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失眠症患者对其平均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0)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平均睡眠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PSQ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PSQI评分为(4.26±1.24)分,6个月评分为(4.43±1.36)分,明显低于该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平均入睡时间为(1.20±0.24)h,平均睡眠时间为(4.62±0.49)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失眠症患者效果优良,可明显延长其平均睡眠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症高压氧平均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对我院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并着重对10年的平均住院日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采取以平均住院日为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可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介绍了我院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措施。

  • 标签: 平均住院日 目标责任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院感控制、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1月收治的 160例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 8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干预效果,包括院感发生及护患纠纷发生变化。结果:研究组院感发生 2.50%,低于对比组的 16.2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 2.50%,低于对比组的 17.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院感控制、护患纠纷的影响较大,可有效减少院感及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院内感染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院感控制、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60例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8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干预效果,包括院感发生及护患纠纷发生变化。结果研究组院感发生2.50%,低于对比组的16.2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2.50%,低于对比组的17.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院感控制、护患纠纷的影响较大,可有效减少院感及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院内感染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无对照品或者指示剂的羟丙基-倍他-环糊精的平均取代度的快速、专属、简单的核磁共振氢谱方法。方法BrukerAVANCEIII600MHz核磁共振谱仪,在25℃、以重水为溶剂、观测频率600.137MHz、谱宽4200Hz、90度脉冲宽度10.06μs、脉冲延迟时间1s、采样时间3s、高斯增宽因子0、线增宽因子0.2和采样次数64次的条件下采集试样的氢谱。结果分别对5.3-4.85ppm(葡萄糖环上的氢)和1.2-1.0ppm(羟丙基上的甲基氢)的积分面积比,测定的重复性实验的RSD为0.08%(n=6)。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对照品或者指示剂的情况下,核磁共振氢谱法,可以用于羟丙基-倍他-环糊精的平均取代度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 标签: 核磁共振 羟丙基-倍他-环糊精 取代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缩短平均住院日与提高病床使用率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病案管理科登记的出院病人信息进行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常规住院日管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逐步采用尽可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方式进行病床管理),探析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方法,并分析在缩短平均住院日后病床使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结果:较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实施常规住院日管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病患平均住院日缩短、医疗机构的每日床位成本便会下降、病床使用率提升,医院经济效益提高(P<0.05)。结论: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可以增加病床周转,使得病床能够更多地利用,从而提高病床使用率。此外,随着患者住院天数的缩短,医疗机构的每日床位成本便会下降,可降低医疗机构的成本支出,提升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间期体重增长控制效果。方法对社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期体重增长不达标的28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管理组和非管理组,管理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相比效果显著(p<0.01)。结论社区管理对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间期体重增长效果明显。

  • 标签: 血透患者 社区管理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三年来剖宫产上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2533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疤痕子宫为剖宫产指证的比率明显升高。结论1、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及时纠正一些错误观念,积极推行无痛分娩、导乐分娩,让产妇消除临产紧张情绪,合理控制剖宫产指证,达到逐步降低剖宫产的目的。2、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孕期宣教,减少妊娠合并症,并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分娩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

  • 标签: 剖宫产率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的有效手段。方法综合分析全国各地剖宫产指征情况,寻找剖宫产上升原因。结果剖宫产上升与剖宫产指征结构比产业化相关。结论降低剖宫产需要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剖宫产率上升原因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剖宫产术的指征,近年来剖宫产上升原因有科学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手术指征比例的上升,我们应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提倡自然分娩,同时提高我们产钳助产、臀位牵引助产、胎头吸引器等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术 剖宫产指征 相关因素
  • 简介:群众看病就医去大医院,图的就是大医院医疗设备齐全,医生经验丰富,但是多做检查就可以降低误诊吗?一项来自《临床误诊误治》杂志长达10年的研究得出了否定的结论。该杂志主编陈晓红研究团队对2004年至2013年的3万多篇标准误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年度误诊基本在27%到31%之间波动。

  • 标签: 误诊率 《临床误诊误治》 看病就医 医疗设备 统计分析 误诊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6年间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婚检下降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5年9月2209例产妇,共有新生儿2236例,分析产妇婚检情况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结果共有新生儿2236例,婚检降低与出生缺陷发生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缺陷为多发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随着围孕期保健的普及,可以有效避免缺陷胎儿的出生,使得婚检对于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并无绝对相关性,但是婚前检查的完善性可有效预防孕期胎儿缺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出生缺陷 婚检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遵义市2014年公立医疗保健机构和民营医院剖宫产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和前瞻性方法相结合。结果民营医疗机构剖宫产76.8%,公立医疗机构剖宫产42.7%;民营医疗机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为42.8%,公立医院非医学指征剖宫产19.8%;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中胎儿因素和疤痕子宫占剖宫产总数的21.79%,占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的57.51%;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中怕疼痛剖宫的占40.37%,其次是想缩短产程生得快剖宫的占16.46%。结论民营医院总剖宫产明显高于公立机构,民营医院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也明显高于公立机构。导致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中以胎儿因素和疤痕子宫为主要原因,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以怕疼痛和想生得快为主要原因,提示为了降低剖宫产孕期加强预防和纠正胎儿因素,减少疤痕子宫因素,加强对孕妇宣教,正确认识分娩的全过程至关重要。

  • 标签: 剖宫产 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9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分娩过程中体位的不同分为两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自由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常规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初产妇选择分娩体位的过程中,自由体位分娩的运用可以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缩短初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具有理想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分娩产程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tic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诊治的ITP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对ITP患者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CR(大血小板比率)的参数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MPV、PDW、P-LCR血小板指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Plt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lt、PDW、P-LCR在不同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PV、Plt、PDW、P-LCR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为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平均容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平均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240例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男性124例、女性116例,年龄45-75(60.5±8.5)岁。均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分析24小时平均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24小时平均脉压<60mmHg的患者相比,24小时平均脉压≥60mmHg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24小时平均脉压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