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遵循库贝尔卡·芒克(KubelkaMunk)方程式,现已广泛应用于纸张、金属、陶瓷、织物等的直接分析,也适用于文物的无损分析研究,此方法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虽刚刚起步,但前景广阔.

  • 标签: 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FORS) 传感器 文物 无损分析 鉴定
  • 简介:近年新发现的叶笙叶子旧藏《龙门百品》全拓,选本朝代混杂,含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及武周诸朝,且全是小件,但纸质、大小及捶拓手法一致,拓工精良,应为同一时期所拓。选本似在关百益选拓魏刻百品前后。其中隋大业六年黄暾及大业十年女弟子文造天尊像一龛两则造像题记拓本,表明龙门石窟有两品隋代天尊造像,黄暾一品也并非出自四川绵阳。它对龙门石窟这一佛教圣地的佛道之争,乃至"三教合一"趋势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该两品早年被盗凿或破坏,拟将之作为一个美术考古课题,寻找查对遗痕。

  • 标签: 道教 造像题记 黄法暾 女弟子文
  • 简介:众所周知,铅同位素分析在考古领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它的原理是,用铅同位素的比值,如^207Pb/206Pb,208Pb/^206Pb等等,来分析和比较含铅的各种物质,以确定材料的来源等。有学者用此方法来分析后青铜时代埃及的铅矿、眼脸粉、铅金属、铜金属和铜合金、颜料(包括埃及蓝和绿釉料)、玻璃和彩陶等,取得了好结果。

  • 标签: 铅同位素 青铜时代 埃及 材料 铜合金 金属
  • 简介: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吐蕃 观音信仰
  • 简介:2004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年.由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旧石器时代大展"2004年3月30日在法国的首都巴黎正式开幕.应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德伦莱(HenrydeLumley)教授的邀请,中国方面有8位学者访问法国,参加开幕式.

  • 标签: 中国 旧石器时代 郧县人遗址 历史文物
  • 简介:为了研究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应用概率的方法,以结构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概率的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现状分析与实验数据,在一定烈度下计算各种破坏状态等级中每一种破坏状态出现的概率,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应为概率最大的地震破坏状态,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程度。并对经受过汶川地震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古建筑进行了验证,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将提高木构古建筑震害预测的准确性,为古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 标签: 木构古建筑 地震 评价方法
  • 简介:为了寻找适合博物馆检测要求的NO2测定方法,选择分子筛为填充担体,TEA与DEA为复配吸收剂,采样管柱长为5cm,管径为5.5mm,采样流速为100-160ml/min,建立了固体主动采样.经与常规溶液和仪器法测定结果比较,三种采样测得的NO2浓度在精密度和总体均值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可比性.它们之间的回归直线关系存在,可用于环境现场二氧化氮的检测.

  • 标签: 二氧化氮检测 固体主动采样法
  • 简介:由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12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学,此次中法合作培训班得到国家文物局和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承办。

  • 标签: 中国博物馆 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班 管理技能
  • 简介:河南叶县许灵公墓出土的透空蟠虺纹饰件结构高度复杂,有多种纹样对称组成。经用多种科技手段检测,确证其为铸态的高锡青铜合金,由失蜡整体铸成,未见铸接、焊接痕迹,其铸作年代为公元前547年或稍后。这一研究再次证明了失蜡是先秦铸师的重大科技创造,所谓中国青铜时代“没有失蜡铸造的器例”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 标签: 失蜡法 许灵公墓 青铜饰件 蟠虺纹
  • 简介:古代墓葬壁画颜料中的胶结材料成分研究是国内外考古界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研究针对我国北方公元5世纪墓葬壁画中红色、黑色和黄色壁画颜料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对样品中的狗胶原蛋白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色干燥壁画颜料中含有狗胶原蛋白,含量为7.328mg/L,而黑色、黄色和红色湿润壁画颜料中均未检测到狗胶原蛋白成分。利用ELISA成功检测出我国古代壁画颜料中胶结材料成分。该检测方法可以直接、快速检测古代壁画胶结材料中动物胶原蛋白的种类。

  • 标签: 古代墓葬壁画 胶结材料成分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简介:2月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筹)协办的“国宝法兰西之旅——赴‘中国文化年’文物展览汇报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潘震宙、副馆长姜丰义和法国驻华大使高毅、驻华大使馆艺术专员白尚仁等出席开幕式。本展览分为成果展示和精品文物展示两部分,成果展示部分展出了70余幅“中国文化年”在展出时的盛况;

  • 标签: “中国文化年” 文物展览 法国 汇报展
  • 简介:自《敦煌古医籍考释》将《辅行诀脏腑用药要》收录其中后,一大批中医医史文献学者认定该书出自藏经洞,源于陶弘景。但从《辅行诀》一书一以贯之的五脏五味补泻、五行五味互含等主体学术思想考察,《辅行诀》不可能是源自陶弘景的藏经洞遗书。

  • 标签: 《辅行诀》 辨伪 学术思想
  • 简介:盛唐时期,敦煌华造像在敦煌华信仰与华思想的影响下,正处于从题材到布局的全方位探索创新时期。第46窟的佛教造像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第46窟充分采用了塑、绘结合的艺术手法,其中的佛教造像主要集中在华龛、七佛龛及涅槃龛三大佛龛之内。从华信仰以及修实践的角度来看,礼拜七佛可以看作法华修实践的一种“前行”方便,而了解大乘涅槃思想有助于深入领会《华经》所说的诸实相。本文认为,第46窟三个佛龛造像的布局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浓郁的华思想。

  • 标签: 法华龛 七佛龛 涅槃龛 法华思想
  • 简介:评估室内金属文物腐蚀情况的方法有金属挂片、电量缩减法、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光学法、电阻测量(ER)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电阻测量的优点是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测量;可以进行实时测量;电阻的变化与由于金属腐蚀产生的重量变化直接相关,不受其它因素干扰。

  • 标签: 博物馆环境 金属腐蚀 测量法 电阻 银器 铜器
  • 简介: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大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超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超传》之经历,认为伯希和于1904年上半年发表的《8世纪末从中国入印度的两条线路》一文,显示他已熟知慧琳《音义》中所记《慧超传》的85个词汇。当伯希和于1908年3月23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第一次翻阅《慧超传》残卷时,当场确定了其内容。当伯希和于1909年9月在北京接待罗振玉等中国学者时,曾展示敦煌本《慧超传》残卷,并透露其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慧超传》的结果。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莫高窟石室秘录》两文中,均承认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系由伯希和根据慧琳《音义》确定。但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中,在谈论敦煌本《慧超传》定名问题时,已不再提及伯希和之名。此后,学界一直误以为罗振玉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本文认为,学术史研究应追本溯源,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确认伯希和是第一个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的学者。

  • 标签: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一切经音义伯希和 罗振玉
  • 简介:11月21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党组中心组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学习讲座。局党组书记、局长单霁翔,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柏,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保华,局机关全体同志以及机关服务中心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组中心组 国家文物局 公务员法 学习 讲座
  • 简介:本文首先就关于部分禅宗北宗人物传记中的失误之处进行举证,同时对禅宗初期的重要人物高僧如,在禅史上的地位略作评价;再次就、两书不载如或窜改法如弟子师承关系之失误进行评析.

  • 标签: 北宗人物 东西两京 弘忍十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