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殖民活动在早期曾是资本主义的先驱,以后就越来越成为资本撬动世界各个角落的杠杆。殖民扩张的原动力是贪婪的物欲。因而,殖民主义充斥着野蛮与罪恶以及一切现代人人性中最阴暗的东西。黑格尔把恶看作是历史发展动力借以表现的形式。马克思也以'痛苦是快乐的源泉'说明殖民统治对殖民地未来的意义。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西欧思想家与二十世纪从殖民主义下摆脱出的人们,对殖民主义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别。但是,无论对于马克

  • 标签: 殖民扩张 殖民活动 十九世纪 性中 殖民当局 经济社会结构
  • 简介:战国秦汉时期存在着"固定官价"、"平贾"(正贾)、"实际价格"这3个层次的物价结构。该时期市场实际价格的变动未必是与固定官价及平贾不同的例外或者是非法的现象,而为法律所允许,所以钱的价值并非是由金或布本位制以及与此类似的制度来维持的。国家当时只允许具有同一种钱文的钱流通,试图维持通过累加其枚数来计算商品价值的体系,并且试图进一步减轻钱的重量,直至其低于钱文的"名义重量"或"规定重量"。不过,由于民间倾向于将钱当作是秤量货币,民众没有完全遵行钱文。这样,官府不得不顺从民间意志,转而采用接近"实际重量"的,作为一定的价值物恰好能为民间所接受的钱文。

  • 标签: 战国秦汉时期 物价 平价 钱币 黄金
  • 简介:从秦汉里制和基层社会结构入手,古今学者对闾左含义的种种分歧可以涣然冰释。闾本是基层居民组织,后指里门,闾左即里门左侧。里的设置和居民分布有严格规定,街巷墙垣、道路林木、里门数量依制而定;里民则根据身份等级,各有相应居住区,五家为伍,比邻而居,相互监督。闾左是浮浪人群居住区,其来源复杂,既非贱民,亦非破产流亡人员,使之居于闾左,是秦统一之后基层社会秩序化的体现。"发闾左"则体现了秦朝徭役制度的严肃性,不能简单地看做秦政残暴的证据。

  • 标签: 闾左 浮浪人群 社会控制 社会结构
  • 简介: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05年7月,曾经担任过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陈锦华同志在《国事述忆》一书中提及一件往事:1990年9月,时任体改委国外经济体制司副司长的江春泽同志根据他布置的任务,完成了一篇《外国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的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评论》的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并对当时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的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期,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江春泽同志为我们讲述起草这份报告的来龙去脉和幕后故事。

  • 标签: 计划与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改革方向 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正>一、西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性和特殊性西藏自1951年和平解放后,经历了1959年的“平叛斗争”和民主改革,196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以后又先后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牧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时,西藏不但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而且也确立了以生产资料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西藏经济 少数民族 经济问题 商品经济
  • 简介:<正>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讲述"专栏播放了近代著名学者陶希圣之子陶晋生忆述其父当年叛离汪伪集团、揭穿日伪密约的全过程,观后使人感触良多。多年来,因陶希圣一度误入汪伪集团,又因他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长

  • 标签: 陶希圣 社会经济史 陶晋 食货志 使人 国民党中央
  • 简介:明中叶以后,华南沿海及其腹地在海外贸易、山区开发等因素推动下,市场的整合度越来越高,一些沿海的商业聚落应运而生。位于粤西高州府有着“小佛山”之称的梅蒹镇即是其中的代表。本文探讨了从明清之交地方动乱到清中叶以后社会秩序重组期间梅莱镇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化轨迹,揭示出不同人群在这一特定时空中所结成的社会网络以及梅莱与更大区域之间的复杂关联,由此可使我们加深对明清时期的市场网络和华南市镇社会史的理解。

  • 标签: 梅菉镇 华南市镇空间 社会组织
  • 简介:唐力行先生的大作《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社会变迁》(下文简称《延续与断裂》)于2015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著作虽是先生所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权力下的乡村统合——16至20世纪徽州乡村社会权力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但同时也可视为耗费先生数十年时间和心血关于徽学研究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宏观结构上的谋篇布局,还是力透纸背的具体论述,或是顺畅活泼的文字表达,再或是随处可见的与前人的频繁互动等等,《延续与断裂》都堪称-部整体社会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 标签: 超稳定结构 社会史研究 乡村社会 社会变迁 断裂 徽州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的讨论是建立在"反思"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的。为深化相关认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于2001年、2002年,2004年5月和12月,先后承办了四届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的研讨会。历届研讨会对西方关于中国传统经济的最新研究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劳动生产率等西方学术概念等焦点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史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2016年6月25—26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研究》杂志社、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暨农商社会/富民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隆重召开。

  • 标签: 农商 经济发展水平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系 社会经济发展 学术概念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的序幕,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直接动力就是改革、特别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实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史考
  • 简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重要目标.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小康事关全局.本文就青海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差距及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作了一些探讨.

  • 标签: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贫困
  • 简介: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李经纬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20期)回鹘文是我国维吾尔族早在唐未、两宋和元朝时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民族古文字,维吾尔族曾经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有的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

  • 标签: 社会经济文书 回鹘文文献 情况概述 文书研究 回鹘文文书 吐鲁番
  • 简介:城镇化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壮族乡村的社会结构。城镇化一方面带来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失衡,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壮族乡村地区要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及教育等手段,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城镇化 壮族乡村 社会结构 变迁 治理
  • 简介:青海省农业经济结构在前期调整中,形成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质量未得到充分提高,不适应市场需求,今后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牧区经济迈上新台阶。

  • 标签: 青海农业经济结构 种植业结构 畜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
  • 简介:陈济棠治粤,为了巩固在广东的统治地位,提出了发展广东经济的《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以增强经济实力,与中央抗衡。这一时期广东经济发展到历史的最高水平,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拟从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区域结构等三个层面对广东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历史的考察与分析。

  • 标签: 陈济棠 广东 经济结构 工业 经济发展 农业
  • 简介:此次赴西北调查,其目的在研究西北农村凋敝之症结所在,以定救济之策。故调查范围以农业与农村建设为主,而于农业中,则注重农作物产销情形及农业副产、农业经营等。

  • 标签: 物产 西北 救济 重农 症结 目的
  • 简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青海公共财政体系,是完善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促进青海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围绕构建完善的青海公共财政体系,就今后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青海 公共财政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