组可引起血脂指标(TC、TG、HDL-C、LDL-C)降低,两组间进行比较,几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甲亢患者的血糖、血脂对病情观察,判断预后以及临床调整用药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分泌和代谢低钾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分析67例内分泌及代谢低钾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有60例明确病因诊断,占89.5%。60例明确病因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并补钾。结论内分泌及代谢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维持正常血钾水平同时应积极寻找原发病,并注重原发病的治疗。

  • 标签: 低钾血症 原发病 补钾
  • 简介:摘要儿童肥胖症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疾病,是影响各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肥胖会引起糖类、脂肪代谢异常,使得人体内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等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引发人体内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状态。一直以来认为儿童肥胖是诱发的高危因素,肥胖与代谢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所以,临床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控制肥胖症病情,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本文就儿童肥胖与糖脂代谢的相关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肥胖 糖类 脂肪 代谢
  • 简介:摘要早产儿代谢骨病(MBD)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矿物质含量减少,从而引起临床、生化及骨影像学相关改变,多发生于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症状通常发生在生后6~12周,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长时间依赖呼吸机治疗、佝偻病样表现,严重者甚至骨折。目前MBD主要依赖生化标记物、放射学及超声学等进行诊断。由于早产儿MBD的临床表现发生较晚,故对于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早产儿 筛查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方法选取2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C)、血清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血清钙(Ca2+)、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胆骨化醇(25(OH)D3)浓度,并对骨代谢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OC水平与Ca2+、25(OH)D3呈正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Ca2+和25(OH)D3呈负相关;血清Ca2+水平与25(OH)D3和PTH呈正相关;结论日龄(2.8±1.8)天早产儿儿骨代谢活跃,此阶段随骨形成增加骨吸收也相应增加,生后应注意补充VitD、钙和和接收充足的日光照射,以降低骨营养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内分泌和代谢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筛选本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25例内分泌和代谢低钾血症患者为对象,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甲亢、糖尿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是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占比很高,与代谢低钾血症关系密切。结论 补钾是治疗内分泌和代谢低钾血症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应重视对原发病做出分析,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控制原发病,避免病情进展。

  • 标签: 内分泌 代谢性低钾血症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胆汁酸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肝病(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患者糖脂代谢的相关。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住院387例T2DM患者,其中T2DM患者140例(T2DM组)、T2DM合并MAFLD患者247例(T2DM合并MAFLD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T2DM合并MAFLD的影响因素;T2DM合并MAFLD组血清总胆汁酸(serum total bile acid,S-TBA)以三分位法分为T1、T2、T3组,甘油三脂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以各自中位数分为低TyG组、高TyG组和低HGI组、高HGI组,比较3组间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变异程度、高脂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TyG和HGI的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2DM合并MAFLD、高HGI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yG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T2DM合并MAFLD组S-TBA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yG(OR=1.788,95%CI:1.223~2.61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OR=1.019,95%CI:1.009~1.030)、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OR=1.021,95%CI:1.013~1.028)是发生T2DM合并MAFLD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3、<0.001、<0.001)。T3组高TyG的发生率[61.0%(50/82)]高于T1组[40.0%(32/80)],T3组高HGI的发生率[61.0%(50/82)]高于T2组[41.2%(35/85)],T3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15.9%(13/82)]高于T2组[4.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χ2值分别为7.13、6.55、5.67;P值分别为0.008、0.011、0.017)。S-TBA、肝脂肪变性指数(hepatic steatosis index,HSI)、VFA是TyG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3、<0.001、<0.001)。S-TBA(OR=0.940,95%CI:0.887~0.997)、空腹C肽(OR=0.454,95%CI:0.219~0.940)是发生高HGI的保护因素(P值分别为0.039、0.034)。结论S-TBA与T2DM合并M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高总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变异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胆汁酸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脂代谢是指人体摄入的大部分脂肪经胆汁乳化成小颗粒,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里的脂肪酸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偶尔也有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水解后的小分子,如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甘油单脂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先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和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 标签: 脂代谢 脂肪 检验
  • 简介:相比于巨大的能量消耗,心脏的能量储备却很少,因此心脏对能量缺乏的耐受能力很低。心肌能量代谢代谢底物浓度、激素水平、冠状动脉血流或组织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调节。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高尿酸血症等均可影响心脏能量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尽管以往认为高血糖是冠心病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强化降糖并未取得一致的效果,而新近的数项临床试验反而显示强化降糖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率。心脏与代谢日趋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期聚焦“心脏与代谢”,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心脏 能量 代谢
  • 简介:摘要随着串联质谱、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在儿科疾病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总体发病率达1∶1 000,患病人群总数庞大。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失代偿期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急性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许多氨基酸、有机酸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急性期限制蛋白饮食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急性期蛋白限制尚无标准,临床上易造成过度治疗,导致代谢障碍肢端皮炎的发生。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期饮食疗法的应用水平,现总结一些常见氨基酸、有机酸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急性期饮食治疗要点,探讨遗传代谢性疾病急性期的一般蛋白限制原则,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饮食治疗 遗传代谢性疾病 限制蛋白 肢端皮炎
  • 简介:摘要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时刻为细胞提供能量,并且能够产生氧自由基,自由基在人体活动中是必然存在的,在正常过程中,人体自由基的产生和消解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当自由基过多或者过小时都能够对机体产生损伤。本篇文章介绍了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运动对自由基的影响。

  • 标签: 线粒体 自由基 运动形式
  • 简介:摘要代谢相关脂肪肝病(M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最终可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脂肪肝病曾被认为是隐源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MAFLD新定义的提出,表明MAFLD相关肝硬化不再是一种隐源肝硬化,两者隶属两个不同概念,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肝脏和肝外不良结局。现就MALFD相关肝硬化和隐源肝硬化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方便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研究效率,使临床医师和患者获益。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隐源性肝硬化
  • 简介:目的评估血液透析剂量和酸中毒状态分别对机体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306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2例维持血液透析病例检测透析前血清HCO3^-、pH、血清白蛋白、标准化蛋白代谢率(PCRn)、Kt/v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参试患者均为标准HCO3^-透析,持续时间平均(100±37)月,排除标准为:合并慢性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恶病质状态。结果平均年龄为(61±13)岁,Kt/v为(1.34±0.15),PCRn为(1.09±0.06)g/(kg·d),血清白蛋白为(39.3±3.3)g/L,BMI为(20±2.3)kg/m^2,HCO3^-为(21.0±2.4)mmol/1,pH值为(7.36±0.06)。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Rn(P〈0.05)、HCO3^-(P〈0.05)、pH(P〈0.05)显著正相关,但与Kt/V和BMI无显著相关,血清HCO3^-和PCRn显著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清HCO3^-浓度和PCRn对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显著意义,而Kt/v对血清白蛋白浓度无显著影响,将参试患者分为2组,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36.9±2.3)g/L,而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41.1±2.8)g/L(P〈0.05);相应组PCRn分别为(1.08±0.07)g/kg/d和(1.09±0.06)g/kg/d(P=NS)。同时结果提示血清白蛋白浓度与透析剂量无显著相关(Kt/V范围:0.95到1.82)。结论对于Kt/v达标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酸中毒对血清白蛋白水平为负影响,同时与膳食蛋白摄入(通过PCRn进行评估)无关。当机体存在中度到重度代谢酸中毒状态时,PCRn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膳食蛋白摄入情况,可能与机体内源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关。

  • 标签: 酸中毒 血液透析 营养状态 标准化蛋白代谢率 K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