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王氏玉屏膏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96例、对照1组100例、对照2组104例,治疗组采用王氏玉屏膏贴敷,对照1组采用匹多莫德口服,对照2组采用面粉贴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1组为68.00%,对照2组为63.4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年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短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治疗组IgA,IgG水平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补体C_3,C_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氏玉屏膏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王氏玉屏膏 贴敷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厌食患儿给予健儿清解液口服治疗。结果痊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2%。结论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厌食症,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健儿清解液 上呼吸道感染 厌食症 临床观察
  • 简介: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因病机、小儿体质特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体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小儿体质与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体质学说 中医药 综述
  • 简介:目的比较喜炎平与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治疗,对比2组患儿退热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4h内退热率、72h内退热率、平均退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降低患儿体温,临床上可减少病毒唑的使用。

  • 标签: 喜炎平 病毒唑 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羚羊角粉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退热的治疗效果。方法:378例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8例,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羚羊角粉。治疗3d后比较2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所用的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0.65±12.91)h,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6.45±18.19)h,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羚羊角粉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随的发热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其作用和缓平稳。

  • 标签: 羚羊角粉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内科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头孢呋辛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7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为94.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L-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IL-2水平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或升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治疗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缓解、消失。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风热咳嗽与肺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应用中药复方煮散的优势与意义。方法将200例风热咳嗽与肺炎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传统饮片组与煮散组,传统饮片组处方为常规剂量,煮散组用传统处方的1/2量,2组除用药煮散与饮片煎煮形式不同外,入组前症状积分、病情程度一致,处方组成及疗程均一致。分别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所需处方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家长煎煮药液所花时间、患儿服药的依从程度及家长满意程度等成本效益指标,评价煮散与饮片治疗的优势。结果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各症状减分率比较,P〉0.05,说明2组间各症状改善程度无差异;2组患儿在所需疗程和家长对疗效的满意度上无差异,但煮散在药物费用及煎煮耗时方面优于饮片。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与饮片有相同的疗效,而煮散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

  • 标签: 煮散 麻杏石甘汤 咳嗽风热证 肺炎风热闭肺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扶脾养胃法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岁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予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玉屏风颗粒常规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玉屏风颗粒常规口服治疗,2组均以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随访6月,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69%,对照组为3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方面要扶正以治体虚之本、解表祛邪以清感冒之标,另一方面要重视扶脾养胃。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气虚证 扶脾养胃法 玉屏风颗粒 参苓白术颗粒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15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eicestercoughquestionnaire,LC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为79.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830,P=0.013〈0.05)。2组治疗后LC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L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t=9.405,P=0.019〈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2.816,P=0.417〉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可明显减轻患儿咳嗽症状,疗效优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肺炎 支原体感染 痰热清 布地奈德 咳嗽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三仁汤治疗风热夹湿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热夹湿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治疗组口服桑菊三仁汤,治疗3d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桑菊三仁汤治疗风热夹湿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 风热夹湿型 桑菊三仁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石景山区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影响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区8所幼儿园3~6岁儿童956例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做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石景山区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24.1%,影响该病发病的因素为有新生儿肺炎史、有过敏性疾病史、有偏食厌食情况,体质类型与该病发病相关(P<0.05)。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发病率 相关因素 体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