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呼吸衰竭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体化舒适护理,观察2组并发症,评价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P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个体化舒适护理 并发症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为例,对镇静镇痛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5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5例加强镇静镇痛护理,进一步对比探讨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通气患者采取镇静镇痛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镇静镇痛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需院内转运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转运时间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安全转运 预见性护理 转运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1-2023.1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血栓、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比较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R、HR、LVE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LVEF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呼吸力学指标与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体位护理对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收治ICU住院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ICU体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体位护理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儿,以护理方法的选择分为 40 例观察组和 40 例对照组,分别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动脉血样分压 PaO2 及血样饱和度 SpO2 的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患儿 PaCO 2 、 PaO 2 、 SpO 2 等数据非常接近, P>0.05 ,护理后两组患儿 PaCO 2 有所降低,而 PaO 2 和 SpO 2 明显升高, P<0.05 ,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表明护理效果更好, P<0.05 。 结论: 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新生患儿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稳定病情,促进恢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重症肺炎患者总计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CP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5d、14d,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症肺炎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标,缩短病程并控制感染,减少抗生素,值得应用。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纤维支气管镜 重症肺炎 临床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重症肺炎患者总计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CP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5d、14d,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症肺炎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标,缩短病程并控制感染,减少抗生素,值得应用。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纤维支气管镜 重症肺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施行ICU体位护理对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效果。方法: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搜集87名,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期间,随机分组,针对所行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的41例常规组病例样本与所行方案为体位护理的46例体外组病例样本,通过病原菌、X线片、临床症状观察确定VAP发生率,行以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估的比较。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体位组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同比于常规组,呈现出更优趋势(P<0.05)。结论:在ICU对机械通气患者施行ICU体位护理可减少VAP的发生,同时可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ICU体位护理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发病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01-06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21年07-12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方法,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疗效。方法我院74例2016.2至2018.2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振动排痰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的总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心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的总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和心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相似,P>0.05。结论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疗效肯定。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振动排痰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与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近期收治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实验组的HR值、Pa02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LVEF值、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常规方法 ICU 重症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根据呼吸过滤器作用及机械通气原理,研究呼吸过滤器在机械通气治疗中放置不同位置对患者呼吸道状况的影响;方法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内接受呼吸机治疗的危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常规将过滤器放置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螺纹管连接处,观察组将过滤器放置呼吸机呼气出口端与呼吸回路间。通过放置不同的位置,在第2天、第5天、第8天对过滤器过滤膜的细菌培养、痰液细菌培养、CPI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相关的VAP(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研究分析,探寻呼吸过滤器放置的合理位置。结果 观察组第2天,第5天及第8天过滤膜及痰液细菌培养阴性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第8天培养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第2天,第5天及第8天CP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呼吸机呼气出口端与呼吸回路间放置过滤器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避免呼吸回路受污染,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过滤器 机械通气 不同位置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膈肌最大吸气振幅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综合ICU机械通气需要脱机拔管患者共92例作为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n=46例)和撤机失败组(n=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两组患者的TPIAdia、呼吸浅快指数(RSBI)、膈肌增厚分数(TFdi)评分。结果 撤机失败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qSOFA评分高于撤机成功组(P

  • 标签: []膈肌最大吸气振幅 ICU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仰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80例(2021.10-2023.10)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数字分组,比较对照组(仰卧位)、观察组(俯卧位)的疗效。

  • 标签: 仰俯卧位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18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9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改善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呼吸机肺炎、胃潴留、高血糖、误吸、鼻咽部黏膜糜烂、腹胀、腹泻等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中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稳定提升营养水平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护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