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日前,传媒报道佛山粤剧博物馆开馆,说及佛山是粤剧发祥地。一般人便以为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这使一个粤剧研究的老问题又重新摆上桌面上来——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么?明代“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云集艺人,相邻的省城、天下闻名商都广州又岂会不艺人云集呢?

  • 标签: 题扇桥 粤剧 广州市 佛山市 历史地理
  • 简介:2012年12月22日,由中共西林县委、西林县政府主办,西林县委宣传部、百色学院、百色起义纪念馆、广西历史学会联合承办,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会、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共百色市委宣传部、广西壮学学会、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共同协办的“中国·广西岑氏‘一门三总督’学术研讨会”在西林县举行。

  • 标签: 总督 聚集 专家 省区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会
  • 简介:《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迭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醒狮周报》 国家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社会转型
  • 简介:先秦时期,君主们经常举行与诸侯的朝会。朝会的仪式很隆重,各路诸侯带着各地最珍贵的土特产在台下等候君主的传诏进贡。其实,这种耗费巨大的朝会并无重大的决策意义.更多的是君主们显示权威,诸侯们争逐名利,夸富比贵。

  • 标签: 海上丝路 始发港 合浦 聚集 交流 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