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孙(悟空)式心态”、“取经使命”、“取经效果”、“结语”(即思想启示)几个方面,讨论了《西游记》所反映的崇佛思想,结合唐代贞观时代史实,将小说与历史对照起来,提出“全盘西化”(包括西方宗教)在中国的进步中“行不通”的观点

  • 标签: 《西游记》作者 “全盘西化” 悟空 玄奘 印度 吴承恩
  • 简介:明代小说《西游记》里多处写到四大天师。如第六回载:“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师、赤脚大仙等众,俱在此迎着菩萨,即道玉帝烦恼,调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萨道:‘我要见见玉帝,烦为转奏。’天师邱弘济即入灵霄宝殿,

  • 标签: 《西游记》 明代小说 菩萨 烦恼
  • 简介:西游记》说的是唐僧取经西行故事,它也是孙悟空奋斗史,但人们的传统意识,却常都界定它是一部尊佛贬道的古典小说。其理由:书中描写佛、菩萨本领大,而道门神仙被贬值,即使是最高权威太上老君,也被孙猴子嘲弄,无可奈何;玉皇大帝更是庸碌无用,因人成事。尤其是《西游记》是写和尚取经,而道门却对本书主角孙悟空,因他忤逆上帝,处处设法整他,甚至送到老君炉炼丹,

  • 标签: 《西游记》 孙悟空 嘲弄 玉皇大帝 故事 古典小说
  • 简介:清代先后出现过六家以金丹之道评点小说《西游记》的评点本,论者往往以一句金丹之道概括后,就弃之不论。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以获得对少有论述的这一问题的清晰认识。六家评点本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西游记》各评点将道教内丹修炼的要旨一一指出,批驳内丹学之外的一切旁门左道,借助五行和《易经》的义理和卦象阐释金丹之道,将《悟真篇》等内丹修炼的诗歌广泛运用于评点之中。这构成了《西游记》道教评点本金丹之道评点的主要内容。《西游记》小说回目和文本中大量的宗教术语和诗词,是使评点者以宗教眼光看待和评点《西游记》的最表层化的因素;中国文人以文证道的思维模式,是其更为深入的内在原因;评点者身份的改变及其思维的进一步道教化、非文学化,是《西游记》评本道教化的内在动力;《西游记》内丹学的阐释也是清代道教总体衰微,而内丹学却特盛的体现。

  • 标签: 《西游记》道教评点本 金丹之道
  • 简介:众所周知,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西游记》作为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当然也为我们完整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但这些艺术典型的塑造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塑造方法有着极大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完整的人,而《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却完全不是如此,

  • 标签: 《西游记》 文学作品 艺术典型 古典小说 人物形象塑造 唐僧
  • 简介:当将《灵剑子》一书定位为北宋时期的作品时,其历史地位就更为特殊,在道教的文化发展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处于唐代道教之后,南宋各种新道派成立之期,介于符籙与丹道的传承之间。此一时期道教可以说是支派繁衍与驳杂混乱,除了符籙科教道法特别兴盛外,在道教的思想与理论的建构上有不少的突破与建树,尤其在道家的修炼术上,从唐代的外丹术转向干内修的锻炼术,体内炼丹的思想大为流行,在张伯端的《悟真篇》之前,类似“内丹”的修行方法与技术已层出不穷,不少道士符籙与内修是同时并进。《灵剑子》正好是道教内丹学说与理论成型之前的作品,反映了道教在性命修持上的长期努力,为南宋、金、元修炼内丹道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的各种教派在文化上是互相杂揉的,追求的是炼养成仙的目标,至于五花八门的各种功法,可以各取所需与各自发展。在唐宋内丹思潮的影向下,导致道教生态环境的转变,《灵剑子》即是这种转变下的一种形态,吸收了由行气、胎息而来的内丹功法,但就其宗教本质来说,内修只是其成仙的一种手段而已,仍着重于阴骘的功德圆满上。

  • 标签: 《长春真人西游记》 内丹 北宋时期 历史地位 文化发展 唐代道教
  • 简介:本文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对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AnthonyC.Yu)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W.J.F.Jenner)两个《西游记》译本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余译本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佛教文化,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来传译原文中的佛教用语。与此同时,余译本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常采用梵文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较好地将原文中佛教文化渗透到读者中,使译文读起来更具异国情调。而詹译本为了更加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倾向于主要使用工具型翻译,如能在译入语文化基督教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多采用直接套用法。尽管两位译者所秉承的翻译理念有所不同,但其译作各有所长,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以及西方读者的喜爱。本文认为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普通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 标签: 文献型翻译 工具型翻译 《西游记》 佛教用语 翻译策略
  • 简介:西游记》作为中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广泛汲取、融合了远古神话的基本素材和精神资源,对神话原型进行艺术变形和再加工,在人物形象、主题表现、情节总体设计等多方面,隐含着大量的原型意象和模式。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中华文明的原始文化符号,而其变体——石、火、水、金、木,则在《西游记》中得到了精准而深刻的阐述。

  • 标签: 《西游记》 远古神话 文化符号 原型意象 五行 崇拜
  • 简介:晚清以降,基督教和佛教的相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但有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基督教、佛教各自在华发展也不无裨益.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大多并未对佛教引起足够重视,李提摩太则不然.他在中国传统佛教研究上用力甚勤,而他对佛教的研究也影响了一批来华传教士和本土基督徒学者.

  • 标签: 中心基督教 传教策略 传教士李提摩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