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离子层析法、亲和层析、电泳法、离子捕获法以及免疫凝集法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中的应用,以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最佳检测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就概述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类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疹肺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麻疹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常规抗感染治疗用于对照组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用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人无效,8例好转,12例治愈,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8例无效,5例好转,7例治愈,总有效率为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麻疹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麻疹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与重度组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增大而提高;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1,0.49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监测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ICU危重患者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接受治疗的ICU危重98例病人为主要对象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49例常规护理模式的常规组及49例优质护理模式的干预组平均分配,对两组ICU危重病人最终护理结果作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在心理改善情况上不存在分析价值(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情况及心理改善情况与常规组作对比呈现出更优异的状态及差异(P<0.05),均存在分析价值。结论将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ICU危重病人检查同时进行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配合操作,实现护理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善。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纤维支气管镜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其中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阶段1。因此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对于提高治疗以及逆转,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临床将肝脏活检作为诊断肝纤维的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提出可采用无创影像定量检查,其应用价值显著。本文中重点分析CT、磁共振(MR)扫描技术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对各种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为之后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定量诊断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纤维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患者年龄在19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28岁,对于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4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在经外科手术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2例患者产生积乳及不明疼痛等不良反应,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7%。结论结合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外科手术 乳腺纤维瘤 个性化特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06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状态(SDS评分)、焦虑状态(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率(92.45%)和护理满意度(96.23%)高于对照组(75.47%),(81.13%),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6%)则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34.47±5.62)、SAS评分(35.63±5.84)小于对照组(43.65±5.47),(44.75±6.19),其生活质量项目中CF(85.69±12.54)、RF(80.12±10.28)、EF(76.35±10.62)、PF(67.05±6.71)、SF(74.13±10.45)和QL评分(76.72±12.38)高于对照组(71.04±10.51),(67.95±12.13),(65.47±11.06),(56.85±5.79),(67.85±10.76),(67.53±1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纤维瘤手术 临床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取86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3)应用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n=43)则在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5.35%,与对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79.07%相比较高(P<0.05);②研究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10.12±2.64)d,短于对照组的(15.48±2.78)d(P<0.05)。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肯定,并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时间 重症肺炎 灌洗
  • 简介:摘要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数数,实验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瘢痕更小,乳房形态更美观,患者自我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能够达到治疗与美容统一,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的8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被确诊为肺癌,389例患者入院后均先进行胸部CT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TM)检测及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FB检测的阳性例数为361例,其中鳞癌145例,腺癌123例,小细胞肺癌93例,诊断符合率为92.9%(361/389);胸部CT检查阳性例数为212例,其中鳞癌96例,腺癌74例,小细胞肺癌42例,诊断符合率为54.5%(212/389);TM检测阳性例数为293例,其中鳞癌125例,腺癌98例,小细胞肺癌70例,诊断符合率为75.3%(293/389)。FB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胸部CT检查和TM检测的诊断符合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肺癌患者的FB检查阳性率低于Ⅲ+Ⅳ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能有效促进患者麻醉后复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麻醉复苏的护理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肺部疾病 诊断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联合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我院 32例健康新生儿,败血症组为 5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前后的败血症组新生儿分别进行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比较其结果并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显示下降。单项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二、三项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二、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质运载蛋白 2
  • 简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发病机制复杂.而呼吸道炎症的消长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cellsecretaryprotein.CCSP)是重要的内源性抗炎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炎作用.是哮喘时呼吸道炎症标志物之一。本研究对本院近年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CCSP、ECP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受试者肺功能的变化,以明确CCSP、ECP质量浓度变化与儿童哮喘发作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开展有效的治疗。

  • 标签: 哮喘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并对患者随访,观察cTn-T、hs-CR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的在ICU入住的CHD患者共86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的68例健康无异常的参与人员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剂进行造影后,采用支架植入,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hs-CRP和cTn-T水平。观察组进行PCI术后测定24h血清cTn-T和hs-CRP水平,血清cTn-T在0.1ng/mL以上及hs-CRP在3.0mg/L以上为A组,其余患者为B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前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前的cTn-T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治疗后cTn-T、hs-CRP较治疗前出现升高(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B组发生率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CI治疗CHD患者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出现加重,心肌损伤较为严重,血清cTn-T和hs-CRP水平会出现升高,增加了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肌钙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6月,医院共采用CT诊断怀疑为肺癌的肺结节406例,同期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05例,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技术的优劣。结果CT普查406例,其中肺癌54例,CT检查中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05例,其中肺癌36例。CT普查下的肺癌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在85%以上。最终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的对象,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低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支气管镜1例漏诊,怀疑刷检质量不达标有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出现1例出血,2例气道损伤。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肺癌的效用最好,几乎可以达到100%,CT诊断效用尚可,但是在中央增生型、中央浸润型、周围增生浸润型肺肺癌诊断中效用不理想,纤维支气管镜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技术。

  • 标签: 肺癌 胸部CT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运用于呼吸危急重病人监护病房中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2018年收治的200例呼吸危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10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镜下吸痰灌洗,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治愈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较对照组的91.00%明显更高(X2=4.714、P=0.030);研究组机械通气、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971、t=-26.328、t=-21.552),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对呼吸危急重病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吸痰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心得及体会。方法随机将40例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切口一期愈合率、切口感染率、血肿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远期疤痕形成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切口一期愈合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切口感染率、血肿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处理,可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与护理满意率,并降低切口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值得借鉴。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手术治疗 整体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目的: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纤维化兔肝的实质灌注情况。方法:对30例经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兔肝纤维化模型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并将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造影灌注峰值强度随着兔肝纤维化程度(Sa~Sd)加重而逐渐减低,除Sb组与Sc组间峰值强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组与Sb组及Sc组间的对比剂到达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呈逐渐减低趋势;Sd组的达峰时间明显高于其余各组,且其与Sa组及S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观察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 标签: 肝纤维化 灰阶超声造影 定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症程度分为观察Ⅰ组(轻)、观察Ⅱ组(中)、观察Ⅲ组(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对象的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观察Ⅰ组尿微量清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血清胱抑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Ⅱ组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Ⅰ组,观察Ⅲ组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病症程度的诊断指标。

  • 标签: 尿微量清蛋白 血清胱抑素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糖尿病肾病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