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中西医联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药物及辅助治疗,实验组患儿则接受中西医联合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其临床效果更好,有效治愈率高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相关生理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其体症的相关评测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好(P<0.05),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满意度更好。结论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联合 临床疗效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常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MP感染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每3-7年流行1次。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多见于年长儿童,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且流行间隔在缩短,有越来越低龄化趋势。同时难治性或重症病例明显增多,尤其是学龄儿童,可表现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及坏死性肺炎,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甚至迁延不愈,成为儿科医生非常关注的临床问题。本文对MPP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肺外损害、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展等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家长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家长在焦虑、疾病不确定感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缓解,还可减轻患者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护理 儿科 个性化护理
  • 简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临床常见,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损害。但对泌尿系统的损害报道较少。现对我院2005-10/2008-10收治的16例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与同期住院的36例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2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支原体 肺炎 支原体/诊断 肾炎/病毒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本院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标本103例,收取时间(2017年5月1日-2017年9月21日),采用珠海市银科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结果支原体阳性率为21.41%,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68.93%、人型支原体阳性率是2.91%,而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则为28.16%,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其敏感度为98.59%、94.37%、95.77%等,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的常用药物具有感染敏感性,对Mh感染抗菌性十分差,其使用时应慎重。结论在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治疗的常见药物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等,需要根据患者支原体感染不同类型以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合理采用。

  • 标签: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耐药性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阴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阿奇霉素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73例阴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患者接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这一治疗方式基础上同时接受阿奇霉素阴道冲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组,且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单一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阴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来说,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较好,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阴道 阿奇霉素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3年至2016年永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流感流行趋势,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预防控制流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流感监测点医院所收集流感样病例(ILI)采集咽拭子,以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毒株型别鉴定。根据所采集流感样病例对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从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收集到流感样病例标本共计2483份,经病毒分离和分型鉴定的流感病毒168株,总分离培养阳性率占比6.77%;这4年中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活跃,在2014-2015年度成为优势流行株,2013年-2016年则是B型、H3N2亚型两种病毒交替流行;新甲型H1N1流行态势较低;在每个监测年份中流感病毒在冬季呈现流行高峰期,有两个年度在夏季呈现流行小高峰期,主要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从年龄段分析,流感病毒以5-15岁年龄组分阳性率最高。结论永州市2013年至2016年间流感病毒流行态势整体维持平稳;每年流感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行,夏季流感偶尔呈现流行小高峰,H3N2亚型病毒在几个年份中流行趋于活跃。重点做好冬、春两季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对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态势与病原学变化做好监督,可及时研究分析是否存在发生流感病毒变异情况。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病原学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引发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资料,收集患儿粪便标本并做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婴幼儿腹泻主要致病菌、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腹泻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结果本组研究对象30例患儿中,共计19例检测出病原微生物阳性,阳性率为63.33%。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比较其阳性率,各个阶段患儿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例数7例,比例为36.8%,轮状病毒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比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上需要在实验室检验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诊断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与患儿的年龄有直接关系。

  • 标签: 婴幼儿 病原微生物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了187例脑卒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脑卒中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测试结果。结果在873例脑卒患者中,有187例被感染,感染率为21.4%;从187例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83个致病菌。痰样本中菌株最多,是62%,其次是脓、血、穿刺液、尿和分泌物。在分离的283株中,194株革兰氏阴性菌占8.6%。前三个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属,在77株革兰阳性菌中,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0%,真菌4.2%。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1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为100%。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医院感染率很高,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 标签: 脑卒中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层疾控机构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更好预防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方法通过实验室的科学合理建设,硬件设施的改善,防护设备的加强和正确使用,完善体系,严格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等。结果通过对“硬件、软件、人员”这构成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减少疾控机构实验室安全隐患,从根本上减少或尽可能杜绝生物安全事件发生。

  • 标签: 生物安全 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方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发病症状以及并发症基本消失。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患儿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变化。采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治疗,治愈效果明显,建议临床继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患儿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对症处理以及心理、饮食、用药、呼吸道护理等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16天,平均(7.6±1.3)天。结论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于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 支原体肺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治疗中的临床途径及其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MPP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儿皆在2015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之间收治,对照组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以此为基础,实验组加用匹多莫德颗粒进行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是77.14%,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是94.28%;随访2个月,对照组的复发率是20.0%,实验组的复发率是5.71%;对照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持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皆比实验组长,两组相比,有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MPP患儿治疗采取阿奇霉素序贯法和匹多莫德颗粒联合治疗的途径,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治疗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发病症状以及并发症基本消失。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患儿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变化。采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治疗,治愈效果明显,建议临床继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患儿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双盲法为规则将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36例)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36例),对比两组患儿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3.8%)与对照组患儿(71.9%)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2±0.3)d、整体住院时间(7.4±1.1)d,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均明显缩短,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提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促使患儿发热症状快速恢复且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檢验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每组30例。采集所有患儿标本送检,比较三组患儿检测结果。结果婴幼儿组合并腹泻23例,其中用药前9例(30.00%),用药后14例(46.67%);学龄前组合并腹泻15例,其中用药前7例(23.33%),用药后8例(26.67%);学龄组合并腹泻10例,其中用药前2例(6.67%),用药后8例(26.67%);婴幼儿组用药前后合并腹泻情况高于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婴幼儿组用药前细菌性肠炎和轮状病毒感染例数明显高于用药后,真菌性肠炎例数明显低于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主要与机体免疫力和抗生素的滥用有关,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确定最优的治疗方案,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小儿腹泻 肺炎支原体肺炎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由于肺炎支原体受到感染引起小儿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哮喘持续时间,患者体温状况,肺部病变情况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咳嗽、肺部X片影像结果、体温、喘息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具有咳嗽剧烈、喘息持续时间长、发热症状多见等特点,建议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儿童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1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总有效率为96.55%,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CO2激光结合的综合疗法对儿童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自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就诊的尖锐湿疣患儿共有100例,全部患儿都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CO2激光结合的综合疗法,分析患儿在治疗三个月后的效果,随访一年分析患儿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然后研究儿童尖锐湿疣的病因,总结可行的预防治疗措施。结果全部患儿中的治愈率是95.00%(95例),未愈的共有5例(5.00%),经一年随访患儿的复发率是4.00%(4例)。结论儿童尖锐湿疣大部分是经间接传播途径,在预防治疗过程中需开展对该疾病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患儿的外阴与肛周等相关病症进行有效地对症治疗,再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CO2激光结合的综合疗法,患儿的依从性较高,能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尖锐湿疣 儿童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综合疗法 CO 2 激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并医院感染患者420例,分析此次检测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分离病原菌583株,革兰阴性菌占59.52%,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8.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真菌占11.4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性较低;鲍曼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性较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替坦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多见革兰阴性菌,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因此临床需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性。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