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河西地区,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长达1000多公里。走廊以南的祁连山,终年积雪,不易翻越,以北的龙首山、合黎山及马鬃山外便是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及在政治、军事上与中西交通方面所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中原王朝以及若干地方政权都十分重视河西地区的管辖与军事设防。

  • 标签: 河西地区 地区战略 设防 演变 历史 从军
  • 简介:抗战爆发后,选择留在沦陷区的民众面临抵抗与否的抉择,其中亦包括律师"]生存与道德的夹缝中,大多数律师以法律为手段,在与日伪政府“妥协合作”的过程中以保障民权为己任,体现了沦陷区律师的凝聚力和民族气节.通过对天津律师活动的分析,可了解到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沦陷区民众的抵制和抗争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抗日民族心态和立场,与“根据地”“大后方”一样,也是中华民族集体抉择的一部分.

  • 标签: 沦陷时期 天津 律师
  • 简介:东周时期,铜铸币开始广泛流通。铸钱工艺脱胎于青铜器范铸技术,因此早期的铸钱一般都在青铜器铸造作坊进行。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石范铸造、铜范铸造和泥范铸造三大铸钱工艺传统。石范铸钱工艺的出现和主要使用阶段在东周至秦汉时期,尤其是西汉早期石范铸钱非常流行,此后该工艺几近消失。本文立足于考古材料,尽可能全面搜集已出土的东周至秦汉时期不同钱币种类的石范资料,在此基础上考察石范材质选择、刻制工具、制范技术;根据背范材料、石范使用痕迹,探讨石范的合范浇铸技术,力图对石范铸钱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在石范铸钱工艺研究基础上,又对中国古代石范铸造传统、西汉早期石范铸造工艺兴盛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石范铸钱工艺在中国古代范铸技术史上的地位做出客观评价。

  • 标签: 东周秦汉 石范 铸钱工艺
  • 简介:1936年3月,孔令侃召集圣约翰大学同学沈震百等人在上海成立南尖社。全面抗战爆发前,该社表面以学术研究为志趣,实质成为孔令侃为今后事业发展打造的小班底。上海沦陷后,该社以香港为基地,参与了孔祥熙与孔令侃负责的一系列秘密活动。除在对日交涉和中德易货贸易中承担联络和事务工作之外,南尖社的使命还包括对日、对英情报收集和组织暗杀附敌分子。1939年被香港政府查处。

  • 标签: 孔令侃 南尖社 中央信托局 香港
  • 简介:西汉建立之初,经济衰颓,农业萎缩,帝王颁布一系列农业诏令,涵盖了教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推崇农本、亲耕藉田、优宠力田等教化措施,为天下树立了勤劳农事的形象和榜样;改革租赋制度,减免田租、口赋,减轻农民负担,开放禁苑和假民公田,解决失地问题,经济措施起到了稳定小农经济的作用;免奴婢、放宫人、赦刑徒,增加农业劳动力,严格限制商业、采矿业过度繁荣,并且广征谏言、亲祠后土,政治措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重农诏令的颁行,对于此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西汉 农业 政策 帝王 诏令
  • 简介:在2010年中华书局版的《诵帚词集·云巢诗存:附年谱、传略》中,有关刘永济发表在《学衡》77期上的《新甲词》25阕词之系年还存有疑义。《新甲词》是刘永济任教东北大学期间见证其行迹与心迹的一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考订这组词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刘先生在东北大学期间的行迹、交游及其中显影的心迹,便可见出此一阶段不仅影响了他“音调危苦,气格沉雄,,的词风形成,更见出他学术精神的家国情怀。

