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以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Dandy)和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幼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水淹胁迫环境,进行两个胁迫强度处理(水淹土表0cm、水淹土表5cm)。通过测定各树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水淹胁迫对这2种幼苗以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淹胁迫深度的加深,乐昌含笑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樟树的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或持续上升;乐昌含笑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樟树各处理多显著高于对照;两种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规律;乐昌含笑的SOD活性下降,樟树实验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两种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理指标判断,樟树的抗水淹能力强于乐昌含笑。

  • 标签: 乐昌含笑 樟树 水淹胁迫 生理特征
  • 简介:在古田县城关附近以木荷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林分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40×40m的标准地,测定林分各测树因子,对林分结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木荷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直径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且为左偏的非对称山状曲线,峰度都小于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平均胸径、直径分布范围、变动系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树种遵从不同的分布函数,可视其实际情况存在选择相应的分布函数对其进行描述。

  • 标签: 木荷 直径分布 天然林
  • 简介:刚竹属竹种为地下茎单轴散生、乔木或灌木状竹种,约60种50多个变种和变型,具有分布范围广、栽培历史久和观赏特征明显等特点。按照适地适竹、景观艺术、规避种植区域(地段)的原则,可采取带状栽植、版块配植、营造主景和设置隔离带的园林造景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之中。

  • 标签: 刚竹属 散生型 观赏特征 园林设计
  • 简介: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textilis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织和纤维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基本组织的减小量基本上等于纤维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增加量。在同一发育期慈竹的维管束密度大于青皮竹。纤维长度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变长和增宽,在同一发育期,纤维细胞的直径中部大于基部和顶部。竹子发育期间,纤维直径、双壁厚、长宽比及腔径比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大,壁腔比则呈现下降趋势。2种竹材维管束的径向宽度均大于其弦向宽度。

  • 标签: 青皮竹 慈竹 解剖特征 组织比量 纤维 维管束
  • 简介: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市区街头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对植物长势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城市街头绿地土壤紧实,孔隙度低,通气性差,碱性偏高,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分布不均,肥力水平较低。根据实际,提出改良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本地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和土壤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街头绿地 土壤 植物长势
  • 简介:针对我国绿道规划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点,着重研究探讨了在城市内部即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的绿道布局特征及布局控制方法。论文首先对于绿道在国外的发展和我国的实践情况进行概述,阐明了研究城市内部绿道规划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游憩需求圈层、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的等级特征划分了绿道的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绿道的空间布局特征;最后,围绕绿道布局量化控制,讨论了城市内部绿道布局量化控制指标体系建构和量化控制指标值的推导途径。

  • 标签: 绿道 游憩 布局密度 量化控制 绿地系统 规划指标
  • 简介:为补充白斑棱皮树蛙生物学相关数据,2012年6月—2013年6月,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利用样带法对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的白斑棱皮树蛙(Thelodermaalbopunctatum)进行了野外调查,发现白斑棱皮树蛙成体6只,蝌蚪5尾,并对蝌蚪进行了人工饲养。结果显示:白斑棱皮树蛙在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具有稳定的种群,栖息地位于中高海拔的原始林或次生林中,栖息地植被茂密、郁闭度高,湿度大。该蛙繁殖季节为5月前后,通常在树洞内进行繁殖,产卵量少,约10枚左右。蝌蚪生活在树洞积水内,唇齿式为I:3+3/1+1:II。该蛙种群数量相对稀少,该文也对该物种的保护进行了探讨和建议。

  • 标签: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白斑棱皮树蛙 生物学 保护
  • 简介:为更好地经营管理海南岛内的人工林,在五指山市、昌江县、三亚市三地,分别取桉树林、橡胶林、相思树林这三种岛内最主要的人工林林下土壤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地,同一人工林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存在差异,而在同一调查地内,人工林下土壤SOC与TN的含量比率关系相近。就各元素的垂直分布而论,SOC和TN含量在各区域各样地均以0-20cm土层较高,总体来看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TP含量则表现为分层不明显(昌江和三亚)或于60-80cm土层达到最高(五指山)。在所有区域各类人工林中,五指山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高,昌江相思树林的TP含量最高,三亚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低,五指山橡胶林的TP含量最低。研究还发现,三个地区所有样地的林下土壤C/N和N/P比值均可分为两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P普遍偏低,存在明显的氮限制。根据调查结果推9n,4,影响林下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因素包括水热条件、地表凋落物积累、土壤淋溶强度及元素的周转率等,前二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输入和聚集,而淋溶过强则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但较快的元素周转可以抵消淋溶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各类人工林林下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总体上因地而异,建议对于岛内人工林的C、N、P管理应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

  • 标签: 海南岛 人工林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 简介:对一些福建省常见且造林效果好的壳斗科树种的种苗形态特征进行研究,记录幼株及从种子(果实)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同时对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壳斗科树种的繁殖、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壳斗科 种子 苗木 形态特征
  • 简介: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桃山等5个林业局的林场分别设立了调查试验区,发现5个调查试验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乔木树种共有12科17属22种,杨柳科、桦木科、椴树科和木樨科在数量上优势比较明显.群落组成的树种以软阔叶树种占多数,但硬阔叶树种也占4成以上,具有明显的向硬阔混交林过渡特征.5个试验区树种混交度均接近强度混交0.75.新青林业局试验区林分主林层林木的各生长因子均表现最好,桃山林业局试验区主林层林分材积最小但演替层林分材积最大.应根据林分的演替状况采用合理营林抚育措施,调整树种组成,逐渐加大针叶树种特别是红松的更新比例,实现“栽针保阔”,促进森林演替进程.

