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单位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1000例小儿的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与小儿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给予其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儿的配合度,从而使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对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预防接种 全程护理 应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社区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登记的1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主体,进而有目标、有方向的探讨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结果在对我社区112例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2年的研究与调查发现,社区护理服务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结论社区护理服务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社区护理服务 慢性病管理 意义探究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以及无创通气护理等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慢阻肺
  • 简介: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CHD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83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1、3、5、7、15、25日血清CRP浓度变化,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45例。结果:UA组血清CRP浓度明显增高,与SA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虽然两组同在正常人波动范围内,但有差异(P<0.05)。SA组和UA组患者入院1-25天经治疗后,SA组血清CRP浓度下降不明显。UA组在入院1-3天内CRP下降不明显,以后下降至接近SA组的水平。结论:心肌缺血本身并不能明显引起血清CRP浓度的增高。心绞痛从SA到UA的发展过程中,血清CRP浓度在逐渐增高,并随着有效的治疗而接近对照组。因此,血清CRP测定在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绞痛 血清 C-反应蛋白 诊断 治疗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检查肺部单发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2月至10月我院的80例肺部单发结节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对患者的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病例数以及类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出恶性结节42例,良性结节30例,有4例患者没有确诊,此次诊断的灵敏度是87.5%、特异性是93.8%、准确性是90%,和最终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单发结节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突出,灵敏度、准确率以及特异性高,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推介在推广使用。

  • 标签: 双层螺旋CT 肺部单发结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植入舒适理念的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90例老年性哮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舒适组在护理中植入舒适理念。比较两组老年性哮喘控制率;生理舒适评分、环境舒适评分、护理满意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舒适组老年性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生理舒适评分、环境舒适评分、护理满意评分、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相近,P>0.05;干预后舒适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哮喘护理中植入舒适理念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其遵医行为,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性哮喘 护理 舒适理念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胸痛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由于急性胸痛在本中心直属分站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胸痛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5例)与非心源性胸痛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源性胸痛组患者NT-proBNP、Myo、hs-TnI、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心源性胸痛组组IMA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结论在查体、问诊、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能够快速、准确鉴别急性胸痛的性质,降低心源性胸痛的漏诊。

  • 标签: 实验室检查 急性胸痛 心源性 非心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所发挥的检查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4月进行门诊体检的体检者300例体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体检者均进行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统计检查结果,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所发挥的诊断价值。结果男性体检者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39.34%,女性体检者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35.04%,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的体检者甲状腺发病率明显更高,相比低年龄段的体检者甲状腺发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采用超声诊断对于甲状腺疾病的发现和诊治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和治疗,保障体检者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体检 超声诊断 甲状腺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对无症状脂肪肝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体检812例中B超检出无症状脂肪肝180例,并于150例正常肝脏声像图进行对照。结果≥40岁无症状脂肪肝101例,〈40岁79例。血脂增高者119例。其中甘油三酯两组比较P〈0.05。结论B超为临床诊断脂肪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防止脂肪肝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脂肪肝/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做了病理检查,观察并记录了DLC-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DLC-1蛋白与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疾病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观察比较,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DLC-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DLC-1基因表达情况与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C-1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对于分化差,有远处转移,且浸润程度较严重的患者,D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较差,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癌症的分期、分化程度、远处播散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癌症的分期,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可用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DLC-1蛋白 胃癌 表达 病理
  • 简介:摘要专科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使得人们可以懂得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从而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体魄,有效的减小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概率。因此在临床中开展专科健康教育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专科健康教育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专科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实施方法,最后叙述了专科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实施意义,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临床 健康教育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及意义。方法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90例分析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和意义,90例患者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3、FT4、TSH等甲状腺激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AST、TB、GGT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相比对照组较为明显,ALB、DB、TP、ALP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定时的采取甲状腺激素检测和肝功能检测,能够及时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信息,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等。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生化指标 甲状腺激素指标 治疗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检验项目用于孕前产前检查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接受孕前产前检查的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视作对照组,仅在产前检查中接受常规检查,另外100例视作观察组,在常规检查基础上联合进行免疫检验,比较两组产检质量。结果观察组高危妊娠检出率为15%,对照组检出率6%;干预后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生率下降幅度12%,对照组下降幅度为2%。结论孕前产前检查中进行免疫检验价值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前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细胞检验各参数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A组,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B组,再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对三组人群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对照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RBC)均高于A、B两组(p<0.05)。A组的RBC、血红蛋白(Hb)、RBC/MCV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B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P<0.05)。结论血液细胞检验对于贫血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鉴别贫血类型。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血液细胞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测定的应用与诊断意义。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早熟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接收检查的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性激素测定,比较两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泌乳素等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睾酮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即两组性激素六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测定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性早熟 性激素测定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单位收治的86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将上述86例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对观察组43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分娩全成护理模式进行产科护理。在进行不同的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指标为上述86例分娩孕妇的产程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产程数据为第一产程时间为(433.13±119.56)分钟,第二产程时间为(46.01±7.64)分钟,第三产程时间为(9.67±3.19)分钟,总产程时间为(491.64±129.69)分钟;对照组患者产程数据为第一产程时间为(671.67±141.61)分钟,第二产程时间为(77.03±9.97)分钟,第三产程时间为(13.85±3.79)分钟,总产程时间为(742.25±145.33)分钟。观察组43例孕妇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上以及在并发症情况和满意程度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娩护理 全程护理 产科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孕酮、HCG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血清孕酮、HCG检测的孕妇,依照孕产妇妊娠结局,先兆流产患者入选研究组,另外将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进行血清孕酮、HCG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孕妇经过血清孕酮、HCG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清孕酮、HCG方面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对孕产妇血清内孕酮和HCG水平进行检测效果理想,应当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血清孕酮 HCG 先兆流产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