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当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医疗机构的快速流行和播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加强CRE菌株的检测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干预,是遏制CRE菌株进一步流行播散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CRE菌株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指南(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公共卫生中心发布的指南文件)进行简单描述,以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检测 感染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MicroScanWalkAway96Plus(MSW)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鉴定与预警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同时用PCR法和MSW系统检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验室保存的8l株CRE。以纸片扩散法和PCR法为金标准,比较该分析仪器对CRE菌株鉴定及预测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的可靠性。结果MSW判定CRE的符合率为69.1%(56/81).PCR检测有48株细菌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仪器法检测这些菌株时,高级专家系统(AES)预测产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42.4%,阳性预测值为70.3%,阴性预测值为82.4%,准确度为72.8%。结论MSW系统对CRE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

  • 标签: 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仪器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高级专家系统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2009年链球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链球菌属183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E试验法作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CLSI2009年判断标准。结果1838株链球菌属中肺炎链球菌占54.7%(1006/1838),β溶血性链球菌占37.0%(681/1838),其中A群占38.9%,B群占38.8%,C~G及未分群共占22.3%。α溶血性链球菌群(均分离自无菌体液排除肺炎链球菌,以下同)占8.2%(151/1838)。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中青霉素不敏感株(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7.4%及13.7%,高于成人患者该2种细菌的检出率(3.8%及1.2%)。A~G群β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介于0~5.3%,草绿色链球菌群对青霉素耐药率(13.2%)高于其他链球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群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大多超过50%,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美罗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青霉素仍可作为链球菌属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肺炎链球菌感染除外)的首选药物。链球菌属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仍较高。

  • 标签: 链球菌 耐药性 抗菌药 细菌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美唑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美唑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523株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523株细菌中产ESBLs294株、产AmpC酶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0株,非产ESBLs和AmpC酶182株。头孢美唑对上述4种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较头孢西丁强2~4倍,但较头孢米诺为差。头孢美唑对ESBLs高度稳定,但对AmpC酶稳定性差,产AmpC酶菌株对其多呈现耐药。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株的作用优于受试的半合成青霉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亦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差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较受试的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略强或相仿。结论头孢美唑对ESBLs稳定,对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提示该药是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所致感染的可选药物之一。

  • 标签: 头孢美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革兰阴性杆菌 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现状。方法全国15所教学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以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阴沟肠杆菌占73.0%(2212/3031),产气肠杆菌占23.9%(725/3031),其余肠杆菌属细菌占3.1%(94/3031)。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53.2%(1612/3031)。肠杆菌属对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89.0%),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4.4%、47.5%和34.3%,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低(6.6%-26.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3.7%和10.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中至少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9%(269/3031)。共检出4株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呈耐药的广泛耐药肠杆菌属细菌。结论2012年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与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耐药情况仍很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耐药率。

  • 标签: 肠杆菌属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4163株鲍曼不动杆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6.3%和26.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3.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8%和57.2%。不同医院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不同科室分离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出现较多多重耐药(44.4%,1848/4163)和泛耐药(17.0%,709/4163)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条及纸片扩散法对该院2009年临床分离菌906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0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33株,占69.9%,革兰阳性菌273株,占30.1%。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9.1%(313/633),克雷伯菌属占10.7%(68/633),肠杆菌属占10.0%(63/633);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16.1%(44/27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7.1%(74/273),肠球菌属39.6%(1(18/27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I。s检出率分别为52.4%和55.0%;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表现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分别检出10.7%(3/28)和6.8%(3/44)泛耐药菌株;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CNS的27.3%(12/44)和90.5%(67/74)。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件的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元凶之一。传统的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1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使极少量的耐药菌可继续生长繁殖;2抗菌药物可诱导高突变细菌(hypermutator)发生某些基因的突变;3敏感菌通过接受外源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和转座子等载体的横向传递,成为耐药菌[1-3]。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 靶标 网络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住院的625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体的患者共有440例,分离到病原菌47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达65.27%,检出的病原菌群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71%。真菌占14.02%,真菌中白念珠菌检出率最高(6.69%)。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现象明显,二重感染逐年增加,且占有较大比重。临床COPD患者选用抗生素治疗时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减少不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与二重感染产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病原体 耐药性 感染
  • 简介:细菌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它分为社区和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nosocomialbacterialmeningitis,NBM),在发达国家成人中发病率为4/10万-6/10万。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婴幼儿感染、局部流行和继发于中耳炎、肺炎、外伤、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神经外科手术。其中NBM是严重的医院感染,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探索细菌生物膜检测的有效手段。方法烧伤患者植入性导管分离的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经体外分别培育24、48、72h和5d后,先后用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的过程与特点。结果鲍曼不动杆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时间、生物膜的形态与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结论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是观察和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细菌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改良微孔板法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分离临床菌13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60株,占65.3%,革兰阳性菌4549株,占34.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9.6%和67.1%。MRSA中有93.1%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MRCNS中有80.2%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四环素除外)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为55.7%、43.5%和11.6%,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绝大多数菌株的耐药率低于16.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4%。与2014年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耐药菌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 标签: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广泛耐药菌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中国CHINET所属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4所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992株,肺炎克雷伯菌4556株和产酸克雷伯菌377株。其中儿童患者(0~14岁)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21.3%(1700/7992)和18.5%(915/4933)。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6.5%(33.3%~78.5%)和41.4%(21.7%~70.8%)。各医院ESBLs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6%。肺炎克雷伯菌对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介于2.9%~5.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0.8%和15.1%。产ESBLs菌对上述5种药物的耐药率也低于25%。50%以上的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10所医院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2株,大肠埃希菌20株。8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株大肠埃希菌为泛耐药株,主要集中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73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与2007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相比,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分离率上升明显,尤以肺炎克雷伯菌为甚。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TB系统对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I.S的检测,结果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90.8%,其中大肠埃希菌929株(78.4%)、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0.5%)和奇异变形杆菌69株(5.8%)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93.1%、88.7%和79.7%。住院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低于门诊患者(87.0%对9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4.4%、38.7%和23.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89.5%和87.5%。结论尿标本培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杆细菌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之一。

