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行TACE术,1~3周后在B超或CT引导下行PEIT治疗,每周行(1~2)次,连续(3~5)次.结果全组共行TACE61人次,PEIT96人次.全组CR3例,PR12例,有效率(CR+PR)48.4%(15/31),NC10例,PD6例.全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2.8%、61.0%、48.8%、40.7%.结论双介入疗法对部分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双介入疗法 PEIT TACE 临床应用
  • 简介:摘 要:作为一项介入治疗技术,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自60年代起,便在我国得到了显著发展,对此类疾病起到了巨大的治疗效果。目前,就我国现有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周围血管病的主要诱发群体在于老年。我国目前采用管腔内支架对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与以往治疗模式相比,管腔内支架可以有效弥补PTA治疗的不足,从而保持血管可以长期开通。此技术于1986年使用,在1988年得到了全面改良。1991年,我国首例应用周围血管管腔内支架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面奠定了管腔内支架在我国的治疗基础。因此,本文将就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周围血管疾病 老年群体 介入治疗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影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一直都是我们多关注的重点问题,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就是在对冠心病的治疗中发展出的一种具有比较好的效果的一种疗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对介入治疗的介绍,提出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意义,并在最后,对我国现阶段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做了总结,希望能够给广大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放射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研究。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胆道梗阻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 标签: 胆道梗阻 临床诊治 放射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病患介入治疗当中的相关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2017.4月到2018.3年我院所收治的脑血管病病患当中按照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根据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对于常规组中的研究对象则采用介入护理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手术成功的概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对照组研究对象手术成功的概率要低于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术成功的概率;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高于观察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的概率(P小于0.05)。结论使用介入护理对脑血管病病患的介入治疗中进行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病病患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一共收治 106例脑血管介入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 53例的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排尿困难、腰背疼痛、失眠)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53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 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脑血管介入
  • 简介:摘要: 目的 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 2014 年以来所收治的动脉瘤的患者 60 例 , 采用随机原则均分成两组 ,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 就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而言 ,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 此结果经统计方法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动脉瘤实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 , 为其实施围术期护理措施 , 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法在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围术期护理 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