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船舶轮机管设计中,优化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数值模拟、多目标优化和拓扑优化等。通过数值模拟和仿真,可精确评估设计方案,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可实现最优解搜索;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协助平衡不同的设计目标,实现综合性能提升;拓扑优化可以实现结构轻量化与性能优化。船舶轮机管设计的优化方法有助于提升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标签: 船舶轮机管系设计 优化方法 数值模拟 多目标优化 拓扑优化
  • 简介:摘要本文以尼日尔二桥下部结构施工为例,对比了不同栈桥修筑方案的优缺点,介绍了一般河流水中桩基与梁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等,重点阐述了水中桩基及梁施工的技术要点,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 简介:为阐明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古近沉积特征,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结合井下资料分析表明,昆仑山前古近自下而上可分为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卡拉塔尔组、乌拉跟组及巴什布拉克组.古近发生两次海侵-海退,每个组(段)发育有典型而相对单一的沉积相类型,自下而上发育海湾(阿尔塔什组)-潮坪(齐姆根)-碳酸盐岩台地(卡拉塔尔组)-潮坪(乌拉组).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前 古近系 沉积特征
  • 简介:通过野外工作,在前人所划的坡子泉地区石炭白山组内新发现三个角度不整合,而将白山组解体成四个组。结合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将狼泉组和坡子泉组划归下石炭统,黑石山组和马庄山组划归上石炭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划四个组的沉积环境,总结了坡子泉地区石炭纪地壳演化简史,建立了地层组合模式

  • 标签: 哈密 坡子泉 石炭系 角度不整合 沉积环境 地层组合模式
  • 简介:摘要:留气球气囊材料主要由高分子材料组成,是浮空器囊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浮空器结构中起传递载荷的作用,留气球囊体结构热合连接部位为留气球平台强度性能薄弱部位,本文通过对不同工艺下热合连接的强度测试分析,得出了不同工艺下热合连接的强度,对留气球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系留气球,热合工艺,强度
  • 简介:通过结合安徽省宿州市现行的坐标系统和测绘成果的现状,论述了2000国家坐标建立和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平面四参数和三维七参数转换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选点方案,对转换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现了宿州市现有测绘成果坐标转换为2000国家坐标的目标,对后续项目实施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2000国家坐标系 坐标转换模型 精度评定 宿州市
  • 简介:在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得出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9科107属179种.从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等方面来划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可主要分为内陆河湖水生植物、河口海岸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3种类型.从区组成来看,包含5种以上的12个较大科构成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主体,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种类最多;区内各属种数都在10种以下,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19属,共79种,分别占总属数的17.8%和总种数的44.2%.从区分布区类型来看,水生蕨类植物种主要有4种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为主要类型;而水生种子植物属有13种分布区类型,其中6个热带分布类型共有39属,占总属数的61.9%,6个温带分布类型共有24属,占总属数的38.1%,表明上海地区水生种子植物区具有偏热带性质.同时,讨论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湿地生态系统 湖水 河湖 水生植物 内陆河 滩涂
  • 简介:摘要:留气球气囊材料主要由高分子材料组成,是浮空器囊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浮空器结构中起传递载荷的作用,留气球囊体结构热合连接部位为留气球平台强度性能薄弱部位,本文通过对不同工艺下热合连接的强度测试分析,得出了不同工艺下热合连接的强度,对留气球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系留气球,热合工艺,强度
  • 简介:摘要以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和大量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板桥凹陷古近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古近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型为主,沙三段为主力烃源岩层。板桥凹陷具有“双段式”演化特征一是微生物对烃源岩生烃母质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发育低演化阶段生烃的重要母质类型;二是深部异常超压发育,使有机质热演化滞后,大量生油深度下移,有效生油井段长,有效生气深度大,排烃效率高。

  • 标签: 成烃环境 生烃 排烃 热演化 板桥凹陷
  • 简介:由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金矿产地多与绿岩带有密切联系,我国学者于绿岩带与金矿的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倾向性认为绿岩带是华熊地块金矿的矿源层。后期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热液作用使绿岩内的金活化、转移、成矿。而该地块广泛发育的孔达岩与金矿的关系则长期被忽视。但包括华熊地块在内的中国四大金矿集中区(另为胶东地块、辽吉地块、隹木斯地块)均较好地发育孔达岩的事实表明孔达岩与金矿床有联系。

