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实时监测马来酸桂哌齐特临床用药过程中相关药品不良反应,探索自动监测系统的实时追踪研究模式。方法:利用自行研发的“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及智能评估警示系统”软件,对我院2017年8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所有使用桂哌齐特(320mg/10mL,80mg/2mL两种规格)的住院患者,逐日自动追踪5种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并发出警示,再对系统报警病例人工逐一评价分析;并对同一患者群进行回顾性监测比较。结果:监测入组患者1395例,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肝损害、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0.22%、0.43%、0.29%、0.65%、1.08%;监测期间指标有异常变化趋势的45例中,最终进展为轻度ADR的10例,严重ADR1例;实时监测与回顾监测及前期大样本监测数据一致。结论:实时监测模式获得药品风险数据真实可信,本系统实时监测模式具备较好应用效能和稳定性,能够尽快预警ADR异常信号和发展趋势,是一线临床药师提升药学监护水平、实施重点品种ADR监测和评估的实用工具。

  • 标签: 马来酸桂哌齐特 药品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实时监测
  • 简介:脑缺血为高发的脑血管疾病,且常给病人带来不可逆性伤害。作为传统的抗炎药物,小檗碱(BBR)近年来显示出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此,我们从体内体外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PPARγ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之一:小檗碱在缺血再灌损伤中可以上调PPARγ表达。抑制PPARγ可以减弱小檗碱对缺血再灌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脑缺血损伤过程中BBR可以降低DAN甲基,下调甲基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表达。同时可以降低PPARγ启动区甲基水平。上述结果提示,PPARγ是BBR的主要作用靶点之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BR促进PPARγ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启动子区的甲基水平有关。

  • 标签: 小檗碱 脑缺血再灌注 PPARΓ DNA甲基化 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护理在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8例行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患者,依据硬币法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各3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个性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个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个性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组患者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睡眠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5%,个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患者实施个性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 标签: 肾肿瘤根除术 个性化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快速康复理念在腰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传统围手术护理措施(对照组)和医护一体快速康复模式(观察组)进行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镇痛、消化道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术后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快速康复理念,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 医护一体化
  • 简介:目的探索流程护理在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脑出血120例患者(在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流程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6.11±1.88)分、WHOQOL-100评分(72.96±2.03)分、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流程护理效果明显,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脑出血 围手术期 生活质量
  • 简介:CRISPR/CAS,即有规律的重复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有关蛋白核酸酶,是最近几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脱氧核糖核酸的剪切,可以治疗人体罹患的多种病症,这种新兴技术的操作较为便捷,突变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现已普遍运用于各类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获得了革命性的改变。本文针对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探讨,对有规律的重复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有关蛋白核酸酶系统的作用原理和技术流程以及相关研究进程和应用前景进行介绍,希望可以为有关领域的科研员提供借鉴和相关参考。

