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正>细考蒙古法律方面的研究,外国学者和研究者对大蒙古国及其后来的法律文献研究多年,出版了大量论著,这些成果目前已被学术界所熟知。他们虽然都依据众所周知的资料进行了对勘和比较研究,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者屈指可数。

  • 标签: 蒙古人 喀尔喀 亚洲文化 土谢图汗部 法律文献 岱青巴图尔
  • 简介:3月25日,2016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在博鳌亚洲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会议并作为主讲嘉宾之一作精彩发言。班禅畅谈了自己对于“菩”、“宗教领袖”、“佛教会不会过时”、“心平天下平”等问题的看法。他说,宗教领袖不是封的,是要做的;宗教领袖首先是宗教徒,也要经过修炼、修行,而且绝对不会比常人的修行少。佛教的戒律很多,宗教领袖要能够在戒律上做出表率。第二,要在宗教造诣上能够服众,在品德修养上要能够让人折服,还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有普度众生的大爱之心,要有使众生或者引领众生脱离苦难的勇气,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宗教领袖。

  • 标签: 博鳌亚洲论坛 班禅额尔德尼 中国佛教协会 宗教领袖 全国政协常委 品德修养
  • 简介: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为对抗美欧扩张在华权益而提出旨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间提携甚或结盟的亚洲主义论调,在其嬗变过程中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紧随局势变幻而频频翻新名称和言说;一是始终未变其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质,及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所不屑的边缘地位。

  • 标签: 甲午战争后 日本 亚洲主义 对华外交
  • 简介: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和亚洲新安全观的提出,均是中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动战略选择,是中国从国际事务“参与者”向“塑造者”转变的重要体现。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

  • 标签: 新“海上丝绸之路” 新安全观
  • 简介:本文是为庆贺周一良先生八十华诞而作。周先生解放后急国家之所急,担负起在北京大学组织亚洲史教学、研究的任务,开辟了我国亚洲史教学、研究的第一块阵地,培养了大批人材。周先生立足北大,面向全国,参与制定教育部颁发的《亚洲史教学大纲》,主编《世界通史》给亚洲史以应有的地位,奠定了学科体系的基础,还在日本、朝鲜、印度史方面带头研究,撰写论文多篇,为我国亚洲史新学科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亚洲史 周一良 印度史 历史系 国别史 帝国主义论
  • 简介:邺城城制布局规整,讲究对称,影响及于隋唐大兴、长安与明清北京,并被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古都模习,为世界古代“华夏型”城市起源之一。邺城遗址已沉埋于地下千余年,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探讨邺城始置、地名由来、周围地理环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史籍有关记载、古今中外学者研究状况,有助于解开邺城之谜,揭示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的源流。同时,又可由邺城三经兴衰的历程,总结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历史经验,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邺城 城市制度 华夏型城市
  • 简介:本文主要以百越先进的两支——句吴和于越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和探讨百越民族独特的信仰习尚、心理性格、民族精神,他们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特征——这些独特的迥异于中原华夏和江汉荆楚及其他民族的精神风貌,既受到百越民族所处的地理、气候、土壤、河流、海洋之类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他们本民族的种族生理特征、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环境长期制约的结果.

  • 标签: 越族 百越文化 越王勾践 民族文化心理 东南沿海地区 南越
  • 简介:<正>亚洲象又称印度象,目前野生的亚洲象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及我国云南南部地区.我国除云南西双版纳以外,其它地区野生的亚洲象已经灭绝了.可是在古代,南自两广、云贵,北至中原地区,亚洲象都有广泛的分布.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和生态的变化,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野生的亚洲象逐步从繁盛到衰退,以至在大部分地区绝灭了,先后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退居到岭南地区.现代仅生活在西双版纳一隅.象的这种盛衰变迁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中气候、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象的盛衰过程,不但涉及到自然科学问题,也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科学问题;研究象的盛衰规律有助于探讨我国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古今气候、生态变迁等学术问题.故设此题目,试作论述.

