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世界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田一二先生于2009年1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与世长辞,享年98岁。先生逝世的讣报当即由日本滨松医科大学的寺进教授用e-mail传送给我了。因我正在住医院治疗期间,而未能致电吊唁。

  • 标签: E-MAIL 马里兰州 生物学家 医科大学 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泡菜中富含乳酸菌.收集乐山师范学院附近餐馆、食堂以及本人家乡的泡菜及泡菜汁,采用MRS鉴别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乳酸菌,并对其进行唯一碳源利用、唯一氮源利用、对染料的抗性测定、耐盐性、耐酸碱性测定、生长温度范围等表型性状测定,通过聚类分析揭示其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泡菜及泡菜汁样品中分离到29株乳酸细菌,21株杆菌,8株球菌.这些菌株在Watson距离为0.43时聚在一起,群A有3个菌株,群B有26个菌株.群B在Watson距离为0.17时可分为9个亚群.四泡菜乳酸菌具有表型多样性.

  • 标签: 四川泡菜 乳酸菌 多样性 表型
  • 简介:姬小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的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在我国的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姬小蜂的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姬小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的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和极强的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的相对耐高温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的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的研究;(3)因地制宜的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 标签: 冈崎姬小蜂 卵育型寄生蜂 寄主取食 控害效应
  • 简介:本研究以大别山地区96份榛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采用概率分级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了榛坚果16项数量性状和9项质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在5.49%~111.18%,其中与产量直接相关的壳仁间隙(111.18%)、果仁质量(32.61%)、坚果质量(32.22%)、出仁率(26.60%)及壳腰厚度(25.46%)性状变异较大。经K-S检验表明,供试性状除了果仁形状指数(P=0.007)和壳仁间隙(P=0.003)2项指标外,其他14项性状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坚果大小因素、坚果出仁率因素及坚果饱满度因素,初步构建榛坚果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上述研究为榛坚果性状的评价、描述和质量等级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川榛 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概率分级
  • 简介:为了了解近年来中国聋哑学生的致聋原因,兹在2014年下半年对邛崃特殊教育学校听力残障部学生进行了电话调查.根据总结出的图表,多数后天致聋者是因为药物所致,如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但是,从表格上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纪的下降,时代的进步,药物致聋在每个班级的比例有着明显的下降.并且在寻求医院的专业基因诊断的家长及学生随着学生年纪的下降而增多.虽然多数后天性聋哑是因医院(药物如庆大霉素)所致,但多数后天性聋哑学生集中于高年级.

  • 标签: 聋哑调查 基因 邛崃
  • 简介:目的: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珍稀物种,其粪便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样品,为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系统进化等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本研究试图建立高效、简便的粪便样品保存方法。方法:在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粪便样品保存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使用干燥法、冷冻法和干燥.冷冻法保存金丝猴的粪便样品,比较了不同保存方法的DNA提取效果,以及对mtDNA控制区片段的PCR扩增成功率和微卫星基因的PCR扩增效率。结果:干燥法、冷冻法和干燥一冷冻法三种不同保存方法保存粪便1周时间后,提取的粪便DNA样本扩增mtDNA片段的成功率均为92%,微卫星基因的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9%、78%、80%;保存2个月后,mtDNA片段扩增成功率分别为80%、76%和80%,微卫星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为65%、61%、67%;保存6个月后,mtDNA片段扩增成功率分别为56%、52%和64%,微卫星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40%、34%、46%。因此,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三种方法的保存效率都将明显降低,但干燥.冷冻法得到的DNA样本扩增成功率相对较高。结论:粪便样品能够为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相关研究提供有效信息,干燥一冷冻法保存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DNA的提取和基因扩增效率。

  • 标签: 非损伤性技术 粪便样本 保存方法 线粒体DNA 微卫星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套叠3次及以上)的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复发性肠套叠(套叠3次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儿均予以腹腔镜探查,3例患儿仅发现回肠末端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8例探及原发病灶:其中Meckel憩室10例,结肠息肉3例,肠重复畸形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异位胰腺1例,小肠腺瘤1例。20例术后随访至今均未再次复发,1例失访。结论:年龄〉2岁,有多次复发肠套叠病史(套叠3次及以上),尤其是短期内复发频繁的患儿,大多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应积极手术治疗,且以腹腔镜治疗为佳。

  • 标签: 肠套叠 复发 腹腔镜 儿童 微创
  • 简介:目的:阐明头圈在小儿手术中预防负极回路垫对小儿头部灼伤的作用.方法:收集小儿外科2h以上全麻手术100例,年龄0-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头部垫头圈与小儿负极回路垫绝缘;实验组不做特殊处理.手术结束后观察小儿头枕部皮肤有无灼伤.结果:实验组小儿灼伤例数达10例,灼伤率达20%,其中重度灼伤1例.对照组无灼伤.讨论:在手术过程中,电刀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患儿局部面积小,导致负极板的黏贴难度大,所以临床小儿外科手术多用负极回路垫作为电刀负极回路.小儿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负极垫收集电流始终产生热能,以及小儿头枕部接触面积小,肌肉菲薄且摩擦力大,常有术后导致小儿头枕部灼伤.故我们在术前预防性放置患儿头圈将枕部悬空,与负极垫绝缘隔离.根据实验观察,放置头圈后患儿头枕部灼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小儿外科术前预防性放置头圈,尤其是长时间手术者对预防患儿术后头枕部灼伤有明显作用,应做为小儿外科术前常规准备.

  • 标签: 负极回路垫 小儿头枕部灼伤 头圈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当中抽取8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分析,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所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儿腹泻 疗效
  • 简介: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分别给予其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阿奇霉素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红霉素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优于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由四省生理科学会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承办的四省大专院校中、青年教师生理学讲课比赛于2013年11月1日至2日在成都四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省内各本科、专科、中专医学院校的生理学专业中、青年教师参加了讲课比赛及交流、观摩。

  • 标签: 青年教师 生理学 四川省 比赛 讲课 校中
  • 简介:目的分析压缩雾化吸入疗法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所收治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对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与护理,在观察组中,对患儿进行压缩雾化吸入疗法与护理,然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临床治愈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压缩雾化吸入疗法运用到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对于治疗效果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加患儿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压缩雾化吸入疗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板蓝根颗粒联合维生素C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健康婴儿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板蓝根颗粒和维生素C共同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对照组仅采用维生素C预防,比较两组小儿一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例,占总例数的58.82%,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9例,占总例数的85.2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共7例,占20.59%,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32.35%),P〈0.05。结论:采用板蓝根颗粒和维生素C联合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显著降低小儿呼吸道感染率和感染次数,效果明显。

  • 标签: 板蓝根颗粒 维生素C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0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明显缓解时间(6.55±1.35)d以及总住院天数(17.15±3.65)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无力症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激素 丙种球蛋白 重症肌无力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