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GID)是肿瘤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根据临床症状,PGID可分为术后胃瘫、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呃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便秘和术后腹泻6类。据报道,我国PGID的发生率为9%~20%。由于本病的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因此常延误肿瘤后续治疗。

  • 标签: 肿瘤术后 胃肠功能障碍 中医 临床 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辨证用药或联合西药治疗对中国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OVID、Embase、CNKI、VIP、CBM、WanfangData、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15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1556例患者。其中,关于总有效率指标评价的文献有25篇,包括9个单用中医辨证用药组,16个中医辨证用药联合西药组;关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指标的文献有23篇,包括9个单用中医辨证用药组,14个中医辨证用药联合西药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指标评价:中医辨证用药联合西药组优于单用西药或中成药组[OR=1.79,95%CI(1.23,2.60),P=0.003];单用中医辨证用药组与单用西药或中成药组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OR=1.40,95%CI(0.90,2.19),P=0.13]。②LVMI指标评价:中医辨证用药联合西药组优于单用西药或中成药组[MD=-4.67,95%CI(-8.48,-0.87),P=0.02。③不良反应指标评价:中医辨证用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西药或中成药组低[OR=0.31,95%CI(0.12,0.76),P=0.01]。结论:中医辨证用药与西药联合用药组在逆转左室肥厚方面要优于单用西药或中成药组。由于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差,且样本量较少,上述结论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证实。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肥厚 中医辨证用药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消癥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5个主要的电子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英文数据库:Medline、CENTRAL),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16年7月。筛选纳入并Meta分析活血消癥中药治疗DN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结果:活血消癥中药对于改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quantitativetestof24hurinaryprotein,24hUTP)(MD=-0.08g,95%CI=[-0.13,-0.03],I^2=0%)和中医证候积分(MD=-3.82,95%CI=[-4.84,-2.79],I2=0%)疗效优于ACEI/ARB类药物。对于SCr和BUN的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消癥中药降低DN患者24hUTP和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ACEI/ARB类药物。

  • 标签: 活血消癥中药 糖尿病肾病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基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时间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评分、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血清NO、内皮素-1(ET-1)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PRA、AngII、ALD、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具有降压效果,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肾素 醛固酮 血清NO 内皮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