  • 标签: 绿岩带 岩系 矿源层 热液作用 构造作用 岩浆活动
  • 简介:通过对不同核不育所需的气象条件以及气象因子在两杂交稻的育性转换中所起的作用的阐述,为两杂交稻制种、有种的气象服务提供依据。

  • 标签: 两系杂交稻 育性 气象条件
  • 简介:南天山野云沟石炭的沉积特征和构造背景研究,有助于合理建立塔里木北缘含油气盆地古地理格局和区域构造格架。石炭系上部碎屑岩中发育典型的鲍玛序列,粒度统计分析显示,其水动力状态为浊流成因,从而确认南天山野云沟石炭中存在浊积岩。通过对该碎屑岩的岩相分析,认为其可能形成于海底扇环境。26组古流向资料计算表明,其物源来自南侧的古塔里木陆块;12个砂样的碎屑成分统计、10个样品的岩石常量元素资料和3个样品的岩石稀土元素资料分析,说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属再旋回造山带和被动大陆边缘。

  • 标签: 南天山 野云沟 石炭系 浊流沉积 构造背景 新进展
  • 简介:摘要 :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 教学秘书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 其工作内容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等众多功能。但受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影响 , 教学秘书往往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被忽视。本文针对高校部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 希望能为教学秘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地位提升提供帮助。

  • 标签: 高校 教学秘书 工作特点 优化
  • 简介:一、引言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手段,如不要求两大地点问互相通视、在大地点上不需要进行烦琐的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等的测量,而直接进行定位,且定位结果属于三维坐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如GPS定位结果属于WGS-84坐标,而实用的测量坐标属于国家大地坐标或地方独立坐标,所以必然存在坐标的转换问题。许多城市、矿区,军队许多试验靶场基于实用、方便和科学的目的,将地方独立测量控制网建立在当地的平均海拔高程面上,并以当地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进行高斯投影求得平面坐标。

  • 标签: 地方独立坐标系 GPS测量 WGS-84坐标系 GPS定位 中央子午线 GPS技术
  • 简介:介绍了公路设计与施工测量中,由于投影引起的长度变形与实地平距不一致,超出规定时,利用坐标投影边长归化数学转换关系,建立独立坐标,并确保独立坐标与原设计比例尺的图件及数据融合,达到“一张图”的精度要求。

  • 标签: 独立坐标系 投影 长度变形 控制测量
  • 简介:本文论述了利用GPS卫星的射电与光学定位实现参考连接的基本方法,并对参考连接的精度作了分析,探讨了中国VLBI网利用GPS卫星进行参考连接的可能性。文章认为以VLBI、CCD技术为观测手段,利用GPS卫星可使射电参考与恒星参考在0.″01甚至更高的精度上得到连接。

  • 标签: 参考坐标系 光学观测 射电观测 全球定位系统
  • 简介:根据工作需要,在北京4个水系的主要河流的平原地段和山区的上、中游地段,选取不同生境的典型样地,以及城区的人工湖泊共设立了35个采集点,采用样方法和样带法相结合,共调查样方355个,采集样本4152个.在该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区学原理对北京地区湿地高等植物区的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科、属、种3个层次)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湿地高等植物共有108科311属552种(含山区湿地),占北京植物总数的近1/3.其中苔藓植物(Bryohyto)有9科15属18种;蕨类植物(Pteridophgta)5科5属8种;裸子植物(Gymnospermae)3科5属6种;被子植物(Angiospermae)91科286属520种.种子植物中含20种以上的有5科,共210种;含5种以上的属有14个属,共114种.北京地区湿地植物的分布(即地理成分)较复杂.北京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5个类型,9个变型,温带地区类型占主导,温带成分较丰富(属数、种类、比例均占首位).本区植物区的主要特征为:①草本植物发达;②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③区起源古老;④特有属、种匮乏;⑤分布区类型具多样性.

  • 标签: 湿地 高等植物 区系 北京地区
  • 简介: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安徽下杨子地区寒武纪可识别出两个Ⅰ类层序及三个Ⅱ类层序,早寒武世的三个Ⅱ类层序由于同沉积断裂影响陆架边缘体系域不甚发育;中、晚寒武世的两个Ⅰ类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Vail的寒武纪全球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了皖南下扬子海盆的海平面升降受扬子板块、华夏板块的影响远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

  • 标签: 体系域 层序地层 海平面变化 寒武纪 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