  • 标签: 小兴安岭 阔叶混交林 群落特征 生长量特征
  • 简介:小白纹毒蛾Notolophusaustralisposticus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危害银珠苗木的主要害虫。采用室内观察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及形态,明确了小白纹毒蛾卵、各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

  • 标签: 小白纹毒蛾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 简介:以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毛果苔草群落为研究对象,在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研究了毛果苔草植物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季节动态以及养分(氮、碳、磷)特征。结果表明:毛果苔草地上生物量随着植物的生长符合二次函数模型,地下生物量随着植物的生长符合指数增长模型。毛果苔草地上、地下部分有机碳含量随植物生长均呈显著正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83和0.746。地上、地下有机碳累积量随着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与其生物量的变化是一致的,随着植物的生长符合二次函数模型。毛果苔草地上、地下部分总氮含量和积累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分别符合指数递增模型。毛果苔草磷含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分别符合二次函数模型,但是磷累积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分别符合线性增长模型。植物生长季毛果苔草植物体碳/氮的大小与其总氮含量呈反比关系,碳/磷的大小与其总磷含量呈反比关系,研究表明氮含量是毛果苔草生长过程中的限制性养分。

  • 标签: 毛果苔草 养分累积 三江平原 季节变化
  • 简介:维吾尔族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如下基本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具有自发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所倡导发展观具有适度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践履模式具有庭院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构建基础具有宗教性特征,生存环境使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民族性特征

  • 标签: 维吾尔族 生态伦理思想 宗教性 民族性
  • 简介:本研究在弄清韩国桂坊山(374030N,128301E)天然落叶阔叶林斜坡和山谷中鸟类群落间的特征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两地鸟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富度、鸟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都有不同。森林的垂直结构特别是林下覆被度及胸高直径分布多显不同。两地生境结构的不同必然影响着鸟类对可利用生境的选择。表6图2参19。

  • 标签: 鸟类群落 天然落叶林 斜坡 山谷
  • 简介:对闽东沿海木麻黄更新地5种相思与木麻黄二代连栽林的生物量和林分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林分长势良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强,7年生林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木麻提高64.85%、16.05%和13.51%;3种相思林分地上和地下部分结构都较好,相对冠长和根冠比均比木麻黄的小,抗风性和抗干旱能力较强。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可作为闽东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更新或重建树种在适宜地栽培。

  • 标签: 相思树种 闽东沿海 生物量 林分结构 根冠比 相对冠长
  • 简介:通过对芭蕉溪小流域2003年降雨特征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芭蕉溪小流域2003年降雨131次,降雨量为1388.5mm,汛期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8.37%;根据降雨类型划分,流域内全年小雨出现的次数为83次,中雨为37次,大雨为12次,暴雨和特大暴雨均为0次,大暴雨出现的次数为1次;次降水时间以6~12h频率出现最多;相当暴雨日为12个,主要集中在4-9月份;各月日平均降雨量以8月份最大,降水强度以9月份最大;流域内月降雨量与其月降雨侵蚀力呈逻辑斯蒂函数关系,次降雨侵蚀力与次降雨量呈现为幂函数关系。

  • 标签: 三峡库区 小流域 降雨特征
  • 简介: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特征及分布地域,其中包括松花江沿岸高保护价值森林、自然保护区高保护价值森林、母树林和风景林等高保护价值森林.

  • 标签: 高保护价值森林 分类特征 分布地域 方正林业局
  • 简介: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TC-201A型)对河北太行山区五种主要水土保持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湿度和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总体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即早上较高、中午较低、下午又逐渐上升;2)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月变化为6、7、9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5、8、10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空间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4)不同树种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苹果〉板栗〉栓皮栎〉油松〉刺槐;5)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与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6)坡中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沟内的,但二者之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不显著。

  • 标签: 河北太行山 空气负离子 树种 环境因子
  • 简介:论述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天然森林植物区系的特征及森林植被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为今后森林经营和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森林 植被 特征 分布规律
  • 简介: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上海几种典型植物群落的UVB屏蔽效率和群落叶面积指数、枝下高等冠层特征因子日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测定人工群落UVB平均屏蔽效率为91.1%,群落内2m高处UVB辐射通量仅为全光照旷地的14%。毛竹群落和女贞群落屏蔽效率最高,分别为98.5%,97.8%。2)不同植物群落UVB屏蔽效率在冠层特征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异,植物群落内UVB辐射通量与群落叶面积指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群落高度和枝下高成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植被覆盖较少且紫外地面反射辐射较为强烈的游憩场所,可考虑种植叶倾角较小且叶面积较大的植物,如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女贞(Ligustmmlucidum)、桂花(Osmanthusfragrans)等。

  • 标签: 紫外辐射-B 人工群落 屏蔽效应 城市绿地 冠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