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由于认识到美国的经济安全与美国以外的世界能源资源有密切的联系,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定期开展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的世界油气资源评价。近20年来,已发表了四次评价报告(Masters等,1984,1987,1991和1994)。表1总结了这些评价结果(包括美国在内)。

  • 标签: 美国 世界 经济安全 资源 USGS 评价结果
  • 简介:连续型油气藏是指空间分布范围巨大、没有明确的边界且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水柱压力的石油或天然气聚集。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地质调查局基于FORSPAN模型的连续型油气聚集资源评价中的一些基本概念。FORSPAN提供了未来30年预测内潜在可增储量的一种评价策略,强调“连续型”油气聚集由一系列油气充注单元组成,所评价的连续型油气聚集或类比对象的油气充注单元的产量数据是预测潜在可增储量的基础。实际上,生产数据依据经验可视为油气地质储量与“采收率”之积。

  • 标签: 美国地质调查局 油气藏评价 连续型 油气聚集 地质储量 油气充注
  • 简介:叙述了用来评价非常规天然气系统(还可定义为连续气藏)的概念。连续气藏差不多独立于水柱而存在,且与气体在水中的浮力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不能按下倾水面所划分的单个可数油田或油藏来代表。基于这些原因,根据估算未发现的不连续油藏的规模和数量的传统资源评价方法不能应用于连续气藏,而需要专门的评价方法。非常规天然气系统(也称连续气藏)包括煤层甲烷、盆地中心气、所谓的致密气、裂缝泥岩(和白垩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随地质环境的不同,深盆气和微生物气系统可以是连续气藏,也可以是非连续气藏。采用了两种基本的资源评价方法来评价连续气藏。第一种方法基于对天然气地质储量的估算。通常将天然气地质总储量的体积估算值与总采收率值结合起来使用,以便将评价范围从评价沉积岩中的天然气储量缩小到预测储量增加的潜力;第二种方法基于连续气藏的生产动态,如以经验为主的气井和气藏生产模型所反映的那样。在这两种方法中,生产特征(而非天然气地质储量)是预测储量增加潜力的基础。

  • 标签: 非常规天然气系统 资源评价 原始地质储量 天然气水合物 深盆气 动态评价
  • 简介:位于挪威北海西南的Ekofisk裂缝性白垩油藏通过注海水已经成功地开采了30多年。在2004年结论性研究中,把注空气评价为除了水驱二次采油以外的另一种油气开采方法。在欧洲委员会的资助下,Ekofisk油田拥有者与欧洲一流研究院和一个承包商合作,共同研究注空气作为有成本效益的IOR方法的潜力。通过筛选研究、广泛的室内试验、油藏模拟、处理设备设计和项目可行性评价,为深入了解裂缝性轻油油藏注空气工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可行性评价 注空气 IOR 白垩 大油田 Ekofisk油田
  • 简介:随着石油行业的飞速发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市场的竞争将是最大垄断型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面临的战场。同时,竞争特点和趋势也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在近两年,随着油价的连续增长,石油公司正在持续增加勘探和开发的投资。因此,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市场出现繁茂的景象。然而,在该领域如此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幸运的是出现了一种评价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公司国际竞争性及其评价指标。本文的目的是试图使这样的间断更趋于完善。本文首先试图设定国际竞争性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竞争特点和趋势含义的界限,第二,说明石油地球物理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含义。最后,提出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行业 评价指标 竞争性 国际竞争能力 石油公司
  • 简介:无论是油气生产者还是油气消费者,了解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位置和数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Youngquist(1997)是这样分析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的重要性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在这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能源是开发利用其他自然资源的钥匙。没有能源,工业的轮子就不会转无论是油气生产者还是油气消费者,了解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位置和数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Youngquist(1997)是这样分析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的重要性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在这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能源是开发利用其他自然资源的钥匙。没有能源,工业的轮子就不会转动,所有金属都无法开采和冶炼。

  • 标签: 油气消费 估价 能源资源 世界 油气生产 油气资源
  • 简介:随着油井设计和开采技术的进步,致密油藏(绝对渗透率低于1mD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结合使用长水平井钻井技术与多段水力压裂技术(多段压裂水平井),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油藏一次采油的产量。然而,这类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很低,油井很难维持较高产量,因而在开发达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适合的EOR技术。文中研究了致密油藏CO2混相驱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技术。有关这两项提高采收率采油技术在常规油藏中的应用,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对于致密油藏来说有效的EOR方案设计要复杂的多。这些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裂缝参数(例如裂缝半长、导流能力、裂缝方向[纵向vs.横向])的合理选取、生产井和注入井的裂缝分布以及每口井及其每个井段的作业条件等。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EOR方案是对生产井和注入井都开展多段水力压裂作业,而且各水力压裂段错开,以便延缓注入流体的突破时间,进而提高驱扫效率。对于一组确定的参数,都要开展组分模拟,研究CO2段塞的大小、水气比和周期长度等对开采效率的影响。然后把上面所讲的EOR技术能够实现的采收率与相应的基准情形(一次采油和注水开发)采收率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藏水气交替驱采油可以把石油采收率提高约20%。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水气交替注入 CO2混相驱 一次采油 开采技术 动态评价
  • 简介:在压裂施工中由于施工排量、液体粘度及砂比的变化导致沿程摩阻和液柱重量的变化,往往致使地表压力波动较大,难以准确判断裂缝延伸情况,并使压后分析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文章介绍了如何运用压裂施工的井下压力,分析、判断裂缝延伸情况,并采用GOHFER2000全三维压裂软件进行拟合分析,获得裂缝几何参数和形态。

