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书林清话》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史。作者叶德辉(1864—1927年),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原籍江苏吴县,从其父叶雨村起迁居长沙,后以湘潭为籍。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官吏部主事,旋即返里为劣绅,干预乡曲。在政治上,他一贯敌视进步,反对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代表性的封建顽固派。在戊戌变法期间,他因攻击康有为、梁

  • 标签: 叶德辉 书林清话 读书志 书史研究 胶泥活字 书院本
  • 简介:文章讨论司马迁《报任安》中的两个“不得已”与“曼辞以自饰”的意义以及与“从上雍”相关的结构分析问题。

  • 标签: 不得已 曼辞以自饰 从上雍
  • 简介:《北齐.神武帝纪上》载:“有欵军门者,绦巾袍,自称梗杨驿子,愿厕左右。访之,则以力闻,常於并州市搭杀人者,乃署为亲信。”“搭”字,江蓝生《唐五代语言词典》释为“击,打”,

  • 标签: 北齐 《唐五代语言词典》 杀人者 江蓝生 自称
  • 简介:笔者近年研习《南齐》,于古今有关校理成果之外,偶有一得,即笔之于纸,曾撰小文《(南齐)研读札记》(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8年第1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补校了若干则。本文仍以中华书局1972年版1987年11月印刷本为对象,讨论十一事,作为前文的续篇。

  • 标签: 《南齐书》 点校本 古今 校订 订补 札记
  • 简介:及其山水画秋心赵出生于1941年3月。是北京海淀外火器营正白旗满族人。他从小爱好美术,曾从师著名满族国画家段履青先生学画。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在北京制呢厂从事毛毯美术设计工作。他所设计的产品销往37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国内外的欢...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青绿山水 传统技法 先进工作者称号 虚实相生 毛泽东
  • 简介: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年)在其编撰的《汉书·艺文志》(下文一律省称为《汉志》)中考察由先秦至西汉时期的学术源流得失,并就所见的不同著作判分学派归属。班氏在道家类载籍中著录了一部佚失已久的作品——《郑长者》,本文即试图对此部佚籍作一探讨。关于《郑长者》,《汉志》中如此记述:'《郑长者》一篇。'班固自注:'六国时,先韩[非]子,韩[非]子称之。'而唐人颜师古(581-645年)在注解《汉书》,提及《郑长者》作者的时候,引用西汉晚期学者刘向(前77一前6年)的《别录》,指称:'郑人,不知姓名。'~①可知《郑长者》只有一篇,篇幅短小,作者大概生于战国时期,但是在班固的时代,对其身份已不大清楚。到唐代的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也仅能指出其作者是郑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真实的姓名已无从知晓。另一位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也透露了一

  • 标签: 书郑 佚书 道家佚
  • 简介:清代帝王赐传统在清代书法史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清代帝王赐的研究领域缺乏从书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此处从清代帝王赐的对象、赐规模、赐相关制度、赐书社会影响等方面揭示清代帝王赐的运行机制,挖掘赐书背后潜在的政治效力对朝廷书法发展的重大影响。

  • 标签: 清代 皇权书法审美 政治制度 赐书
  • 简介:在印度诸多民间故事集中,《五卷》(pancatantya)是最负盛名而且影响较大的童话寓言集。据有关学者统计,从公元6世纪至本世纪20年代它被译过15种印度语言、15种亚洲语言、两种非洲语言、22种欧洲语言,共有200余种变文①。《五卷》有许多变异本和传本,并产生和形成于不同时代。梵语文学史上把印度古代梵语文学分为吠陀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史诗时期(公元前4世纪—3、4世纪)和古典梵语文学时期(公元1世纪—12世纪)等三个时期。《五卷》的产生和形成时期几乎贯穿了整个古典梵语文学时期。印度人把《五卷》称为Nitisastra,在这里IIiti可以译为“道德”、“道理”、“正道

  • 标签: 《五卷书》 民间故事 格言诗 蒙古人民 察哈尔 蒙古族
  • 简介:古籍的制作和传播方式是同异本现象产生的必然原因,而诸如文字本身的差异、誊抄副本的传统、剽窃作伪的行为、佛经的翻译和流传、历代书厄、学术论争、名讳及时政的规避等其他各种社会因素,亦是同异本产生的重要诱因.它们交互作用,共同营造了版本学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

  • 标签: 版本 版本学史 同书异本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符浩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群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进行考证、点评、标点、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治要考译》。习仲勋2001年为此书亲笔题词:"古镜今鉴";2009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西班牙期间,

