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简要介绍了蚕丝蛋白的组成、性能,具体叙述了蚕丝在服装、化妆品、食品、医药、医用材料、生物技术和环保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蚕丝蛋白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蚕丝蛋白 应用 进展 发展前景
  • 简介:乐至地处川中丘陵中部,幅员面积1425km2,辖25个乡镇、606个村,总人口87万。乐至县是四川第一批优质蚕茧基地县,2006年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区,2007、2008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2009年入选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蚕桑产业基地县。

  • 标签: 蚕桑生产 综合开发 特色产业 农业标准化 国家商务部 四川省
  • 简介:蚕沙是一种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资源,我区每年都有上百万吨新鲜蚕沙产生,但未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本文对我区蚕沙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蚕沙 综合利用 现状 策略
  • 简介:1年度任务完成情况1.1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1)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桑、蚕品种筛选为筛选出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蚕桑品种,2015年南充综合试验站在"十二五"前4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已筛选出的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在试验站的基地市县区阆中市、南部县、嘉陵区、蓬安县,以及攀西蚕区宁南县、会东县,

  • 标签: 综合试验 蚕品种 川东北 蚕区 嘉陵区 蚕桑生产
  • 简介: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桑园,建园后有效生长期可长达25~30年,这期间蚕茧价格难免有波动。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桑园单一的采叶养蚕经营,抵御不了茧丝行业大滑坡的影响,只有搞好桑园间作,走综合经营之路,才能稳定收入,迎接低潮后的茧丝行业再度兴旺。如何搞好桑园间作,提高综合经济效益,2004年以来,笔者通过大庙镇石兴村2社养蚕大户伍承兵家的实践进行了探讨,效果十分明显,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实行桑园间作的可行性1.1桑园栽植模式及桑品种2000-2001年我县发展桑园6851hm2,宽窄行栽植,即宽行266.6cm,窄行66.6cm,株距50cm,667m2栽桑可达800株。这种栽植模式,进可攻,退可守。当茧丝价格上扬时,主抓养蚕,兼顾间作蔬菜等;当茧丝价格大滑坡时,以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附带养蚕。这样,不至于出现毁桑、挖桑或桑园撂荒的现象,保住桑树资源。另外,选择枝条直立、萌发早、硬化迟、抗逆性强、产叶量高的湘7920、农桑、嘉陵20号等桑品种,为桑园间作蔬菜提供有利条件。1.2桑树剪伐形式为冬季重剪我县桑树剪伐形式采取冬季重剪,即春季桑树萌芽开叶后至休眠期前,中途不伐条。桑树从春季开叶到春桑叶大量收获时间为5...

  • 标签: 提高综合 桑园间作 经济效益探讨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1、四川及我市,从六十年代以来,蚕桑生产的发展基础,主要依赖于“四边桑”,并以队营为主,专业队护桑、专业户养蚕,集中售茧,小批量生产.因而.当时蚕茧单产较高,居全川及我市首位,我县团碾乡当时出现养蚕技术高产能手、省人民代表陈华超,具有专用标准蚕房、专用设备,有一定的规模效益.由于生产责任制变化以后,树随地走,承包到户,出现了大量养蚕护桑新手,“四边桑”已被大量出现的成片桑、大行间作桑、小桑园和专业栽桑大户的规模经营、规模效益所淘汰.如何振兴我县蚕业,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研讨的新课题.

  • 标签: 一步成园 综合效益 蚕桑生产 规模效益 规模经营 山地
  • 简介:大竹县栽桑养蚕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距今已逾百年。百年发展历程,蚕桑产业已成为大竹传统特色产业。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春有倒春寒、夏季高温多湿、秋有阴雨绵绵,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极易发生各种蚕病。随着栽桑养蚕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蚕区域集中及蚕期的多次反复,病原的不断积累,在夏蚕和秋蚕饲养中时常发生各种蚕病,特别是僵病。对此在大竹县现代蚕业发展过程中,加强以僵病为重点的蚕病防治,是提升大竹蚕茧单产和质量,提高蚕农养蚕收益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大竹县 综合防治 僵病 栽桑养蚕 原因 家蚕
  • 简介:嫁接体“一步成园”是桑树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其具有成活高、成园快、成本低、成效显等特点。在实施嫁接体“一步成园”操作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桑树嫁接、温床催芽、嫁接体移栽、摘芯分叉、新桑园管理等综合技术的应用。