  • 标签: 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 磷霉素氨丁三醇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5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55155株非重复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5.8%,革兰阴性菌占64.2%。分离居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0%)、铜绿假单胞菌(14.0%)、鲍曼不动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1.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0.2%(3967/5650)和83.2%(4997/600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5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株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0.4%(5843/8300)、53.5%(3500/6539)和44.1%(557/1263)。2012年首次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0.6%(4/656),2015年升至30.1%(142/472)。2015年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0%(16/787),其余年份几乎为0。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9.1%(2566/6556)和4.0%(308/7704)。189株产气肠杆菌中共检出9株广泛耐药株。结论2005-2015年该院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多重耐药及广泛耐药菌株增多使临床治疗尤为棘手。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广泛耐药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快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留存的脑脊液进行DNA提取,采用细菌和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病原体DNA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同期脑脊液培养方法与PCR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37份脑脊液标本中PCR检测到细菌50株,真菌6株,脑脊液培养检测到细菌38株,真菌5株;PCR检测法灵敏度为40.9%,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8.2%,诊断效率为56.7%;传统培养法则分别为31.4%、100%、100%、34.7%、44.4%。PCR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方法,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与培养法相当,两方法鉴定菌种的符合率为97.7%。结论通用引物PCR扩增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准确等特点,对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菌 真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2015年8月12日—美国FDA在给一些医疗器械制造公司的警告信中提到,近期美国医院超级细菌感染的暴发可能与十二指肠镜有关。发现奥林巴斯宾得医疗公司和富士胶片控股集团在美国和国外工厂的检查中多次违规。违规包括对生产的十二指肠镜没有正确评估清洁、消毒、检测过程以及没有上报在医疗单位使用该厂生产的十二指肠镜后出现的感染和其他问题。

  • 标签: 十二指肠镜 细菌感染 医疗器械制造 食品与药品 医疗公司 富士胶片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方法对上述菌株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2012年版CLSIM100-S2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CRE菌1499株,包括克雷伯菌属952株(63.5%)、肠杆菌属226株(15.1%)和埃希菌属206株(13.7%)等。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最多者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8.2%)和重症监护室(29.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对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50.0%外(分别为46.9%和49.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0%~100%。儿童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医院中的某些科室如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较为集中,应对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在医院中的播散流行。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控制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CTX—M型ESBLs肠杆菌科细菌成为社区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因,而门诊经验性治疗中存在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复方磺胺甲Ⅱ恶唑、口服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抗菌药对产ESBLs菌株的抗菌作用以期为门诊尿路感染患者提供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

  • 标签: 产ESBLs菌株 CTX-M型 肠杆菌科细菌 门诊病例 尿路感染 肠外给药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的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和中性粒细胞CD64(CD64)的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的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和HNL、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和对照组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细菌组与病毒组、对照组的PCT、HNL、CD64和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PCT和H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WBC)为0.729。PCT、HNL和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截断值分别为:〉?0.79ng/mL、〉87.43ng/mL、〉9.01%。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和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和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其中HNL的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感染 降钙素原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