  • 标签: 刘永济 《新甲词》 东北大学时期 心迹
  • 简介:由于东北特殊的地缘关系,中共东北党身处与关内党组织迥然相异的内外部局面。满洲省委时期的东北党务工作无论是组织机构完善还是武装力量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党员数量及群体构成方面却并不如意。此外,东北党在处理与东北联共(布)组织及原朝鲜共产党成员之间的关系上更是困难。东北党曾多次努力尝试建立与联共(布)的正式沟通渠道,但均因苏联自身的实用外交政策所制而未能如愿;在接收在东北原朝共党员入党后,其原有的派系纠葛非但没有消弭,反而随之延伸到中共东北党内。这一切,都使东北党成为国际革命背景下,中共地方党组织面临国际主义与地方利益两难困境的生动范例。

  • 标签: 国际革命 满洲省委 联共(布) 朝鲜共产党
  • 简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军政机构以及一些民间团体发行了大量孙中山像纪念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像纪念章,从颁发时间和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逝世后、1929年奉安大典期间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孙中山”这一价值符号的建构与认同。在全国范围建构“孙中山”这·价值符号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但由于此时孙中山实力不济、北洋军阀专制等原因,其开国元勋的历史地位并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以在野之身,从党内强化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形象,并向民众宣传推广;待掌握政权后,又通过奉安大典完成“孙中山”这一价值符号的国家建构和取得民众的普遍认同。

  • 标签: 民国时期 孙中山 纪念章
  • 简介:民国时期的广州先后成为广东军政府、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多层政府的驻地,城市的房地是不同政府的税源之一,因此出现了改换新契、补税上盖执照、骑楼地执照、铺底执照、不动产登记确定证等多种房地契据。这些契据不仅是国家力量不断加大对城市土地的管控力度的体现,也是民众为自身利益不断与政府相互冲突妥协下的结果。

  • 标签: 城市土地 土地契据 广州
  • 简介:一、乡贤祠在乡贤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乡贤原指在道德、能力方面获得本土乡人广泛认可的社会精英人士。所谓仕于其地而有政绩惠泽及于民者,谓之名宦: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在古代社会,乡贤作为基层政权的主要支持者和维护者.对于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倡导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乡贤之所以成为基层社会的栋梁,

  • 标签: 明清时期 地方志资料 宁夏 社会伦理道德 考论 社会精英
  • 简介:马师曾(1900—1964),字伯鲁,号景参,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粤剧泰斗”“一代伶王”。他独创的“乞儿喉”及“马腔”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加入方青俚语,活泼滑稽,被粤曲界评价为“史无前例,后乏来者”。

  • 标签: 马师曾 粤剧 抗战时期 剧团 广西 表演艺术家
  • 简介:辛亥革命冲击了文庙在帝制时代的“圣域”地位,上海文庙亦利用其旧有空间传播共和新风.然而出于对共和社会乱象的不满,其后民间到官方都有意重拾文庙的道德承载,以维护社会人心.虽经历新文化精英的批判,但北京政府时期文庙祀典未曾中断,地方官绅通过革新祀典礼仪、开放文庙、筹备通俗教育馆等方式,意在将文庙所承载的精神与共和社会相融通并传布民间.不过此时维护文庙旧制的社会氛围依然浓重,利用上海文庙广泛推行社会事业还有待北伐革命后强有力政权力量的出现.

  • 标签: 北京政府时期 上海文庙 共和理念 孔子
  • 简介:乾隆中期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出现了内地人口大量持续西向流动进入新疆的态势,籍隶陕甘的回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后新疆的人口构成与社会面貌皆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不少相关研究中,他们的存在被忽略了。作者通过爬梳北京与台北所藏各种满、汉文档案,得到大量有关实例,以此为基础具体探讨陕甘回民迁移新疆的契机、迁移大势以及在迁入地如何落脚谋生并构建移民共同体,尽可能鲜活地展现了这个内地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样貌和特点。

