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不同会阴切口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且会阴侧切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电磁波治疗仪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在Ⅰ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情况;对照组产妇Ⅰ期愈合的人数有30例,9例患者在Ⅱ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的现象。干预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采取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术后切口愈合率,帮助产妇早日康复,护理干预在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会阴切开术 护理干预 初产妇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剖腹产后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剖腹产的高龄产妇64名,根据术后干预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每组各32名。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对护理服务水平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式对高龄剖腹产产妇进行干预,可以明显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高龄产妇 剖腹产 综合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娩后2h及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产后阴道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经怀胎到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生物过程,但会给机体带来很大的生理和心理改变,产妇进入一个新的身心转变时期,而生理及心理的转变、角色的多重性,使产妇对各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易感性增强,心身障碍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初产妇产后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并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

  • 标签: 初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婴儿死亡对经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0年产妇中既往有胎儿/婴儿死亡病史的经产妇8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92例无该病史经产妇作为对照组。使用爱丁堡妇女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跟踪调查5次,分别在产后第7天,42天,4月,8月,12月,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4月,8月,12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婴儿死亡是引起经产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对有胎儿/婴儿死亡病史的经产妇,应引起足够重视,给予必要的干预。

  • 标签: 产后抑郁 经产妇 胎儿/婴儿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和护理的经验体会。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106例高龄产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预防产后出血和急救护理体会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发生产后出血21例患者经综合处理均治愈出院,其中行子宫切除术3例。结论对高龄产妇予以科学合理的干预、及时积极的抢救、精心细致的护理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高龄产妇 产后出血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影响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了术后指导,引导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讲清楚母乳喂养的好处,让产妇及家属掌握更清晰的知识,重视泌乳不足的问题,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讲解在不触及刀口的情况下用什么体位哺乳更加便利,重视饮食护理加强营养,必要时可采用中医食补的方法,有效增加泌乳量,可外加配合穴位按摩手法通乳,仔细地解释清楚并指导具体操作步骤,促使乳汁能够正常分泌,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供产妇休息。

  • 标签: 剖宫产 泌乳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2012年5月280例建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自确定怀孕日起通过孕妇学校对其进行孕期教育,孕期每月随访1次,对两组孕妇分别于孕早期(12W)、孕晚期(35W)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发放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孕期各时段均可产生焦虑抑郁,两组分别于孕12周和35周比较,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倾向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且对照组在孕35周时焦虑抑郁倾向较孕12周时显著增加。结论孕期任何时段均可发生焦虑抑郁,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产前焦虑抑郁状态。以最好的状态顺利分娩,增加母婴安全。

  • 标签: 孕期健康教育 产前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60例产妇按是否接受综合护理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加施综合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与第三产程、产后护理效果、产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情况等。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与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产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贫血、血压升高、尿潴留与胸部不适等并发症合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 标签: 综合护理 产后出血 护理效果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对孕妇心理行为及保健意识的影响,制定有效的产前健康教育内容。

  • 标签: 孕妇学校 孕产妇 保健意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产科行产检并分娩的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角色转换适应度、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角色转换适应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初产妇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健康教育需求,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住院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和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结果此类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前三位的是预防婴儿感染隔离知识,婴儿乙肝免疫预防接种知识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前三位的是宣教人员与孕妇面对面交谈,电话咨询,病区设立宣传栏。结论通过采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教育
  • 作者: 祁缘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质量、泌乳功能、满意度、舒适度中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抽选360例初产妇,所有人员均为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间来院分娩的人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质量、泌乳功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泌乳量评分为(2.3±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娩质量评价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63.9%,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8.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分娩质量、泌乳功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度。
  • 简介: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皖北某地区医院足月分娩6周内产妇687例,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进行调查,统计产后抑郁发生情况与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4.9%(103/687),其发生未受到产妇年龄、婴儿性别、产后休息情况的影响(P﹥0.05),而受到文化程度、婴儿健康状况、产妇经济状况、夫妻关系、是否计划怀孕、母乳喂养方面的影响(P﹤0.05)。家人和医务人员需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