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及老年抑郁量表(GPS)对80例综合科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80例中有抑郁状态的48例(60%)。自然因素中性别、婚姻状况、运动状态、兴趣爱好、个性心理特征及家庭关怀程度对抑郁状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住院病人中性格内向、无配偶、兴趣爱好少、不爱运动、家庭关怀少、减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同时为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15例伤口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访视和测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通过分析,伤口护理中患者主要出现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心理。结论为促进伤口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伤口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淡漠状态对脑卒中后康复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92例,并对所有患者抑郁及淡漠状态进行主观量表和客观量表进行评估,使用抑郁、淡漠作为两因素方差分析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部分病人抑郁和淡漠状态共存,合并淡漠状态的抑郁症患者的客观评分更高,抑郁患者客观MADRS评分比主观SDS评分明显增高(P<0.05),患者第二次评估时客观评估评分较首次明显下降(P<0.05)。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淡漠状态对患者对与患者FIM评分有明显影响(P<0.05),客观量表显示抑郁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FIM评分)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客观量表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的淡漠状态对患者抑郁及功能康复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淡漠状态 功能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常见心理状态,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理性近视患者108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加以分析,以此提升治疗策略。结果病理学近视患者主要以失望、悲观、焦虑、孤独、紧张、抑郁为常见的心理状态。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在临床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依据其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心理状态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持续状态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科收治的1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成功救治1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迅速有效的终止癫痫发作和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平台。在实习的早期及后期两个特殊阶段,应根据护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措施进行带教,使护生早期阶段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后期阶段明确学习任务,端正择业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始、有终地完成实习任务。

  • 标签: 护生 心理状态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CAPD患者每日居家透析过程中遇到的健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延续护理(TransitionalNursing)对CAPD患者的居家治疗进行专业的随访和指导,是其提高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选取我科诊治的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延续护理对居家CAPD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结论早期延续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变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腹膜透析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心理状态和干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研究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经过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研究发现,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抑郁、焦虑程度也相对越高。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对患者实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心理状态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康复方法。方法27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分为不同年龄段,均采用药物、声光电刺激及运动训练等在综合康复治疗2~5个月。按持续性植物状态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的病程与年龄段与康复疗效有关,10~30岁年龄段及发病3个月内的治疗效果最显著。结论系统地综合康复治疗科明显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率,且年龄愈小发病时间越短,康复效果愈好,大部分植物状态患者有康复的可能性。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颅脑损伤 促醒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选取对比我区自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13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产妇,并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孕期营养、心理状态和产后抑郁症倾向的关联性。方法将我区13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我区同期137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诱素,然后对诱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1.孕期营养和孕期心理状态会是出现产后抑郁症很主要的诱因,关注孕期营养保健和心理保健,减少孕产后抑郁,势在必行。2.诱发产后抑郁的独立高危因素主要有孕期增重>20kg,超重与肥胖(BMi>23),产前焦虑(sas>0)以及产前抑郁(sds>50)。结论孕期营养和孕期心理状态对产后抑郁症的出现起着明显的作用,家庭、社会、医疗保健机构等要高度关注孕期营养保健和心理保健,减少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病发。

  • 标签: 孕期营养 心理状态 产后抑郁症倾向 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首发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SCL-90)和血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CL-90、血压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降低血压。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发高血压 心理状态 血压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强计划对心理亚健康状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00例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自强计划的干预。入组时及干预8周后,采用CMI测量问卷、SCL-90和CERQ-C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应对方式。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CMI测量问卷、SCL-90和CERQ-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CMI身心状态均值和SCL一90的测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强计划对心理亚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使人们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发展。

  • 标签: 自强计划 心理亚健康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木僵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80例住院木僵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病人分为联合组(40例)与单一组(40例),单一组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总治疗效果、疗效起效时间、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效果、疗效起效时间、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木僵状态起效快,患者康复迅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药物治疗 木僵状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层次护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以帮助临床实习前护生减轻心理压力。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医学院五年制本科及三年制大专的146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并分析结果。其中,大专71人,本科75人。结果不同层次护生的社交焦虑、抑郁及自尊、专业自豪感等放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层次的护生在实习前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本科生的心理状态及社交恐惧情况显著高于大专学生,但其专业自豪感较低。

  • 标签: 不同层次护生 实习前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AS、SDS对126名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8%,其心理问题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住院期间应及时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理健康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心脏急诊留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00%,明显较对照组76.00%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心脏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态,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脏疾病 急诊留观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