  • 标签: 新疆 迁移 陕甘回民 移民社会 满汉文档案
  • 简介:画押是指在公文、契约等文书上署名或作私记,作为同意、认可、承担责任或义务之证明。画押源於先秦,汉唐以降,逐渐渗入民众生活,成为日常习见的私记。明清画押之类型,可分为署名、签署其他文字和签署非文字符号三种。因各地习惯不同,签押符号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但总体而言,画押不署名是明清的通行做法。签押符号熔铸着时人的价值观念,强调当事人在从事交易时应尽量公正、中允,不夹杂私心。当时重要的官私文书,从行政文书、司法文书至契约文书,多以画押为凭,仪式文书也时或需要画押。在明清司法裁判中,画押作为一种证据,其重要性不如手摹、印信,但在审判程序上也颇为衙门看重,甚至以画押之真伪,作为取结完案的重要凭证。

  • 标签: 画押 明清 古文书 识字 司法裁判
  • 简介:回族在四川藏区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小聚居、大杂居特点。四川藏区回族主要分布在以松潘为中心的川西北地区、川藏大道沿线的康定、巴塘以及康东地区的丹巴等地。农业、商业、屠宰业、餐饮业等是四川藏区回族的重要生计选择。四川藏区回族人口虽少,但在商品流通、民族关系等方面却起着重要作用。生产方式上的互补共生为回藏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随着长期的交往交流,回藏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涵化现象,但从四川藏区回藏互动的整体来看,“和而不同”仍然是回藏关系的基本特征。

  • 标签: 明至民国 四川藏区 回族分布 生计方式 文化适应
  • 简介: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是古代埃及社会的一个转型时期。在宗教领域内,阿蒙霍特普三世打破了当时阿蒙神独尊的局面,极力尊崇阿吞神;在对外政策上,一改以往的武力征服,致力于和平外交;在文化艺术上,埃及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大行其道。种种阿玛纳因素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已经孕育,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阿玛纳时代即将来临。

  • 标签: 古埃及 阿蒙霍特普三世 阿玛纳
  • 简介:学界目前对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的认识尚不一致,主要分歧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的认识,有多种不同起点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化”上,其起点应该是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认识到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及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标志着党已经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探索;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对全党的统治,则导致了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方向及其所取得成果的否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遭受严重挫折;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局,挽救了党和红军,也重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伟大转变的同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突破,并进而在指导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实践中成功推进了这一事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民主革命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法国语言政策一直强调国家干预,面对强势语言英语和英美文化的冲击,法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维护法语的纯洁性。法语被视作是法兰西民族身份认同的强标记,语言是其民族文化的本质。法国语言政策是对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本文对法国语言政策进行了一个历时分析,概述了从高卢罗马时期至法国大革命前后几个重要时段的语言政策,力图呈现政策在内容及变化中的连贯、稳定,以突出语言政策所代表和体现的民族性。

  • 标签: 法国语言政策 法语 民族性
  • 简介:清朝嘉庆年间,俄国政府为取得在华利益,任命戈洛夫金为全权大臣,率团前往中国,欲与清政府商议双方贸易往来等相关事宜。在俄方看来,这就是两国之间的一次平等的外交往来,但是清政府则视俄国使团为朝贡使团。双方认识上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外交礼仪之争。尽管俄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告诫戈洛夫金要尽量忍让,但是在俄国使团是否应在库伦行三跪九叩礼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了争执。最终清政府以戈洛夫金傲慢无礼,拒绝其进京,将其遣返回国。本文利用中俄两国的原始档案,对这一事件的始末做详细的阐述,从中可看出中俄两国对待此事的真实意图及做法。

  • 标签: 嘉庆时期 俄国使团 礼仪之争 戈洛夫金 蕴端多尔济
  • 简介:铜爵是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最重要的铜礼器之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出土的铜爵在铸造过程中所采用的的铸型分范技术既一脉相承,又各具地方特色。使用者的个人需求影响了工匠的技术选择,铸造技术的发展及不同技术的选择决定了铜爵最终的器物形态。

  • 标签: 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 青铜爵 铸型分范 技术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