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评价左旋四巴马汀(l-tetrahedropalmatine,l-THP)对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认知功能的干预效应,为其在物质成瘾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设计,30名男性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完成Go/NoGo反应抑制任务,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完成相同试验任务。

  • 标签: 左旋四氢巴马汀 海洛因依赖者 干预效应 认知功能 戒断期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制备含有不同冻干保护剂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去骆驼蓬碱脂质体(TMC-HM-LP)的冻干粉,并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方法: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去骆驼蓬碱脂质体,并采用孵育包衣法、低温高速离心法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方法测定其包衣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其冻干粉的外观在冻干前和复溶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作为对比指标,优选出最佳的冻干工艺以及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及比例。结果:以葡萄糖-乳糖-甘露醇(2∶1∶0.5)作为冻干保护剂,通过“分步预冻”的方法和-80℃冷冻干燥技术得到的TMC-HM-LP外观良好,冻干前后粒径和包封率变化较小。结论: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并结合冻干保护剂的优选,可显著提高包衣脂质体的稳定性。

  • 标签: 氢骆驼蓬碱 脂质体 冷冻干燥 保护剂 冻干粉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观察二杨梅素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二杨梅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药物治疗组于感染8周后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测血清中ALT、AST;取小鼠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观察小鼠肝脏形态;另取固定部位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测定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吡喹酮联合二杨梅素治疗较单纯吡喹酮治疗可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P〈0.05),改善肝组织形态结构,降低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P〈0.01)及肝纤维化病理评分(P〈0.05)。结论:二杨梅素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应用阿斯匹林与硫酸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沉降体积是《中国药典》^[1]中考察混悬剂质量均匀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在测定混悬剂的沉降体积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合理之处,将其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 标签: 《中国药典》 沉降体积比 操作 混悬剂 均匀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特萘芬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选择20名健康的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特奈芬片受试制剂(T)和参制剂(R),使用液质联用分析方法(LC-MS/MS)测定血浆中特蔡芬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2.2±0.7)和(1.7±0.6)h(P

  • 标签: 盐酸特比萘芬片 生物等效性 液质联用法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洛汀新与氟噻嗪方案(LH方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确诊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口服洛汀新5mg,每日1次,氟噻嗪25~50mg,每日2次,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到洛汀新5mg,每日1次,氟噻嗪12。5mg,每日1次,总疗程共4周,观察疗效。结果显效4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29%。用药后血尿常规、肝、肾、血糖、血脂等均无异常变化。结论LH方案具有疗效显著、药效迅速、持续长久及给药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洛汀新 氢氯噻嗪 治疗 高血压病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考察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怀孕这五大因素对汉族人外周血二尿嘧啶脱氢酶(DPD)活力的影响,为制定符合我国汉族人群实际的氟尿嘧啶类药物使用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60份汉族人的血样分成5个大组,以外周血全血温孵的方法分别考察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怀孕这五大因素对外周血DPD活力的影响。结果:汉族人外周血DPD活力与年龄负相关,与性别无关,当个体肝肾功能异常时,外周血DPD活力降低,当个体怀孕时,外周血DPD活力增强。结论: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时,当患者为老人或肝肾功能异常时,应适当减量;当患者为无法避免用药的孕妇时,要注意怀孕导致药物代谢的异常加快。

  • 标签: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 全血温孵 汉族人群
  • 简介: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硫酸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找出影响不确定度因素。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有关物质测定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通过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分析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有效控制该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有关物质 不确定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氯沙坦钾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氯噻嗪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氯沙坦钾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非洛地平 社区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份至2022年5月实施治疗的脑梗死病人共计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国药准字号:H20153035)单独治疗,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以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②谷丙转氨酶升高、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应用在脑梗死病人内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 脑梗死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应用硫酸氯吡格雷结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均选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的同时应用硫酸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治疗前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应用硫酸氯吡格雷结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 简介:目的观察布卡因伍用地塞米松与单用布卡因对硬膜外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显微外科手术病120例,随机双盲分成4组,I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观察组,每组30例。均用0.75%布卡因1.4mg·kg^-1,Ⅱ-Ⅳ组分别伍用地塞米松0.075、0.15、0.3mg·kg^-1行硬膜外阻滞,对比观察麻醉和镇痛时间。结果与对照组,观察组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和镇痛时间长(P<0.01)。结论布卡因伍用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阻滞,其效果优于单用布卡因。

  • 标签: 布比卡因 地塞米松 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 简介:目的:建立注射用阿培南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E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使用两个厂家的的鲎试剂对注射用阿培南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注射用阿培南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注射用阿培南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兔热原检查法。

  • 标签: 注射用比阿培南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干扰试验
  • 简介:伐卢定是2000年被FDA批准上市的抗凝血药物,它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发挥抗凝作用,已被批准应用于PCI/PTCA、HIT/HITTS、ACS等领域。现有研究表明伐卢定在临床抗凝治疗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用于常规治疗方案(肝素与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的替代治疗,而且可以降低出血风险和死亡率。本文主要介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伐卢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总结分析其安全性及经济效益,并且结合国内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国内的临床运用前景。

  • 标签: 比伐卢定 凝血酶抑制剂 临床研究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替培南匹伏酯细粒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替培南匹伏酯微丸。以尤特奇E100分散体系中醇浓度,包衣增重,滑石粉用量为因素,以影响因素高湿试验(25℃、RH90%±5%)10天的有关物质增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隔离层包衣的最优处方。 结果:优化后的隔离层包衣处方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布卡因脂质体在腹部手术经腹部横向平面(TAP)阻滞中的应用。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研究设计,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含地塞米松和/或肾上腺素的布卡因脂质体TAP阻滞(实验组),另一组接受传统的局部麻醉药物TAP阻滞(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发现,加入地塞米松和/或肾上腺素的布卡因脂质体TAP阻滞能有效延长镇痛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未显示出显著差异。然而,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分析,实验组的总体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应用加入地塞米松和/或肾上腺素的布卡因脂质体进行TAP阻滞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镇痛策略。虽然两组在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临床指标上未见明显差异,但考虑到成本效益,布卡因脂质体TAP阻滞提供了一个具有经济优势的选择,适合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比卡因脂质体 腹部横向平面(TAP)阻滞 地塞米松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镇痛效果与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期间确诊为脑梗塞的 12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8周。观察疗效并对比分析两组间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斑块面积及厚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NIHSS评分( 9.25±2.45)分低于对照组( 13.11±3.28)分( P< 0.05), Barthel指数评分( 65.33±6.34)分高于对照组( 56.05±5.21)分( P< 0.05);观察组斑块面积、厚度分别为( 1.03±0.12) mm2、( 0.73±0.11) mm均小于对照组( 1.27±0.18) mm2、( 0.97±0.16) mm(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5.08%高于对照组 86.89%( P< 0.05)。结论:脑梗塞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减小斑块面积及厚度,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阿托伐他汀 氢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从藤茶提取的双杨梅树皮素(APS)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小鼠慢性肝损模型,并给予APS观察其对实验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含量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APS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活性,血清HA含量和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增高血清TP和ALB含量,同时可减轻实验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程度。结论:APS对CCL4所致实验性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双氢杨梅树皮素 四氯化碳 慢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