  • 标签: 亚洲象 野象 历史气候 野生象 生态 犀角
  • 简介:在线热解-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xGC/MS)可用于鉴别亚洲漆的种类:不同产地的漆树,其汁液内的主要成分不同,通过分析这些油溶性成分可以鉴别漆液来源。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的汁液以漆酚(urushiol)为主要成分,这种漆树主要生长在日本,中国和韩国;Toxicodendronsuccedaneum以虫漆酚(laccol)为主要成分,生长在越南和台湾;Glutausitata以缅漆酚(thitsiol)为主要成分,生长在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鉴别漆的品种既能了解古代文化,又能保护修复漆器。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样品量 虫漆酚
  • 简介:2006年11月23-25日,东北师大亚洲文明研究院与韩国延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在韩国首尔共同举办了“亚洲视野下的朝、中历史、文化、政治学术研讨会”(Korea,ChinainAsia:History,Culture,andPolitics)。中国、韩国、法国与会学者在会上,就亚洲经验的特殊性与普世性、近代以来中、韩两国的相互认识、日本大众文学在话语层面对文化民族主义的解构、进化论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关系、亚洲区域主义语境中的实力对比与社会差异、韩国议会和总统选举中的角色认同与代际差异意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投资与全球化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影响、东北亚稳定性的要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坦率的讨论。

  • 标签: 文化民族主义 学术研讨会 政治学 亚洲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 历史
  • 简介:本文选取首届亚洲能源论坛秘书处作为案例,运用社会网络方法,通过档案法和深度半结构访谈法获得数据,从整体视角研究会议筹办机构内部信息沟通结构的特点。研究发现,会议筹办机构内部的信息沟通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实时性,其信息沟通结构的规模与组成模式存在阶段性变化,而且愈临近会期,结构成员愈加紧密地围绕着核心成员和部门进行更频繁的沟通合作。

  • 标签: 会议 筹办机构 信息沟通结构 社会网络
  • 简介: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滥觞于印度哲学家维韦卡南达"亚洲一体"思想,但又不同于维韦卡南达的开放包容。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更多指向了日本优越性及亚洲盟主目标,蕴含着极端民族主义情结,并且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东西对抗"的策略,使其更容易被利用发展。正是由于这种极端情结和叙述策略,冈仓天心的"亚洲一体论"被军国主义势力发展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战时口号。

  • 标签: 冈仓天心 维韦卡南达 “亚洲一体论” 军国主义
  • 简介:法国汉学曾为海外汉学之正宗。巴黎素有“汉学之都”的美誉。最早的学院派汉学研究的传统就是法国汉学大师雷慕沙(AbelRéusat)开创的。深厚的法兰西人文精神、严谨的中国乾嘉式考据方法和新颖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交相辉映,使得法国汉学独树一帜,占尽风流。百余年来,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影响曾广被欧美、东瀛,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产生过一定的贡献。(参见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虽然二战后,由于日美汉学的迅速崛起,法国汉学逐渐丧失了往日独占鳌头的地位,显得有些衰落,但仍是海外汉学的一个重镇。尤其是西域研究和敦煌学.他们仍有不可低估的实力。

  • 标签: 汉学研究 敦煌学 乾嘉 西域 国学 大师
  • 简介:四、有关客家的大众性、知识性读物(1990年代至今)战后日本的一般民众对于客家的关心与兴趣,主要发生于1990年代以后,21世纪以来虽然有所退潮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持续。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众读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主要指的是严肃厚重的学术著作以外,主要以非专业学者为读者的著作,即日语所谓的“一般书”。

  • 标签: 战后日本 客家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 简介:本文试图对日本有关客家的研究和相关论著作一系统的梳理。至今为止,对于客家研究史认真做过整理的,有后述的中川学、濑川昌久和蔡麟三位学者。不过,他们的整理是围绕着自身的课题意识所作的回顾,而非有关日本客家研究史的全面系统整理,因为,日本与客家研究并不是他们关心的焦点。

  • 标签: 客家研究 日本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 简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在北京逝世了。他的长女林黛曾是四届亚洲影后,离开人世已经四十年了,但她留给我们的思念却是绵绵无绝期呀!日前我在澳洲墨尔本华文书店购得了两张由林黛主演的《江山美人》和《不了情》光盘,播放后催人泪下思绪万千,不仅是故事感人,而是因为《不了情》剧作家潘柳黛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著名的四大才女(关露、潘柳黛、张爱玲、苏青)之一,我澳洲的朋友。

  • 标签: 程思远 中国 电影史 演员 亚洲 《不了情》
  • 简介:2007年11月21日至25日,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组织东北师大5名研究生前往韩国首尔,与韩国延世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参加双方共同举办的“韩中学术与研究生交流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媛、苏新红、刘喜涛、冯章献以及韩国多名教授、研究生发表了关于中、韩历史文化、韩国的汉语教育、中国教育制度、东北亚城市发展等问题的学术论文。

  • 标签: 东北师范大学 交流研讨会 学术论文 研究生 研究院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