  • 标签: 有规律的重复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有关蛋白核酸酶技术 生物医学研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急诊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效果。方法根据检查方法,将100例急诊科患者分成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放射检查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检查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VAS和Mulleetr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R、SpO2、SBP、SDP指标,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以上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放射检查技术诊断急诊科患者,疼痛程度轻,检查效果明显,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放射检查技术 急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有效的减少调剂过程中的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是每个药剂人员的责任。我们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 标签: 中药 调剂 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应用微创技术,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关键词脊柱创伤手术;微创技术;传统技术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事件频频发生,脊柱创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多。脊柱创伤属于一种多发伤,指的是脊柱伴有结构性损伤,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1。在目前临床中常用外科手术治疗。在不断加大对手术应用的研究后,微创技术也应运而生,且有逐渐替代传统技术的趋势。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14;年龄搜集范围25-76岁,中位年龄(36.82±1.33)岁;对照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613;年龄搜集范围25-75岁,中位年龄(36.79±1.28)岁。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1.2治疗方法研究组(n=39)应用微创技术,患者在全麻作用下,协助其取仰卧位。借助C臂引导下进行定位操作,选椎弓根外缘处做一个纵切口,分离多裂肌与最长肌,缓慢扩张软组织。随后再进行常规放置工作通道流程,充分显露头侧、尾侧。使用椎弓根探子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撑开钉棒,复位骨折部位。根据患者的实际创伤状况,行全锥板开窗操作,复位椎体后缘骨折。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本组患者的麻醉方式、术位均与研究组患者一致。选正中部位做一个手术切口,紧贴骨膜,并常规剥离椎旁肌。使用自动拉钩将肌肉撑开,安放钉棒,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处理。1.3观察指标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包括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c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情况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22.56±1.58)min、术中出血量(119.68±2.01)ml、活动时间(26.05±1.59)h、住院时间(8.17±1.33)d;对照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83.39±1.22)min、术中出血量(300.01±1.85)ml、活动时间(53.97±1.37)h、住院时间(12.66±1.05)d。两组比较,研究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脊柱创伤具有多样且复杂的临床特征及症状,绝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处于病情危重阶段,临床上首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2。传统手术虽能改善病情症状,但作为一项应激源,在围手术期极易产生一系列较大的应激性反应,不利于改善预后。随着整体医疗水平日渐改进与完善,微创技术已成为一种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技术由于具有创伤程度较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学领域中。在微创手术中,通过使用特殊手术器械,包括C臂、椎弓根探子等,可清晰观察到椎管内生理功能以及解剖结构,从而进一步避免对椎旁肌及其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根本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事件的发生3。总之,微创技术用于脊柱创伤手术中可降低损伤程度,对脊柱创伤患者意义重大。微创技术的治疗原则是以最小的损伤以达到最大的疗效,但以目前来看,由于微创手术需要术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知并掌握脊柱解剖结构。因此,微创技术仍然还不能彻底替代传统技术。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微创技术可有效确保手术进程顺利,同时还可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手术方式。综上所述,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参考文献1.邢震.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177-177.2.高彬.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1)84-85.3.高彬.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初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8-118.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牙齿种植中不翻瓣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种植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牙齿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分别行翻瓣种植体种植、不翻瓣微创技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肿痛及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种植体愈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齿种植中不翻瓣微创技术的应用,预后良好。

  • 标签: 牙齿种植 不翻瓣微创技术 翻瓣种植体种植
  • 简介:目的探讨CT低毫安灌注成像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CT肾脏灌注扫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成像Kv相同、ms相同、mA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肾脏灌注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CTDIvol、DLP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CT灌注扫描成功,研究组CTDIvol、DL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毫安肾脏灌注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清晰,病人吸收的辐射剂量减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CTlowMaperfusionimaginginrenaldiseases.MethodsFiftypatientswho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scanningweredividedintostudygroup(28cases)andcontrolgroup(22cases)accordingtothesameimagingKv,sameMSanddifferentmA.Allpatients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imaging.TheCTDIvol,DLPandimagequalityscor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CTperfusionscanwassuccessful,CTDIvolandDLP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具有可比性。1.2检查前准备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食8~12h,做好肠道清洁准备;患者检查时选取仰卧位,脚先进的体位,训练患者缓慢、平静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呼吸伪影与图像质量下降。右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装有碘对比剂350mgI/ml碘海醇40ml和生理盐水20ml。1.3扫描方法使用GELightspeed128层动态容积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160mm,采用动态连续volume扫描2期。研究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60mA;对照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120mA,注射碘海醇40ml,注射流率为4.5ml/s,对比剂注射后,进行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1.4数据采集分别记录CT计算机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1.5图像评价所有图像均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3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清晰,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2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稍微模糊,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1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明显模糊,血管走行不连续、断断续续,有阶梯伪影,不能够明显区分周围组织与血管。典型图片如下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标签:
  • 简介:硫磺熏蒸是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及仓储运输过程中的养护手段,有助于中药材干燥、防虫、防霉变。然而随着硫磺熏蒸的应用与深入研究,滥用硫磺熏蒸带来的中药材质量降低、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弊端也逐渐暴露,滥用硫磺熏蒸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重点关注。本文以"硫熏当归"为例,阐述了硫熏对当归性状、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的影响,并简要介绍微波干燥、辐照加工、臭氧处理、超高压处理等硫熏替代技术,以期为规范管理硫熏中药材提供参考。

