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尿路感染情况及结果分析。方法采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AX4280全自动干化学尿分析仪结合。结果2012年4月—2012年5月537例被检人群中,WBC阳性占60%;亚硝酸盐阳性占60%;RBC阳性占20%;全阴性占20%。

  • 标签: 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珠海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到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P)-IgM的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5766例患者中共检出5386个MP-IgM阳性病例,阳性率为34.16%。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阳性率各为29.90%和39.95%;1、10-12月份MP-IgM阳性率超过40%;7-20及41-50年龄段的呼吸道感染者感染率在60%以上。结论MP是珠海地区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感染高发在秋冬季,且以学龄期和壮年人多见,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感染率最低。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水平等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6年入学的659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入学的新生间HBsAg和抗-HBs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女生HBsAg阳性率低于男生,城市组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组,城市组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极易在聚集性集体生活中传播,高校应对学生普及乙肝基本知识,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sAg 抗-HBs 大学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的83例RA患者(RA组)及40例非RA患者(非RA组)的血液样本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对于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的阳性率为61.45%(51/83),在RF阳性组的检出率为81.97%(50/61),明显高于在RF阴性组的检出率4.55%(1/22)。抗-CCP在RA诊断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RF(67.5%,27/40)。结论抗-CCP在RA的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是理想的血清学指标,可以通过RF联合抗-CCP提高RA的临床检测准确率。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RA)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在梅毒螺旋体检中对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梅毒患者,共86例,均给予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ELIS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检验,对比三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TRUST检出率、阳性预测率、特异性与敏感度显著低于TPPA、TP-ELISA,TPPA最高,与其它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检测霉素时,TRUST敏感度不高,而TPPA、TP-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子和抗子宫内膜抗体对女性不孕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随机在本院收集的不孕女性患者134例,作为不孕组;并选择134例正常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与正常健康者的抗精子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阳性率,对比之下分析两种物质对女性不孕症的影响。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不孕组患者的抗精子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比两组阳性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与患者体内的抗精子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阳性率有关系,对临床的检测与治疗有一定意义,可向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孕不育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体检中心1000例体检者,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为研究时段,均进行PGⅠ/Ⅱ(胃蛋白酶原Ⅰ/Ⅱ)、T-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A(糖类癌抗原)199、CEA(癌胚抗原)、AEP(甲胎蛋白)、TSGF(血浆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PGⅠ/Ⅱ、T-PSA、CA199、CEA、AEP、TSGF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康体检中进行多项TM联合检测,有效提高了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 标签: 多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健康体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ELISA)的S/CO值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试验(TPPA)检测阳性率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梅毒病例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TP-ELISA法和TPPA法分别对445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获取相对应的S/CO值和抗体效价值。结果405份TP-ELISA法S/CO值≥1的标本,经TPPA法检测确认阳性374份,阳性符合率92.35%,40份TP-ELISA法S/CO值<1的标本,TPPA法检测均阴性,阴性符合率100%,301份TP-ELISA法S/CO值≥6.0的标本TPPA法检测结果均阳性。结论TPPA法的阳性率随TP-ELISA法S/CO值的升高呈明显上升趋势,当TP-ELISA法S/CO值≥6.0时,两方法的检测阳性符合率达到100%,TP-ELISA法S/CO值与TPPA法抗体效价呈正相关,检测过程中可根据TP-ELISA法的S/CO值高低来预测TPPA确认试验结果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效价水平,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ELISA法 TPPA法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TPPA和RPR三种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得出各方法的梅毒抗体检阳性率。以TPPA为确认试验,以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为待评价方法,得出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ELISA法检测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99.7%,阳性符合率为95.0%,阴性符合率为99.7%。结论ELISA,TPPA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通过TPPA联合检测能避免ELISA检测的假阳性,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螺旋体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期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检情况。方法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100例来我院住院的肺心病急性期患者未治疗前和经两周治疗后病情稳定后的血,同时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抽抗凝血用AC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用东芝120检测D-二聚体,检测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组对照比较,肺心病急性期PT,APTT及TT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FiB和D-二聚体增多.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肺心病患者处于血栓前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检测可评价肺心病凝血状态的凤险评估。指导早期干预。

