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诸葛亮于兴平元年(194)随叔父诸葛玄离开故乡阳都时,已经14岁,正是他人生观开始树立的时期,故其思想的形成,与琅邪一带的学术氛围是分不开的。而且,诸葛氏家族对学术问题的关心也是有传统的。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即以明经为郡文学;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先任梁父尉、后为泰山郡丞,亦当是经由察举而入仕,而东汉顺帝以后的察举对策都是要考试“家法”的。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诸葛亮为学的途径和方法虽与乃兄不尽一致,然从他曾著《论前汉事》一卷(见《隋书·经籍志》及《唐书·艺文志》)及日后的造诣来看,其对学术问题的关心,较之乃兄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 标签: 诸葛亮 学术氛围 《公羊春秋》 《易》学 琅邪郡 “大一统”
  • 简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礼”的原则下形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独特的朝贡关系网络。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的学科方法一直没有介入这一研究领域。本文力图运用经济人类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就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结果发现中国古代朝贡关系对于构建和修正经济人类学的礼物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着独特价值。

  • 标签: 朝贡关系 中国古代 经济人类学 社会交换
  • 简介:宋湘(1757-1827);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白渡镇创乐象湖村)人。宋湘在世时,曾任翰林院编修,四川、贵州乡试主考,文渊阁校理,咸安宫、国史馆、文颖馆总纂。尔后被派往云南,先后担任曲靖、广南、大理、凤庆、保山、楚雄任知府,期间还兼任迤西、迤南、盐法道员,官至湖北督粮道。

  • 标签: 宋湘 才子 岭南 梅州市 嘉应州 翰林院
  • 简介:本文从山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首善之区,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山西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密切配合的范例,山西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典范,山西是八路军八年抗战的物质保障地,山西是抗战爱国文化的引领地,山西是抗战精神的铸就地七个方面来探讨山西在全民族抗战中的独特地位,对于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抗日战争 山西 独特地位
  • 简介: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理论建设──灌阳县志办在修志中形成理论研究氛围熊光嵩本届修志,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的。其来势强劲,发展迅猛。新编《淮阳县志》,根据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于1982年12月成立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从县直党政...

  • 标签: 方志理论 理论建设 学术研究 灌阳县 研究氛围 形成理论
  • 简介:长角苗是苗族支系中的少数族群,长期以来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与社会传统。长角苗发饰作为族群最鲜明的特征,不同于一般装饰性的简易发饰,与长角苗的社会特征、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对梭戛长角苗进行田野调查,分析长角苗发饰中的信息和特征,对探讨长角苗的民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梭戛 长角苗 发饰 民族生活史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佛道关系 佛典翻译 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