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 4月 -2017年 3月 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 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 4周 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 P< 0.05)。 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老年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的对照组(30例)与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的观察组(30例),观察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评分高,WMFT评分高,MAS评分低,患侧手最大握力大,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能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痉挛的改善,提高其最大握力,值得借鉴。

  • 标签: 生物反馈 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和佳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偏瘫 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着采用内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入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两组护理8周后比较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肩部疼痛情况(VA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arthel指数、VAS差异不显著,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56.7%。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上肢功能运动情况,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体位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观察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19年1月--2022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将60例患者分组对比,组别为训练组和刺激联合组,训练组采用双侧上肢训练,刺激联合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对比两组效果情况。结果:训练组和刺激联合组上肢FMA评分对照中,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14天后训练组评分为34.62±2.84(分),刺激联合组评分为45.03±3.17(分),(t=13.628,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死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侧上肢训练 功能恢复 效果
  • 简介:能深蹲600磅了吧?不要喜形于色,特别是在你所在的俱乐部总体水平一般的时候,你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因为周围有很多菜鸟。盲目乐观并没有好处,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你应该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的力量

  • 标签: 盲目乐观 世界纪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天生瘦小的翟彦芳九八年便孤身一人在长春游学,身体瘦弱和背井离乡使得他一直很内向,对自己很不自信缺少安全感。几年后经过努力考上吉林北华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操场看见一个健壮的人正在跑步。当时夏天那个人赤裸着上半身,对于翟彦芳来说从来没有见过肌肉这么好的人,他没有想到人可以拥有这么震撼的肌肉。这个人彻底让翟彦

  • 标签: 学校操场 北华大学 健美运动员 肌肉群 八年 胸部肌肉
  • 简介:上肢双肱动脉1例报告张集建,李晓林,陈维佩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肱动脉是上肢血供的重要血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单侧只有一条动脉上续腋动脉。本文作者在作教学标本时发现一例右侧上肢存在双肱动脉,为提供解剖形态变异资料,特报告如下:在右上臂上、中1/...

  • 标签: 右上肢 双肱动脉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上肢碾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将30例上肢闭合性碾压伤分三类一类皮肤,肌肉碾压伤;二类肌肉、肌腱断裂伴血管、神经损伤;三类软组织损伤伴骨关节损伤。急诊行皮肤、筋膜切开,肌肉、肌腱、血管、神经修复,亚急诊延期闭合伤口,早期骨关节复位内固定。结果按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90%。结论积极的急诊切开探查及显微外科治疗,是闭合性上肢碾压伤恢复良好功能的关键。

  • 标签: 上肢 闭合性损伤 碾压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护理。方法将对照组与实施护理组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侧上肢水肿,恢复肢体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乳癌 上肢肿胀 护理
  • 简介:散弹枪击伤损伤组织广泛,易感染,合并神经损伤后,其治疗相对复杂.我院从1993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均伴有神经损伤,经显微外科方法修复神经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显微外科 临床特点 上肢 枪弹伤 神经损伤 治疗
  • 简介:改良式俯卧位上肢支持架,是在原平战两用俯卧位上肢支持架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改进的更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手术体位支架。当胸椎、腰椎等脊柱外科,胸背手术时,要在俯卧位下进行,而取俯卧位时,由于手术床狭窄病人俯卧后双上肢无法固定,常常由于固定不当使上肢下垂或过度固定造成神经血管受压,导致意外的发生。而改良式俯卧位上肢支持架避免了这一不足。

  • 标签: 俯卧位 双上肢 改良式 手术体位 临床实践 平战两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30例上肢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治疗前10.42±3.52,治疗后26.21±6.85。结论上肢早期训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根据每个病人运动受损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选择一种训练方法刺激肌肉收缩,重新获得一定肌力。

  • 标签: 中风 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摘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7例上肢神经鞘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以摘除神经鞘瘤.结果本组37例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3月~5年),尚未发现复发.结论上肢神经鞘瘤采用显微手术摘除的方法可将肿瘤彻底摘除,神经主干损伤小,治疗满意.

  • 标签: 神经鞘瘤 上肢 显微摘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肢智能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的影响,评估其在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随机抽签的形式,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进入到我医院自愿接受专业化脑卒中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100名患者。要求全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抽签的形式,将全体患者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模式,而观察组则应用上肢智能治疗模式,通过特定的智能设备进行康复训练,旨在提高上肢功能和ADL水平。共计开展为期4~6周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在临床医学治疗与康复护理等诸多环节之中,广泛搜集相关的治疗数据与研究成果。结果: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在上肢功能和ADL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上肢智能治疗组在康复过程中展现出更高的康复效果,表现出更为优越的日常生活能力。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上肢智能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ADL康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上肢智能治疗模式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成为未来康复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上肢智能 脑卒中患者 ADL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