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与预后和感染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时的PCT和CRP水平,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两种指标比较,同时行细菌培养,分析致病菌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肺炎患者治疗前PCT和CRP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RP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以明确诊断老年性肺炎,同时可以反应细菌感染的类别,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 标签: 老年肺炎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在烧伤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观察组)及65例烧伤非脓毒症患者(对照组)血清降钙素检测结果,并将两组患者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应该长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此早期预测烧伤浓毒症的发生。

  • 标签: 降钙素原 烧伤 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与小儿脓毒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3例小儿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视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同时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我院对两组儿童均进行血清降钙素检查,并对两组儿童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含量均在2.0ng/mL以上,血清降钙素含量在2~10ng/mL的患儿占总体的79.37%,而对照组正常儿童的血清降钙素含量均低于2.0ng/mL,血清降钙素低于0.5ng/mL的健康儿童占总体的65.00%。研究组患儿的PCT阳性率、hs-CRP阳性率以及WB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血症的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其能直接反映出患儿病情的轻重。

  • 标签: 降钙素原 小儿脓毒血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保存环境、不同温度状态、不同湿度状态以及不同人员接触频率影响下,塑包装物品灭菌后保存时间的差异性。方法通过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方式对塑包装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研究在不同环境状态下塑包装物品灭菌保存时间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其阳性数与阴性数。结果存放于急诊科环境以及外科环境下塑无菌包装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细菌生长问题,存放于供应室环境下的塑无菌包装未出现细菌生长问题。结论通过对塑包装物品包装环境指标进行合理控制的方式,选取合理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提供科学的保存环境、严格控制人为接触污染,均能够有效提高塑包装物品灭菌后保存时间。

  • 标签: 纸塑包装 物品 灭菌 实验 细菌生长 原因 时间 对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与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评估及生存随访的病例30例。收集治疗前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进行相关抗体的标记。结果3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80.0%),T细胞淋巴瘤3例(10.0%),Burkitt淋巴瘤1例(3.3%),分型不确切2例(6.6%)。I期和II期的患者25例(83.3%),III期和IV期的患者5例(25.2%)。单因素身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240U/L(p=0.000),AnnArbor临床分期≥III期(p=0.020),IPI指数≥2(p=0.020)及初次治疗未达CR(p=0.000)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后行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观察腰良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23例良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21~64岁,平均42.9岁。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根性症状、马尾症状。结果术后随访6~107个月,平均39.1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显著改善20例,其中2例会阴部及下肢轻度麻木,1例下肢肌力改善差。病理证实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节细胞瘤、血管瘤和等。结论腰椎管内良性肿瘤因累及部位、节段和病程而表现差异较大。MRI是明确诊断、指导手术的最佳影像学方法。手术切除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率低。

