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选用初生健雏鹑400只,随机分为4组,进行小麦面筋替代进口鱼粉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显示:用WG替工肉仔鹑日粮中的进口鱼粉是可行的,以替代日粮中66.67%的进口鱼粉的效果最佳。

  • 标签: 小麦面筋 面粉 肉鹑 生产性能 饲养
  • 简介:为创新春小麦种植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进一步推广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提高春小麦产量,2016年平罗县农机化中心和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头闸镇头闸村建设小麦高产示范园区115亩,核心试验区10.4亩,设置了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和常规播种三种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探讨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技术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提供依据。现将试验效果分析如下。

  • 标签: 春小麦产量 播种方式 对比试验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产种植技术 大面积推广
  • 简介:为了更好地保证麦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维护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对联合收割机使用前的检查1.1检查切割装置的技术状态。具体内容(1)各刀片的完好情况及铆接质量。

  • 标签: 小麦联合收割机 使用维护 技术状态 切割装置 检查 麦收
  • 简介: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小麦赤霉病粒的含量直接影响小麦的品质,必须严加控制。识别赤霉病粒的方法是一看、二捏、三解剖,处理方法有风除法、水漂法和分离法3种。

  • 标签: 小麦 赤霉病识别 处理方法
  • 简介:小麦粉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的燕麦—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燕麦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燕麦全粉—小麦粉混合粉和燕麦精粉—小麦粉混合粉的吸水率均呈增大趋势,稳定时间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在燕麦粉质量分数为5%~40%,随着燕麦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形成时间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弱化度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减小后增大。

  • 标签: 粉质特性 吸水率 稳定时间 形成时间 弱化度
  • 简介: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具有极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仅为0.0489μg/mL.经戊唑醇处理后,小麦纹枯病菌除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外,致病力亦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弱.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核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菌体的线性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菌体经戊唑醇处理后,发生电解质渗漏.

  • 标签: 戊唑醇 小麦纹枯痛菌 抑菌作用
  • 简介:小麦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组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组合,达到提高产量、改善质量、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 标签: 小麦 技术栽培 优质 高产
  • 简介:小麦出苗后出现苗稀、苗弱、苗黄、枯死现象,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实每年冬春季节,特别是小麦播种出苗后,都会有这种问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 标签: 枯死现象 小麦苗 原因 爆发 象集 黄苗
  • 简介:普通小麦(T.aestivumL.)为一个异源六倍体物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对各个染色体组进行有关起源、进化、基因定位及基因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可更好的发掘和利用各染色体上的有利基因,拓宽小麦的遗传变异基础,为在小麦育种中如何引进新的遗传变异及杂优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遗传多样性是进行小麦改良的基础,B基因组含有丰富的抗病、抗虫、抗寒、优质等有益基因,多态性最高。本文对小麦B基因组的组成特点、起源、遗传多样性及基因定位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普通小麦 B基因组 研究进展
  • 简介:三夏大忙将至。近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做好2009年农机跨区作业的通知》,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组织好全年农机跨区作业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三夏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实现颗粒归仓,为保障夏粮丰收和全年农业生产有个好收成做出积极贡献。

  • 标签: 跨区机收工作 农业部 小麦 农机跨区作业 主管部门 农业生产
  • 简介:我市小麦种植面积每年保持500多万亩,小麦秸秆资源丰富。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械化作业的广泛运用,麦茬秸杆的处理已经成为影响下茬农作物播种的突出问题。为抢农时,不少农民对小麦秸秆进行焚烧,不仅易引发火灾,破坏环境,而且还浪费了小麦秸杆这种宝贵工业原料。本文试图对我市小麦秸杆处理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小麦秸秆 麦茬 小麦联合收割机 农时 播种 农作物
  • 简介:一、试验对比成效显著自2014年至2016年,伊犁州开展了冬春小麦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模式的对比试验。选取同一地块、土质,相同播种时间、播量和田间管理,同一收获等方式,对“井”字型播种法和窄行匀播法与常规播种法进行对比,同期监测记录试验田小麦生长全过程。

  • 标签: 伊犁州 春小麦 窄行 栽培 播种模式 试验对比
  • 简介: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麦茬、麦秸杆的处理已成为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突出问题。为了抢农时,不少农民采用焚烧秸杆播种法,但这种方法对生态环境和土壤有机质破坏很大,也极易引发火灾。而小麦秸茬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将其粉碎还田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据专家测定秸杆还田量达到300—400公斤/亩即可稳定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保持水土。近年来,宿州市各级农机部门对小麦秸茬还田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反复试验、示范、推广,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但却一直不能大面积推开。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全国其它小麦、玉米(大豆)两茬平作地区普遍存在。

  • 标签: 机械化技术 技术推广 小麦秸 土壤有机质 现状 灭茬
  • 简介:为持续发展我省小麦生产,夺取明年小麦丰收,在总结今年小麦生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今年小麦秋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大力推广间套复种,确保小麦种植面积根据我省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

  • 标签: 小麦种植 几个问题 小麦生产 晚茬麦 增施 间套复种
  • 简介:通过对南京市各县区麦田杂草的系统调查,探讨本地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发生规律,调查发现目前南京市小麦田间常见杂草有11科26种,主要杂草有猪殃殃、播娘蒿、看麦娘、荠菜、大巢菜、牛繁缕、婆婆纳、麦家公、野燕麦、泽漆等。并对已有小麦田杂草农业防除配套技术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 标签: 杂草 调查 防除 技术
  • 简介:利用小麦芽粉中的醛脱氢酶(ALDH)对大豆进行脱腥处理,使大豆中的腥味物质转变为酸,从而有效消除大豆中的豆腥味。通过测定总醛含量(以己醛计),结合感官评定,研究了作用温度、作用时间、ALDH添加量对豆腥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芽最佳作用温度为45℃;最佳作用时间为2.5h;最佳添加量为大豆干质量的2%,对豆腥味及适口性影响的因素大小依次为: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添加量。

  • 标签: 豆腥味 小麦芽 醛脱氢酶 总醛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