  • 标签: 当归 硫磺熏蒸 替代技术 无硫技术 产地加工 储藏
  • 简介:目的分析焦炉工外周血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焦炉工人肺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152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141名男性水处理工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晨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内暴露指标1-羟基芘(1-OH-Py)的水平。同时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与焦炉工人工龄、工种、吸烟、饮酒等的关系。结果接触组尿1-OH-Py水平[(0.043±0.011)μg/mmolCr]和血清中DNMT1[(28.4±7.2)μg/L]、HDAC1蛋白[(382±64)μg/L]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7±0.004)μg/mmolCr、(17.6±3.0)μg/L、(246±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组中不同工种间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可作为焦炉工人肺癌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
  • 简介: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评价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毒性病理学评价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用以确定损伤靶器官、靶组织的形态及程度变化,评价受试药物是否具有毒性并判断其能否推向临床的重要指标。对组织学技术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估则是确保毒性病理诊断准确性及一致性的重要前提。该文对组织学技术流程进行叙述并探讨流程中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药物安全性评价 毒性病理 组织学技术 人工假象
  • 简介:目的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医疗检查越来越被重视,使医学影像学检查成为了临床医学发展得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医学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X线、超声、磁共振、介入、核医学影像和分子影像学。而超声与其他成像比较起来,具有实时性好、对患者没有损伤及痛苦、不像X线、CT一样的有电离辐射,以及低成本等独特的优点。超声影像设备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查和诊断,倍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根据临床使用的要求,超声影像设备的领域正在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最显著的发展特点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1

  • 标签: 医学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的发展现状 发展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tG315、rpoB526和rpoB531的耐药突变基因位点模拟性质粒为实验材料,使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展耐多药结核分歧杆菌检测。结果此法能够检测出最低的质粒浓度为1ng/mL,灵敏度较高。5次检测可判断出katG315、rpoB526以及rpoB531位点基因型,结合相关结果,计算SD值和荧光值。阴性对照的MFI为(37±9.95),质粒样本变异系数为6.73%-13.75%,证实此法稳定性强。结论该项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灵敏性、重复性较好,可靠性高,能够精准的检测出各个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值得说明的是,液相芯片技术经济性强,操作简单,快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液相芯片技术 耐多药结核分歧杆菌 准确性 重复性 特异性 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病、冠心病、肿瘤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与常规检查和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有效率。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方法诊断有效率为98.30%;常规检查方法诊断有效率为85%。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方法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学影像技术能够通过非入侵方式判断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我国的医疗医疗技术水平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部分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水平还停留在本科和专科的学历水平,所以所以加强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院医学教育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显得尤为重要。进行集成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医学教育,首先要了解基层医疗专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医学教育的现状,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建议。不用不同的基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有不同的人员,也有不同的专业情况,不同的基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也是有不用不同的继续教育医学教育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整体提高基层医疗专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诊疗水平,缩小不同级别医院的差距,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 标签: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基层医院 继续教育
  • 简介: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肝纤维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即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得值与Child-Pugh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即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及纤维指标即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hild-Pugh评分值、Alb、PTA、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肝功能与纤维指标水平,降低了其病毒载量。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常规疗法 肝功能 肝纤维化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不仅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层面上的消费有很大的提升。对于我国的医疗技术来说,更是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时有着非常大的益处的。对于治疗肺结核手术的肺叶切除术中,引进的单孔胸腔境腔技术,使得手术进行的更加方便,同时为手术的安全也提供了保障,因此,以单孔胸腔镜技术等为主的技术手段在肺结核手术的肺叶切除术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这也是在胸外科微创手术中运用的最广泛医疗科技了。这种技术的使用,使得手术能够安全、便捷的进行下去,不仅如此,这对患者也是十分有好处的,不仅使得手术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对于术后的并发症也是有着明显的作用的,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减少了患者术后因为切口而造成的疼痛感,同时,对于手术的时长也有了明显的缩短,十分明显,手术的器械的先进化,使得手术可以更加准确、便捷以及安全的进行,不仅如此,这对于患者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对于胸腔手术来说,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结核手术中的肺叶切除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处也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应当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操作单孔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肺部患者 手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