  • 标签: 群书治要 经济发展研究 符浩 皇室成员 习仲勋 古镜
  • 简介:2016年5月25日凌晨,105岁的杨绛去世,各种悼念文章铺天盖地出现在网络、媒体。清华大学附近的北京地铁圆明园站内,也悄然出现一张纪念海报,整个画面只有杨绛一人,她似乎一直都在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旅客,而她也在这样的人世旅途中走了一辈子。如今她到站了。海报中极少的几个字使人感到十分亲切与妥帖——

  • 标签: 人生边上 钱锺书人生
  • 简介:志书应灵活运用"不越境而"这一传统修志原则,应"越境而",与时俱进,"越境"收录与境域内在区划、经济、教育、文化、人物、风俗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充分反映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 标签: 志书 越境而书 人物 海安
  • 简介:钱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坛泰斗,他的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钱钟先生的故居“钱绳武堂”位于无锡市城区新街巷,是无锡老城区内极为重要的名人宅第之一。该宅不仅建筑特色鲜明,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半个多世纪中,钱绳武堂涌现出七、八位成就卓著的杰出人物。因此,无锡市修复钱钟故居、

  • 标签: 无锡市 “钱钟书文学馆” 故居 修复工作
  • 简介:2011年11月9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为表达对龚先生的缅怀之情,本刊特刊发原中国史学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先生,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先生,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王汝丰先生,原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王玉璞先生,中华书局资深编审陈铮先生,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先生撰写的一组文章。他们饱含深情,从不同角度回忆了龚铎先生的学术风格和高尚品德,高度评价了龚先生对中国史学所作出的贡献。

  • 标签: 龚书铎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纪念 中国史学会 代序
  • 简介:龙髯六品旧才臣,排荡摩笔有神。惟是北碑胸臆拄,端容矩步损天真。梁任公岭峤人杰、盖代才士,师从康南海而出蓝居上,艺文学行皆拔戟自成一队。戊戌维新,德宗亲委以译书局事务,寒柳堂所咏'旧是龙髯六品臣',即此之谓也。机失变起,避祸东瀛,主新民丛报诸刊笔政,力倡改良,笔扫千军,汪洋恣肆,号为新民体。民国肇建,府院论政,庠序传薪,声光远出侪辈之上。平生持术多变,每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终始据守弗移者,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梁启超
  • 简介:敦煌“保护神”常鸿赵鸿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杭州满城,祖上是杭州八旗满洲官兵.1918年考入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予科,1927年考入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于科,1928年转入专科,学习油画和染织美术,1932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入劳...

  • 标签: 常书鸿 保护神 敦煌研究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专科学校
  • 简介:用石头作为刻写书籍的材料,具有经久不坏、长期保存等特点。远在文字发明之始,人们就已有在石头上刻的举动。例如,在古埃及很早建造的金字塔和庙宇的墙壁上,就深深刻有文字和形态各异的图画。这些内容记录了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的生活过程与情景。又如,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于公元前18世纪,把维护奴隶制的法律282条,刻在一根高8尺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这就是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亦称《石柱法》)。法典全文均用楔形文字铭刻,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文字刻石。《墨子》一书中多次提到“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石刻文献与金文文献一样,使用较为普遍。我国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鼓文。唐初年间在陕西天兴县(今凤翔县)发现了10个石鼓,而每个石鼓上均有刻文。有关石鼓文的刻制年代,历史上曾争论不休。有说是周代刻制,有说是战国时代秦国刻制,还有说是秦朝或汉朝刻制。1931年,学者马衡作《石鼓为秦刻石考》,结束了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马氏认为,石鼓出土于秦国雍地,鼓文中所见水名“氵开”正在雍地,所以石鼓当为战国时期秦国之物。马说精确,遂成为定论...

  • 标签: 中国石书
  • 简介:本文收录笔者考释张家山汉简字词札记八则,释简17的"(龙)"为"襱"异体,改释简20的"落"为"要",读作"腰",并读简100的"落"为"胳";辩析"信"、"倍"二字,并读简21"参信"为"(参)伸";改释简24的"虎"为"柜";读简72的"應(应)"为"膺";改释简111的"達"为"通";读简62等处的"去"为"阖";考释简34的"(覃页)"读为"(函页)".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引书》 字词 考释
  • 简介:东汉郑玄(127—200),对《礼记》的注释能在诸家注释中脱颖而出,最终保留至今,与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有关。他杂采诸家,巧妙地利用群来诠释、补充、校正《礼记》,看似随意点染,实为大家手笔,使得《礼记注》摇曳多姿,成绩斐然。本文试对郑玄利用群作注加以分析,不当之处希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广泛 《礼记》 博学 东汉 诠释 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