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俯卧通气患者,选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就预防患者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均为俯卧通气的患者,随机选取23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1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通气在小儿先心病矫治术后低氧血症的护理应用。方法:纳入我科室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先心病术后低氧血症的患儿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行仰卧机械通气,观察组施行俯卧通气。记录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和护理后24h的血气分析结果及实施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OI)均较护理前好转,且观察组好转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先心病矫治术 低氧血症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有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出血、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通气治疗期间予以有针对性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炎症,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俯卧位通气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长俯卧通气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老年重症科俯卧通气治疗的82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电脑任意编号法划入A组与B组(n=41)。为两组患者实施差异性的时长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俯卧通气治疗结束时A组与B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潮气量及氧分压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发生2例、4例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长俯卧通气治疗,不会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时长,减轻护理工作压力。

  • 标签: 时长 俯卧位通气 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衰竭俯卧通气患者中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指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抽签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俯卧通气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分组,对比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40例)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PaO2、PaCO2、SPO2各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血气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俯卧通气在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气策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因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俯卧通气护理干预),每组各48例患者。监测以及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后2小时、4小时的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结果 通气后2小时、4小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冠肺炎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俯卧联合反特伦德伦伯格卧对ARDS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XX医院2022.3-2023.3收治的80例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数字抽签法,平均为两组,对照组纳入40例应用单独俯卧通气,观察组纳入40例应用联合反特伦德伦伯格卧通气,比较两组不同卧对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联合前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后观察组Pao2/FiO2、PaCO2指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联合反特伦德伦伯格卧通气对ARDS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值临床大力发展。

  • 标签: 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 ARDS 肺通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俯卧通气治疗过程中应用优化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对象为ARDS患者,收集整理时间为2020.7-2022.10,共纳入84例,均予以俯卧通气治疗,以不同的就诊顺序为依据分成42例/组的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为对照组,实施优化护理方案的为研究组,两组对比氧合指数、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均比干预前OI、PaO2、SaO2高,比干预前PaCO2低,其中研究组各项变化优于对照组,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俯卧通气治疗期间辅助优化护理方案,有利于对氧合指数、血气指标等进行有效改善,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全面普及。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优化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重症PCP患者进行俯卧通气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PCP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俯卧通气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肠内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PCP患者进行俯卧通气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肠内营养状况。

  • 标签: 重症PCP 俯卧位通气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肠内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医疗活动中强调俯卧通气技术联合风险评估护理的正性影响。方法:以我科60例ARDS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30例,实施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与B组(30例,于前者基础上引入俯卧通气技术及风险评估护理),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以明确临床有效性。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护理后氧合指标及并发症防控效果相对理想(P<0.05)。结论:以上护理技术联合用于ARDS患者医疗活动中,有利于明确并规避相关风险因素,更好改善相关生理指标,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俯卧位通气技术 风险评估 氧合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临床上1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不张行俯卧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包括:气道管理、俯卧通气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皮肤护理、功能锻炼。

  • 标签: 颅脑损伤 肺不张 俯卧位 机械通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通气干预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抽取30例施以对照,前者以俯卧通气护理作为主要干预措施,后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将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h后血气指标纳入统计学予以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均在实施干预前测得血气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干预6h后,测得观察组患儿PaO2、PaO2 /FiO2水平呈更高显示, PaCO2呈更低显示(P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护理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俯卧通气/体外震动排痰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本院6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俯卧通气/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PaO2、PaCO2方面,观察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体外震动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RDS俯卧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80例ARDS俯卧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21.8-2022.8,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营养状况、肠胃功能。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ARDS俯卧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应用价值。

  • 标签: ARDS俯卧位通气 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 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重症肺炎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俯卧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俯卧通气的ICU重症肺炎患者62例(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观察组(31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俯卧通气的ICU重症肺炎整体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ICU;重症肺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俯卧位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ECMO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行俯卧通气实施护理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方法:针对60例本医院诊治的ECMO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对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感染、出血、栓塞、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36.67%),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肺炎 ECMO支持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俯卧通气(PPV)患者实施深度镇痛镇静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43例ARDS行俯卧通气患者分成两组,22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实施舒芬太尼深度镇痛,给予对照组盐酸右美托咪定深度镇静,给予观察组咪达唑仑深度镇静。对比两组患者的深度镇痛镇静达标时间、停药唤醒时间、治疗4.8h氧合状态、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静程度评估表(SASS)-5分的达标时间超出对照组,停药唤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组间差异显著(P< 0.05)。治疗后8h动脉血氧分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OPD患者继发甲流重症肺炎应用医护整合管理行俯卧通气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流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医护整合管理行俯卧通气治疗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护整合管理行俯卧通气治疗护理在甲流重症肺炎患者中,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手术过程开展更加顺利,手术过程中创伤更小,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几率较低,值得参考。

  • 标签: COPD 甲流 重症肺炎 医护整合管理 俯卧位通气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外科俯卧通气并发症预防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作用。方法:将92例神经外科俯卧通气患者作为样本,奇偶数分组,有一般组、探究组,均有46例,一般组行常规体位护理,探究组行循证护理,研究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实施,统计并发症,观察肺部感染控制的程度。结果:并发症在探究组有4.35%的发生率,该项内容在一般组有21.74%的发生率,即探究组低于一般组,P<0.05。施护前SAS、SDS分值在探究组、一般组未构成差异,P>0.05。施护后SAS、SDS分值在探究组低于一般组,构成差异,P<0.05。生活质量在探究组高于一般组,构成差异,P<0.05。满意率在探究组的数值为97.83%,该项内容在一般组的数值为82.61%,即探究组高于一般组,构成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预防俯卧造成的各种并发症,改善通气后肺部感染控制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俯卧位 循证护理 并发症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分析其体位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实施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生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俯卧位 脊柱后路 手术体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