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1923年,陈三立的夫人俞明诗病故,接着,他的儿子、以绘画知名于世的陈衡恪(师曾)也一病不起,撒手而去。接连的丧妻丧子之痛,使七十老翁不堪忧伤,三个女儿很为他担心,送他杭州西湖边休养。1925年,他为夫人、儿子在杭州西湖畔的九溪十八涧、牌坊山下选定了墓址,而且准备自己将来也葬在西湖。他献给亡妻的挽联:

  • 标签: 陈三立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政变 湖南新政运动 戊戌变法
  • 简介:在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中,空间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作者以文本中的地点和空间为导向,讲述唐人街上华裔的历史,探索早期美国排华政策对唐人街社区和华裔族群所产生的后续影响;通过一系列空间场景的描绘,展现唐人街华人劳工阶层日常生活的艰辛,并以此批判种族化劳工在美国社会经济体系下所承受的残酷剥削;《》中唐人街内与外的空间对比与唐人街华人的空间体验消解了官方叙事中的同化神话,凸显出存在于唐人街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社会及心理鸿沟、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种种障碍和艰难。

  • 标签: 《骨》 唐人街 空间叙事 华人移民
  • 简介:眉眼凌厉,行事阴毒。我总是不大受人待见,明明是动物,却非要凑到人家本草的行列里,找找关系,混了个不打紧的末等药差的位置。昔年神农氏尝百草,后人立书《神农本草经》,我以无赖的脸皮和狠毒的手段,强迫着那少年将我放在里面,谁料到因着这—放,竟让我立地飞升,位列药仙。我名不正言不顺,着实是拉低了药仙颇受世人尊崇的格调。

  • 标签: 《神农本草经》 春秋 相思 神农氏 格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8
  • 简介:自幼年就听说,在生死诀别或危难中,亲人之间常会有精神感应,如托兆、显灵等现象之类,但也只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并不认真。但从听说了李广田老师身后一桩颇离奇的遭遇,倒反而宁愿相信那是真的了。唉,李广田老师在“文革”中被残害而死,死得太冤枉,也太惨烈了。事情是这样。

  • 标签: 李广田 “文化大革命” 中国 生平事迹 文学评论 新诗
  • 简介:1、你是一个外貌协会的会员吗?A:是的,资深会员——2B:一般会员——3C:不是——42、随着年龄增长,你从一个精神主义者变成了彻底的物质至上者了吗?A:是的——3B:不是——4C:正在转变——53、觉得自己是相当孝顺的人吗?A:是的——4B:不是——5C:一般——64、你讨厌被人束缚,并曾经因此而分手过吗?A:是的——5B:不是——6C:不讨厌——7

  • 标签: 资深会员 银行贷款 子画 其十六 隔段 定力
  • 简介:石涛是清初画家四僧之一,被后世推为中国画“黄山派”的代表人物,“扬州画派”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石涛的“一画”“我自用我法”“师法自然”“搜尽其峰打草稿”对后世的画家有着深厚的影响。《听泉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画风酣畅淋漓,运用深远和高远的构图画出山峰的险峻。画面中对树木和山的外型绘画,体现出谢赫六法论中的法用笔,绘画出树木旺盛的生命力和崇山峻岭的威严挺拔。墨的浓淡的巧妙运用体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朦胧的美等。画面中充满了意境美。

  • 标签: 石涛 《听泉图》 骨法用笔 意境 笔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9
  • 简介:杜甫的绘画美学思想与苏轼相歧争者,体现于他的马画美学思想,中国文学史上分居唐、宋不同时代的两个伟大的诗人,在绘画美学上发生大的思想论战,这不仅是文坛的一大趣事,重要的是这次论争同时显示了唐、宋两大时代之文化精神的不同走向。

  • 标签: 杜甫 苏轼 中国文学史 文坛 诗人 论争
  • 简介: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是开一代新风的杰出的花鸟画家,他在继承宋人没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传统精华,融会贯通,自立新格,开创了没写意花鸟画新风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得明宣宗赏识,在明代前期颇具影响。

  • 标签: 写意花鸟画 明代前期 宫廷画家 花鸟画家 融会贯通 艺术成就
  • 简介:<正>一在如今的青年诗人中,刘向东也许不算是最有名的,但在目前不太景气的诗坛,刘向东的诗以其独特的风姿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评。刘向东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的诗牢牢扎根在生活的大地上,不仅题材来自生活,而且思想与情感亦直接来自生

  • 标签: 刘向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美学特色 诗歌 母亲
  • 简介:冉正万发表于《芳草》杂志2008年第6期的长篇小说《洗记》,是新世纪乡土叙事的又一个写作实绩。他这部小说,并没有将传统的乡土小说模式奉为圭臬,而是通过对自我和生存、成长、痛苦、毁灭和重生这样的母题的重新书写,使新世纪以来的乡土叙述不单单局限在城乡冲突的背景下,而巧妙地将乡村和都市的不同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出一幅独特的黔地生存图景,丰富了乡土小说的写作视野。

  • 标签: 乡土叙事 叙述 经验 视域 长篇小说 《芳草》
  • 简介:寅恪先生这首诗作于1946年。上引诗题见于《吴宓与陈寅恪》一书。在《寅恪先生诗存》中,这首诗题为《南朝》。前者比较切实,突出诗的背景与本事;后者重在抒情咏叹,在身世感怀中隐喻对时局的忧念,比较微婉。就诗论诗,应该说,两种诗题都是可以的:第三句诗中的“青成神”,既是南朝的典故,也跟南京有密切的关系,都切题。

  • 标签: 诗题 本事 中隐 南朝 诗论 引诗
  • 简介:当我们面对一幅优秀绘画作品时,往往被画中所释放出来的某种气息所感染,这种气息无论我们怎样倾尽词汇去修饰,总显得苍白无力。站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我们只有感悟和心领神会,感画之气象,领画之气息。山水画家王安泉所写之太白山,狂放、激越、豪爽、大墨淋漓,笔意恣纵,富有跃跃欲出的意境。群山如大将布局,错落狂舞,野战无序;山脊如剑戟铿锵,铁骑突出,气韵飞动;流水则简淡清空,秀润淡雅;人物房屋或藏或露,或烟雾缭绕,给人以"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苏轼诗句)之感,呈现出一派大家风范。

  • 标签: 写意画 太白山 书骨 泉山 山水画家 绘画作品
  • 简介:舞鹤的短篇小说《拾》(1993),以拾这一绵延久远的民间丧葬习俗,拾掇现代化进程中的台湾庶民精神,是20世纪末台湾文学的秀异之作。试从如下层面探析其社会与美学价值:在“台湾战后现代化历程”的正史论述之外,如何建构从一个庶民立场出发的现代化野吏;黑色、自由的“批判的现代性”话语,与西方精神资源,台湾乡土文学传统的关系;以庶民信仰为载体,向内展开的书写者/知识者对其“身份”的反思和反动。

  • 标签: 《拾骨》 庶民信仰 乡土文学精神 黑色现代性话语 知识者反思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此外,本文还就美国学者菲立帕·卡夫卡对《》的二元对立式阅读提出质疑,认为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文化、身份、性别等)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与调和的模式,建立了自己新的话语方式。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形象。

  • 标签: 女作家 小说 二元对立 自传性 美国华裔 民族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