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阳极氧化着色技术是一种在Al、Mg、Ti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表面原位生长氧化膜的传统技术。用该技术制成的氧化膜色彩均匀鲜艳,结合力高,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领域。介绍了氧化钛膜的发色原理,综述了阳极氧化着色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概括了阳极氧化着色的工艺方法、氧化钛膜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和钛合金阳极氧化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钛合金 阳极氧化 着色技术
  • 简介:采用sol—gel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溶胶及粉体;研究了水分含量、抑制剂种类、溶剂种类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粉体制备与负载化的工艺条件;并用X射线、SEM表征了所制纳米TiO2的晶型、粒径和形貌。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工艺改进
  • 简介:综述了氧化亚铜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氧化亚铜在异质结电池的制备研究及优化研究,以及n型氧化亚铜的制备及构建同质结电池及其性能的研究。并探讨了氧化亚铜基太阳电池提高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

  • 标签: 氧化亚铜 太阳能电池 转换效率 异质结 同质结
  • 简介:表面改性技术是提高钛合金抗氧化性的重要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概述了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钛合金表面氧化行为表面涂层技术和表面合金化处理技术等,并指出了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钛合金 表面氧化行为 表面涂层技术 表面合金化技术
  • 简介:光电子与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化学机械抛光技术(CMP)的更新。CMP作为目前最好的实现全局平面化的工艺技术(整体平面化的表面精加工技术),借助超微粒子的切削作用以及材料的化学腐蚀作用可以将硅基材料抛光成光洁平坦表面,已广泛应用在硅基材料、光学元件和电子集成电路等元件的表面平坦化处理。随着抛光精度的逐渐提高,CMP已成为首选抛光技术。为了获得超高精度表面,对抛光材料的调配与生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二氧化铈(CeO2)作为高效的抛光材料,在高精度抛光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抛光材料 二氧化铈 应用 表面平坦化 全局平面化 抛光技术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醇钛盐Ti(OR)4为前驱体、无水醇为有机溶剂,再把醇、水、酸混合液逐滴滴入溶液中,经凝胶化后的湿凝胶置于真空炉中干燥,得到松散干凝胶粉末,对干凝胶粉末进行热处理,得粒径为.20—100nmTiO2粒子。

  • 标签: 钛酸丁酯 纳米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法
  • 简介:以可溶性锆盐(ZrOCl2·8H2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C4H10O2)-环己烷(C6H12)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为基础、氨水作沉淀剂,在微乳区反应,经过洗涤、焙烧等工序,制备得到粒径10~40nm、形貌可控、分散性良好的ZrO2粉体。通过扫描电镜(SEM)、热分析仪(TGDSC)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粉体进行表征,得到了晶相随焙烧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激光粒度仪以及Scherrer公式计算出粉体的粒度,从而得出粉体的粒度随浓度、溶水量以及焙烧温度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微乳液 氧化锆 粉体
  • 简介: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论催化研究组李微雪研究员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韩国汉阳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先进光源和理论计算,从谱学上证明了在原位反应条件下Pt(l10)表面上催化氧化氧化碳的活性相。研究结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原位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相和微观反应机理是多相催化反应研究中的挑战课题之一,代表性的一个课题就是汽车尾气Pt催化剂催化氧化的一氧化碳的活性相和反应机理。早在2004年,李微雪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结合高压隧道扫描电镜,研究了氧化气氛下Pt(110)表面的氧化行为,构造了

  • 标签: 催化氧化反应 原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合作 高压 美国化学会
  • 简介:VO2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68℃附近可以发生低温半导体相与高温金属相之间的可逆相变。在光、热的激励下,金属-半导体相变致使光学透过率、电阻率以及磁学等特性发生突变,基于此特性,VO2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具有良好性能的VO2薄膜的制备工艺、光电特性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VO2薄膜的基本相变性能,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钒热致变色薄膜制备的研究进展。

  • 标签: VO2薄膜 金属-半导体相变 制备方法
  • 简介:阐述了近年来氧化物包覆磁性吸收剂的研究动态,总结了二氧化硅、氧化、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包覆层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研究发现,轻质、耐高温、介电常数低的氧化物用于包覆磁性金属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性吸收剂 包覆 氧化物 改性
  • 简介:洗涤过滤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偏钛酸的水不溶性与杂质离子的水溶性进行液固分离。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洗涤过滤设备,通过对各种设备的比较,提出了500t/a和1000t/a两种规模工业生产的洗涤过滤方式:500t/a规模采用多孔陶瓷膜洗涤、隔膜压滤机过滤;1000t/a规模采用隔膜压滤机或摩尔过滤机一次洗涤、摩尔过滤机二次洗涤或摩尔过滤机二级水洗工艺,并对主要设备的选型进行了计算。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生产规模 洗涤过滤 工业生产
  • 简介:提出了以硫酸法钛白生产的中间产物硫酸氧钛或偏钛酸为原料均匀沉淀法生产纳米二氧化钛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500t/a和1000t/a两种规模工业生产纳米二氧化钛的水解沉淀反应:500t/a生产规模的水解沉淀反应采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法;1000t/a规模采用直接蒸汽加热、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案,并对主要设备的选型进行了计算。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生产规模 水解沉淀反应 工业生产
  • 简介:探讨了以无机物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掺锑氧化锡(ATO)粉体材料时,沉淀后处理对粉体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3种方式对沉淀进行洗涤:(a)沉淀在饼状下直接水洗;(b)沉淀在分散状态下水洗;(c)沉淀在(b)洗涤后再醇洗等。粉体的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采用(c)洗涤的分散性最好。在沉淀中添加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以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粉体。TEM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制得的粉体为单分散性状态,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油酸钠不能使粉体良好分散。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粉体的晶粒尺寸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应高于310℃,Sb取代Sn的掺杂才可能进行。

  • 标签: 氧化锡 洗涤 煅烧 表面活性剂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
  • 简介:据相关媒体报道,由湖北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和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完成的“新型无机纳米材料项目,近日通过专家评审,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粉体团聚 湖北 氧化铬 世界 超细 无机纳米材料
  • 简介:风力发电没有条件,太阳能电池效率太低,燃油发电机太不环保……如果这些能源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目前开发出一种高效率的小规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能源转化效率可达57%,其试验系统可产生2千瓦的电力,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 标签: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小规模 开发 国家实验室 西北太平洋 风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