  • 标签: 良性椎管内肿瘤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顺德容桂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的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使用标准化点刺液对近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52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实验,其中季节性鼻炎267例(50.6%),常年性鼻炎261例(49.4%)。结果皮肤点刺实验阳性反应率为91.3%;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5.7%,前三位的依次为粉尘螨(72.3%)、户尘螨(69.5%)和蟑螂(48.3%)。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为33.8%,前三位的依次为海蟹(24.2%)、混合贝类(20.1%)和虾(18.4%)。结论尘螨和蟑螂是导致顺德容桂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最主要过敏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的征象特点,以对发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患者46例,采用GE双层螺旋CT平扫+强化检查诊断。结果本组患者有不同的积液量、不同的积液类型,胸膜等部位有较为明显的病变,28例患者为恶性胸腔积液,其余均为良性积液。全组患者有不同程度肺组织损伤。结论螺旋CT扫描下可较为清晰地观察到患者体内积液量、积液性质及胸腔病变特点、胸腔体积、病灶组织变化等等,对胸腔积液及肺癌的治疗诊断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螺旋CT 原发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期望寻找出膜性肾病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本实验采用HPLC-ESI-MS/MS技术研究发膜性肾病的尿液蛋白质谱特点,并与健康人尿蛋白谱进行比较,筛选出膜性肾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与正常人的比较,找出8种差异蛋白。结论血浆铜蓝蛋白、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α-1B糖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39有可能成为膜性肾病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原发性膜性肾病 尿蛋白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分布及各年龄段分布特点,为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AnalyticGmbh生产的AllergyScreen过敏诊断试剂盒对705例诊断为过敏性疾病或可疑过敏性疾病患者检测人血清中过敏,统计各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不同过敏分布情况。结果705例患者,阳性345例,男女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前三位过敏分别是户尘螨、牛奶、猫毛皮屑,婴儿组前三位分别是牛奶、猫毛皮屑、鸡蛋白,幼儿组前三位分别是牛奶、猫毛皮屑、户尘螨,3-8岁组前三位分别是户尘螨、牛奶、狗毛皮屑,8岁以上组前三位分别是户尘螨、屋尘、虾,不同性别组过敏原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大部分单种过敏原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户尘螨、牛奶、猫毛皮屑是佛山地区主要过敏,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过敏越复杂。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PCT)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83例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入院时及入院后1、2、3、5、7d分别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记录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院内感染率;并对其预后进行评定。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CT值在2、3、5、7d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在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院内感染率等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危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可作为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危重症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院内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菌血症154例患者。体温大于38.5℃时进行抽血化验血清降钙素的含量,同时进行血液培养。比较菌血症患者的入院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血培养入院时和第5天的细菌阳性率,入院时所有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患者的菌血症确诊率。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患者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25例最终被确诊为菌血症。菌血症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5.6%,血培养阳性率为27.2%。第5天的血培养细菌阳性率为44%。所有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对菌血症的确诊率93.0%。治疗后24小时血清降钙素含量较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含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对于早期菌血症患者的诊断灵敏性高,而且可以反映病情的转归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克隆编码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重组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依据。方法PCR扩增人GM-CSF基因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入融合蛋白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PCR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重组质粒经PCR、限制性内切酶及DNA测序证实构建成功;且诱导后能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PET-GMCSF嵌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PET-GMCSF蛋白,为进一步研究GM-CSF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细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诱因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细菌组(BAC组)和对照组(CON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的差异,分析BAC组患者降钙素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BAC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7.8±1.2ng/mL,CON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2±0.3ng/mL,BAC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显著高于CON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BAC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0.402,P<0.05)。结论细菌致COPD急性加重期降钙素显著升高,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诱因患者,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是目前儿科最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皮炎及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患儿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学习、生活质量、家庭经济和家长工作以及患儿的身心健康1。过敏皮肤点刺试验主要是针对反复出现过敏症状的患儿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而又具有较高特易性的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发现和明确诱发病症的原因,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之接触2。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儿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发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年龄、透析龄、超滤率、Kt/V、干体重方面的差异。方法对2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调查,按发病分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慢性肾炎组患者的年龄以及开始透析年龄较高血压病、糖尿病组明显较低,而透析龄相对明显较长。糖尿病组患者的干体重较慢性肾炎组明显较高。结论慢性肾炎患者进入透析的平均年龄较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压肾病早。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龄较短。

  • 标签: 血液透析原发病开始透析年龄 透析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肺癌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100例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每日的体温、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比较依据传统炎症指标和PCT指导下肺癌术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感染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9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5例(5.4%)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试验组(PCT指导组)和对照组(传统指标指导组)在年龄、性别、术后体温变化情况和SSI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发生感染者与未发生感染者术后各时段WBC、CR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者术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钙素可作为早期识别肺癌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从而优化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手术部位感染 肺癌术后 抗菌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纤维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临床监测方法多样。纤维蛋白的准确测定在凝血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降钙素检测在发热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检测患有细菌感染(A组)、病毒感染(B组)、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细菌感染(C组)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D组)患者各40例。再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0例健康人。患者各种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为实验组,健康检查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细菌组以及红斑狼疮伴感染组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红斑狼疮以及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细菌组以及红斑狼疮伴细菌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能够提高对发热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红斑狼疮伴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发热性疾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清降钙素检测联合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采取血清钙素的650名患者中选取324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回顾性的分析患者进行血培养以及细菌培养的相关临床资料。使用电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使用手工方法鉴定病原菌,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血清降钙素0.5ng/mL是判断阳性的主要标准,血清降钙素检测对血培养诊断结果的敏感程度为77%(24/31),特异度为40.9%(56/137),阳性预测值为28%,阴性预测值为92%。实验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68%(222/324);190名患者进行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8.9%(36/190)。结论应用血清降钙素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操作比较简单快速,能够作为常规实验检测的常用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血清降钙素原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