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进行相同的常规康复护理,此外,对早期康复护理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运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为(84.74±9.55)分高于常规护理患者运动功能评分(76.58±10.37);早期康复护理组满意率(96.55%)要高于常规护理组(72.4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及恢复日常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偏瘫患者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79.07%)明显低于观察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康复锻炼 脑梗死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科进行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以及阿加曲班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时间超过半年。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经过6~72h的动脉导管溶栓治疗,26例患者的患肢血供完全正常、15例明显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1.11%。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动脉导管溶栓,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溶栓 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行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75分患者的占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组相比,治疗后2周、4周时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4周时BI评分≥75分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康复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急性发作 肢体功能 针灸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评分和肢体功能评比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30天后又高于护理15天,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后,研究组获得患者满意率94.87%比对照组的76.92%要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与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能力,改善肢体障碍程度,利于疾病快速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脑梗死偏瘫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实验组行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行干预,对比量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肢体恢复能力,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运动功能障碍者比对照组轻度功能障碍者多,说明强化强化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康复能力,数据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肢体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偏瘫 肢体功能 恢复效果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手术之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其护理措施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脑外伤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情况。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肢体平衡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外伤患者在护理后肢体功能、肢体平衡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外伤护理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护理效果可观,能够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水平。

  • 标签: 全面护理 脑外伤 肢体功能锻炼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8例脑梗塞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88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44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44例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语言功能分数、肢体功能分数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康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40例2017年于我院儿科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护理接受率与医嘱遵从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接受率与医嘱遵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配合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接受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接受率以及医嘱遵从率,有利于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沟通,确保患者可以有效的接受治疗,拥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 沟通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与实验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语言、肢体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其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其语言、肢体功能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60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相比常规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有较大提升。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偏瘫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儿科接受诊疗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80例患儿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依从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80.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护理依从率(90.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的护理依从率(75.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加针灸治疗后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2月-2017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加针灸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与BI指数、FIM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康复加针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早期针灸治疗。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针灸治疗后其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时实施针灸治疗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有效提升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应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中风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1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得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得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得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得分均较处理之前有所改善(P<0.05),但是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充分说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这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62例不典型脑中风后肢体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案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湿热敷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借助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19%),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突出,疗效显著,属于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后肢体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62例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1例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7周后运用Fugl-Meyer(FMA)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BI)与总有效率评定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总有效率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中风病恢复期 肢体功能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展开研究,入选患者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组间比较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及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更为显著地恢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治疗次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 4、 8周后,观察组 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