  • 标签: 肺心病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医用电子加速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其良好性能。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和检定规程,结合临床实际制订包括X射线辐射质、X射线辐射野的均整度等八项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对医用电子加速性能实施检测。结果检测人员依据检测方法方便有效的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结论该检测方法为医用电子加速临床使用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标签: 医用电子加速器 质量控制 检测设备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300名,根据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志愿者脑血管病变阳性率。结果300名志愿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达到26%(78例),其中经CT或核磁共振成像证实存在脑血管病变者达到82.1%,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对于脑血管疾病是否存在进行初筛的良好指标,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前进行干预和预防。

  • 标签: D-二聚体 脑血管疾病 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探讨分析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检值显著高于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P<0.05);大体积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检值显著高于中、小体积梗死患者(P<0.05)。结论D-二聚体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正常者生殖道样本与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样本中支原体的分离率,探讨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检的意义。方法通过采取2007年~2012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24对不孕不育夫妇,共计648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样本为观察组,设置正常生育史夫妇158对,共316例的生殖道标本为对照组,用液体培养法培养生殖道标本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脲原体(Uu)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且对其中支原体阳性夫妇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观察组中648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总阳性率达70.2%,Uu总阳性率为67.6%,对照组的316例正常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总阳性率为21.5%,Uu总阳性率19.0%,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Uu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殖道样本对强力霉素、Uu、交沙霉素、美满霉素、阿齐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7.3%,4.8%,42.2%和33.2%,对照组生殖道样本对于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0%,0%,2.9%,14.7%和17.6%;对支原体阳性的82对夫妇的治疗效果进行随机访查中,发现有27对夫妇在进行支原体清除后半年内受孕成功,成功率为35.2%。结论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支原体的检出率高,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可能是出现不孕不育症诱因之一,进行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将有助于了解不孕不育患者的病因。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检测 不孕不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衰判断指标和改良Ross标准1青岛标准的符合率、相关性及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方法将100例心衰患儿随机分为心衰组、无心衰组(以下简称A组、B组),每组各50例,另选取保健体检健康小儿50例(以下简称C组),对照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A、B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计算NT-proBNP心衰判断指标与改良Ross标准及青岛标准的符合率,确定血浆NT-proBNP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拟定心衰联合诊断标准,确定血浆NT-proBNP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可以作为心衰诊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物。

  • 标签: 心衰患儿 判断指标 呼吸困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孕妇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来我院产检并分娩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分泌物标本检测解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情况,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①200例孕妇中检出UU阳性56例、CT阳性9例,UU阳性率28.00%、CT阳性率4.50%。4例CT阳性合并外阴阴道尖锐湿疣、3例UU阳性合并外阴部梅毒、3例UU阳性伴CT阳性,4例UU阳性合并滴虫性阴道炎,3例UU阳性合并霉菌性阴道炎。②79例合并炎症患者中UU阳性51例、CT阳性7例,合并炎症患者UU阳性率64.55%、CT阳性率8.86%显著高于不合并炎症患者UU阳性率4.13%、CT阳性率1.65%,且差异显著(P<0.05)。③胎膜早破者UU阳性率42.11%显著高于无胎膜早破者UU阳性率28.17%,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结果分析发现合并炎症者UU、CT阳性率较高,且UU及CT感染后不良妊娠风险增加,要提高警惕。

  • 标签: 孕妇 宫颈分泌物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CLIA)仪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值COI大于1时,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价值,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为临床提供应用参考。方法收集本院COBASE602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COI大于1的阳性标本100例,全部标本进行HISCL5000检测,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的结果为标准确定真、假阳性。结果100份COBASE602阳性标本经TPPA法检测阳性标本95例,阴性5例,阳性符合率95%;100份阳性标本经HISCL5000检测阳性标本96例,阴性4例,TPPA法复检阳性符合率97%。结论在本实验室COBASE602和HISCL5000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均存在一定假阳性,COBASE602梅毒抗体结果1≤COI≤7的阳性标本有较高的假阳性率,需进行TPPA复查;HISCL5000梅毒抗体结果1≤COI≤3的阳性标本有较高的假阳性率,需进行TPPA复查,以防止梅毒的误诊,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体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在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自身抗体检的诊断意义,旨在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随机筛选20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A组,B组(n=100)则为健康人群。将2组的ANA、APF、AKA、anti-Sa、anti-CCP阳性检出率、联合自身抗体的特异度与灵敏度予以分析与对比。结果A组的ANA、APF、AKA、anti-Sa、anti-CC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不同联合自身抗体的灵敏度高于AKA抗体(P<0.05);不同联合自身抗体与AKA抗体的特异度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自身抗体检有利于诊断出早期病情状况,阳性检出率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标签: 自身抗体 ANA 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