  • 标签: 丰产栽培技术 一步成园 嫁接体 桑树 应用 操作过程
  • 简介:对296份引进桑种质资源的产叶量、饲料品质和抗逆性等数量遗传性状及影响主成分表达的18种微效多基因遗传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评价,对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优良基因环境表现性较好的资源进行了筛选利用研究。筛选出果用资源32份、叶片大资源48份、叶肉厚资源32份、高产桑叶资源26份、叶质优资源19份、抗干旱耐寒资源28份。

  • 标签: 新疆 引进桑资源 评价 利用
  • 简介:夏秋用蚕品种“东43×湘晖”经省新蚕品种鉴定工作小组两年来室内和农村鉴定结果基本上一致,从农村鉴定成绩看,克蚁产茧、产值分别比对照(新九×7532)增产4.26%和7.03%。五龄50kg桑产茧亦增8.54%,蚕儿孵化、眠起、上簇均齐一,食桑快,体质强健,好养,抗逆性能较强,是一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于1994年3月17日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召开桑蚕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宣布“东43×湘晖”作为合格种可在我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 标签: 家蚕夏秋用种 东43×湘晖 鉴定试验
  • 简介:一四川省科委下达,由西南农业大学和三台县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的《丘陵地区蚕桑技术综合开发》重点科研项目,自1989年以来,课题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三台县位于川北丘陵地区,是一个有14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也是四川省蚕茧基地县之一。全县现有养蚕农户26万余户,年养蚕近30万张,蚕茧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是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蚕桑生产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促进丝绸工业稳步发展,支援外贸出口的骨干产业。由于农村养蚕

  • 标签: 蚕桑技术 开发成效 蚕桑生产 养蚕农户 蚕茧质量 丝绸工业
  • 简介:一九八七年前,高州县泗水镇生产的蚕茧质量低劣,蚕农只追求数量,忽视提高茧质。茧站购进的蚕茧茧色差,下茧混售率高,解舒率低,平均茧价是全县最低的镇。镇政府当时误认为茧站压级压价,群众意见也很大。为了提高泗水镇的茧质,从而提高茧价,消除误会,巩固泗水镇的蚕桑生产。从八九年上半年开始,泗水茧站在上级公司的帮助下,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经过三年的努力,茧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蚕茧解舒率有了显著提高

  • 标签: 茧站 茧质 蚕桑生产 蚕茧处理 解舒率 桑蚕茧
  • 简介:云南省罗平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距昆明市243公里.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的优势较为突出。但是.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致使一部分群众还处在贫困状态。为了加快罗平县的经济发展步伐.尽快使农民脱贫致富,我们结合县情,在反复对蓖麻的种植、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台考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1994年提出了我县农业发展的又一条途径——综合开发蓖麻资源。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组建了开发机构.制定了“四步”综合开发的目标和措施。

  • 标签: 综合开发 经济发展 开发机构 农民脱贫 优势资源 科学技术
  • 简介:桑赤锈病近两年在南充市嘉陵区新庙乡部分果桑基地发生为害,造成了一定损失。文章简要介绍了桑赤锈病的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摘除病芽病叶并烧毁、统一夏伐、适时喷洒药剂等防治措施。

  • 标签: 桑赤锈病 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风波,造成全球经济动荡,对我国外向型的蚕丝产业造成严重打击,蚕丝产品市场严重下滑,动摇了部分蚕丝产业发展者的信心。如何度过此次难关,维护与稳定中国在世界蚕丝业的中心地位,推动世界茧丝绸事业进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西蚕丝产业特点、优势与困难所在,提出了增强蚕丝业综合实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克服暂时困境,促进我区蚕丝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 标签: 蚕丝业 市场风波 亚热带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基本原理,评价家蚕母种继代蛾区。其结果表明模糊评判法不仅表现出与现行法有较高的拟合性,且减少了由于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大信息量综合比较而造成的选择失误。给家蚕母种继代蛾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具有明确标准的方法,同时亦给计算机用于家蚕选种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家蚕 继代蛾区 选择 模糊评判
  • 简介:一、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回顾广东属亚热带蚕区,由于气候和养蚕方式等原因,家蚕微粒子病瘟长期严重流行.90年代以前,广东发生微粒子病的蚕种场达50%以上,多个蚕种场因严重超毒而停产整顿.

  • 标签: 家蚕 微粒子病 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