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酶循环法)为例探讨临床体外诊断试剂抗干扰能力验证方案的建立,以确保临床试剂选择的正确性。方法参照NCCLSEP7-A2文件的评价方法,选择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正常的临床样本和异常的临床样本各一份作为基准样本,先将其分成3N+1份,每N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同种干扰物质,另1份作为每个干扰物质的基准对照组,即加入的干扰物质浓度为0,重复测定三次各样本,计算每个浓度干扰组测定均值与基准组测定均值相对偏差,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当样本中血红蛋白浓度为1.5g/L时,|相对偏差|≤12.80%;当样本中胆红素浓度为342μmol/L时,|相对偏差|≤12.80%;当样本中甘油三酯浓度为11.3mmol/L时,|相对偏差|≤14.40%。结论该公司的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酶循环法)的抗干扰能力为满足临床抗干扰能力要求。临床使用机构应该建立正确的体外诊断试剂抗干扰能力验证方案,确保使用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合法利益。

  • 标签: 抗干扰能力 相对偏差 体外诊断试剂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医特色技术,提高消渴痹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消渴痹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0例消渴痹症患者的治疗,对比采用中医护理方案的60例患者与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的60例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西医常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中医护理技术组(70%vs88.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可提高消渴痹症患者的医疗满意度,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痹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治疗方法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ICU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X,观察组为X,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治疗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今临床医疗制度不断改革新形势下,医院在持续发展、强大的同时,所在的医院岗位也占据着重要作用,且技术含量及担负任务责任也越来越严格要求,特别是临床护理队伍。担任护士长,尤其是年轻护士长,不仅是角色转变、环境改变、专科技能转变以及人际关系改变,更面临着重要竞争考验。要积极完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年轻护士长需付出更多努力及心血。本文就年轻护士长任职后的压力与应对方案分析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年轻 护士长 任职 压力 应对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脏切除患者的优质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腹腔镜肝脏切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上接受优质护理。分析优质护理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将优质护理运用于腹腔镜肝脏切除患者中,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优质护理 腹腔镜 肝脏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早产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与疗效初步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早产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硫酸镁来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外40例患者则采用;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宫缩抑制时间、治疗时间以及孕龄延长时间。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8例,所占的比率为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9例,所占的比率为72.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397;P<0.05)。结论采用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来治疗胎膜早破早产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的有效率高,快速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胎膜早破早产 硫酸镁 盐酸利托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方法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经中医辨证论治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654-2口服,两组均用药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例),低于对照组36.7%(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降低不良反应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缓慢型 心律失常 中医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护理对于胃脘痛病患(脾胃气虚型)的影响分析。方法在本院胃脘痛病患(脾胃气虚型)中随机抽出70例进行干预,将其中35例胃脘痛病患分入常规干预组,行一般的指导干预,而另外35例胃脘痛病患分入中医护理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对比常规干预组和中医护理组病患的护理总效率、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中医护理组病患的护理总效率、生活质量状况都优于常规干预组,结果存在比较价值。结论胃脘痛病患(脾胃气虚型)采用中医护理,可改善其疼痛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比较好。

  • 标签: 中医护理 胃脘痛 脾胃气虚型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选取90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45例,实验组采取中医护理方案,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上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参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胃脘痛(慢性胃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应用型本科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构建“4+2”的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群、加强实践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结果与结论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笔者对地方性应用型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原则、课程体系的修改进行了探索和分析,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建立了满足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培养方案新模式。

  • 标签: 应用型 改革 药学专业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DLP与VDC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VDCLP组(采取VDCLP方案)和VDLP组(采取VDLP方案)。对比(1)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2)两组治疗疗效。(3)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无差异(P>0.05);VDLP组治疗疗效优于VDCLP组,比较有差异(P<0.05);VDLP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于VDCLP组(P<0.05)。结论VD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VDCLP方案,安全性好。

  • 标签: VDLP VDCLP 急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予以观察组常规西药+温中健脾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别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能通过修复溃疡糜烂粘膜而发挥药效,且其兼具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等多重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温中健脾 中药方案 慢性胃炎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预后效果,为肢体淋巴水肿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n=80),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的对照组以及加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对比两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肢体周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水肿周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肢体淋巴水肿预后效果显著,具有结合应用优势。

  • 标签: 肢体淋巴水肿 微波治疗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护理方案配合PU滑板对髌骨骨折功能锻炼的护理研究。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髌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消肿止痛、促进骨痂生长等药物治疗。采用WOMAC评分评价患者的膝功能。结果观察组WOMAC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改良护理方案配合PU滑板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髌骨骨折 功能锻炼 护理方案 PU滑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PML-RARa融合基因转变情况。方法本中心自2014年6月以来,共收治APL患者39例,按照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2014版),对其中23例APL患者予ATO+ATRA双诱导,联合小剂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ATO+ATR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早期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未定期化疗复发,1例患者治疗后期中枢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1.3%,开始诱导至完全缓解平均26.5±3.5天。结论双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长期生存。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糖尿病急重症患者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Ⅰ型组,n=30)与30例Ⅱ型糖尿病急重症患者(Ⅱ型组,n=30)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治疗起始用量、出院时胰岛素用量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Ⅰ型组与Ⅱ型组糖尿病患者出院时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7±0.3)U/kg,起始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6±0.1)U/kg,差异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组急重症患者的起始平均胰岛素用量(0.6±0.1)与Ⅰ型患者的起始用量(0.6±0.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与Ⅱ型组糖尿病患者出院时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2±0.9)mmol/L、(7.9±2.4)mmol/L,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急重症患者胰岛素起始治疗时应适当加大用药剂量,以便于提高疗效,发挥降血糖效果。

  • 标签: 糖尿病急重症 胰岛素 起始治疗方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及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45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利培酮进行治疗,称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接受奥氮平进行治疗,称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起病、思维障碍及临床疗效等有明显差异。结论利培酮及奥氮平均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青少年与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治疗 利培酮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7年3月56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组。两组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用美沙拉嗪和10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转归率;黏液便、血便、腹痛、腹泻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炎症监测值。结果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液便、血便、腹痛、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炎症监测值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炎症监测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降低炎症监测值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糖尿病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蜂蛰伤早期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以本院的200例蜂蛰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局部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酸碱中和局部处理方案)与研究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评价标准细胞因子及创面情况、预后情况、脏器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细胞因子与各项创面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病死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其他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的实施可提高蜂蛰伤的处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蜂蛰伤 局部处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肺炎喘嗽、痰热蕴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肺炎喘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Z组和X组,每组各52例,Z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X组采用西医方案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Z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X组,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X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肺炎喘嗽有一定的效果,药效持久,安全性较高,还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方案 肺炎喘嗽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