  • 标签: 井下压力 压裂 拟合 压裂软件
  • 简介: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只与特定背景条件下形成的部分层间氧化带有关,铀元素沉淀富集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其附近,该区域是地球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氧化与还原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铀成矿作用来说,氧化作用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采集目的层相同岩性在正常氧化带和正常原生带的样品,分析其铀含量比值,间接反映氧化作用使铀从围岩中带出的能力;铀是否成矿主要取决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还原障的还原能力。参照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划分原则,岩石还原能力可划分为:强还原能力C有机>0.3%;中等还原能力C有机=0.05%~0.3%;弱还原能力C有机<0.05%三个等级。以反映岩石还原能力的有机质含量为横坐标,以0.05%、0.3%分别作为划分弱中、中强还原能力的分界线;以反映氧化作用效果的U氧化/U原生为纵坐标,以0.5、1分别作为氧化作用效果好与较好、较好与差的分界点;划分层间氧化带边界类型为9类;根据不同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边界类型的成矿潜力差异,可作为对目标区进行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潜力评价的依据。

  • 标签: 层间氧化带 铀矿 成矿潜力 边界类型 评价依据
  • 简介:2002年4月10~12日,加拿大天然气潜力委员会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卡尔加里组织了“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专题讨论会,对资源评价中正在进行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讨论。美国地质调查所和加拿大天然气潜力委员会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差异很大,例如,美国地质调查所对加拿大远景区资源量的估算结果仅相当于加拿大天然气潜力委员会估算结果的20%。对已确定的勘探远景区进行评价时,主要问题是确定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或油田规模以及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对未发现的理论上的远景区进行评价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正确评价勘探风险。对已确定的远景区进行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在发现程序模拟和贝叶斯分析中应用迭代史模拟。对理论上的远景区进行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在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勘探风险的事后研究中必需标定勘探风险参数。非常规油气藏一般含有大量的油气地质储量,这种远景区的评价主要涉及可经济开采的油气地质储量的工程评价。规划在2004年召开下一次油气资源评价专题讨论会。届时将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远景区内拥有高质量资料的试验区进行评价

  • 标签: 远景区 勘探风险 地质调查 油气地质 拟和 油气藏
  • 简介:油气输导体系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惠民凹陷商河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其输导体系空间配置构成4种模式:砂体—断层—砂体、砂体—断层—不整合、砂体—火山锥以及砂体—断层—火山锥;该区主要发育的是阶梯型输导体系分布组合,以断裂、骨架砂体共同构成的运聚体系呈阶梯型输导,导致油气爬坡运移、单层系成藏。

  • 标签: 油气输导体系 断层 油气运移特征 商河地区 惠民凹陷
  • 简介:鄂南油田生产层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砂岩储层,普遍采用水平井套管固井完井加大型压裂进行有效开发。为提高水泥环承受大型压裂对其的冲击力和水泥环的完整性,水泥石不仅要有很好的强度,还要有较好的弹塑性。为此,研制开发了弹塑性材料MFR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测试,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出MFR合理加量为1%~3%,优化了弹塑性水泥浆体系配方。形成的水泥石弹性模量适当,抗折强度高(断裂韧性可增加44.8%),综合性能满足水平井固井要求。该水泥浆体系在鄂南HH73P92井Φ139.7mm生产套管固井中进行了应用,通过变密度测井检测结果显示,固井质量良好。

  • 标签: 致密储层 水平井 固井 弹塑性 水泥浆体系
  • 简介: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储集层存在岩类多、物性差异大,敏感性强,地层压力系数分布范围广、变化大等问题。为降低修井作业中压井液对储集层的伤害,提高修后复产效果,根据凝析气藏特征和不同开发阶段修井作业储集层保护的需要,相继研制了无固相有机盐、防水锁树脂、暂堵型凝胶三种压井液体系。通过实验评价,性能均满足并优于《SY/T5834-2007低固相压井液性能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要求。累积应用62井次,气井修后总体复产率高于85%。结合压井液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确定了三种压井液体系的适应范围。以地层压力系数及孔渗大小为横、纵坐标轴,建立了压井液的技术界限模版,实现了压井液体系的集成。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凝析气藏 压井液体系 研制应用 集成
  • 简介:铀矿地质勘探属核工业体系的一个部分,而勘探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业已受到广泛关注,西北部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的主要靶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深化对过去地质勘探遗留废渣和对今后勘探环境问题的认识、防范更显重要。本文通过对西北铀矿地质勘探历史回顾,提出了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简单介绍了一些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 标签: 铀矿地质勘探 环境影响 核工业 西北地区 废渣
  • 简介:从1977年起,英国石油公司(BP)开始执行统一评价和论证远景圈闭的计划。此后远景圈闭的评价方法有了很大变化,而预测精度也在改变。在开始阶段只有中等成功的预测精度,其间低估成功概率的倾向不足以补偿高估油气体积的倾向。后来BP对上游组织机构进行了扁平化和分散化改革,勘探策略随之调整为关注具有较大储量预期的少数较大投资机会。有关结果表明,提交的储量确实达到了较大的预期,而且预测精度也有相应的提高,但这是以较差的风险和储量预测结果为代价的,而在风险储量层次,它们几乎完全相互抵销。预测精度的其他问题还有:对最大风险的目标圈闭预测成绩较愁,以及在烃类相态不确定的地区存在偏好油的倾向。然而上世纪90年代预测成绩的最重要方面是有很高的总体精度,而且是在评价方法的统一性下降的情况下取得的。评价方法的不一致源于权力下放的组织结构。虽然评价预测程序在细节上可以有差别,但BP通过在不同业务单位间共享信息和经验的若干运作机制,取得了评价内容的基本一致。

  • 标签: 英国石油公司 风险 预期 储量 预测精度 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