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西汉初年的思想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陆贾、贾谊、韩婴和董仲舒。这些思想家是不同阶段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展现了思想演变进程中的时代特点。从秦的法家专政到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地位的确立,思想家们的贡献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治”的指导思想问题。“治术”对于思想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有效地进行实用操作和实现制度化,

  • 标签: 政治法律思想 陆贾 思想家 代表人物 思想演变 儒家经学
  • 简介:戊戌辛亥间文化思想与政治汤志钧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由维新变法到推翻帝制,波澜壮阔,风发潮涌,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戊戌维新,报刊流行,教育改革,冲击了封建传统,促使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虽然仅仅走了第一步,却是很值得重视的一步。那么,戊...

  • 标签: 文化思想 康有为 梁启超 章太炎 孔子 顾炎武
  • 简介:公元七世纪初,与我国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同时,西藏高原地区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另一个杰出人物——藏族奴隶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松赞干布。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西藏高原一带,到公元六、七世纪之交,他们的社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畜养着成群的牛、羊、猪、马,种植

  • 标签: 西藏高原 封建地主阶级 中华民族历史 社会生产 元七 高原地区
  • 简介:高拱,字宿卿,河南新郑人,以地望名之高新郑,是明代嘉隆万三朝的重臣。《病榻遗言》是高新郑在神宗初政后被逐出政坛回籍赋闲期间撰写的政治回忆录,是高张(张居正)交恶的一家言。高新郑与张江陵恩怨深结,在该书中是己而非张,攻江陵“附保逐拱”、“矫诏顾命”、“招权纳财”、“谋害元辅”等,对万历十年以后的明代政局影响极深。然而,《病榻遗言》中多有不实之词,真假混杂,虚虚实实,体现了高新郑的政治智慧,更折射着高新郑的政治权谋,今人如欲理解万历政局,必须对其中一些关键说法加以厘清。

  • 标签: 高拱 《病榻遗言》 政治权谋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全新概念,这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 标签: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民主建设
  • 简介:有明一代,在今贵州境内,大、小土司数以十计,其中,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是当时著名的“四大土司”。历史上的所谓“水东”、“水西”,是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分界的,鸭池河以东一片谓之“水东”,鸭池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则谓之“水西”。不过,“水西”的概念后来起了变化,演变为一个特定政治区域的名称,即彝族安氏贵族统治的区域。“水西”之地,大抵在今大方、水城、六枝、纳雍、织金、黔西、金沙各县及毕节、息烽、修文、清镇、平坝、普定的一部分,因前八县地是“水西”的本土,史称“水内”,而后

  • 标签: 水西 九扯 鸭池河 九纵 大土司 政治区域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轮新编地方志以来,如何记述失误,一直是方志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第二轮续修在即,如何对待和反映失误,仍然是一个需要正视与认真对待的问题。

  • 标签: 地方志 政治失误 编纂工作 中国 失误问题 指导思想
  • 简介:<正>西方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三大思潮。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主导思潮传入中国以前,许多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先驱,多多少少在思想上留下过这三大思潮的刻痕。西方民主主义的影响自不必说,空想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也对早年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如青年时代的恽代英,就在其列。任何一种真诚的理论都是改造理论,这种改造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改造而实现的。无论

  • 标签: 早期政治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无政府主义 恽代英 民主主义 新村主义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元代以后,数十个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间,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民族间的关系可以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蒙古族和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是这样.

  • 标签: 《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 书评 民族关系 学术性 蒙古族 藏族
  • 简介:张东荪,原名万田,字东荪,曾用名“圣心”,1886年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

  • 标签: 政治活动家 张东荪 “玩” 民主社会党 悲剧 现代哲学家
  • 简介:土耳其的民主化与日本、韩国几乎同时起步,属于第二批民主化浪潮国家中的一员,由于奉行模式不同,国际社会称其为土耳其模式。因为土耳其的民主化道路与土耳其欧盟之旅交织起来,具有了新的维度。土耳其的民主化也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军人在土耳其政治中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考验着土耳其人的政治智慧。军人政治的深层原因在于,历史赋予土耳其军队作为宪法和国家保护神的使命,民主政治却要求军队远离政治,二者之间难以兼容。

  • 标签: 土耳其 欧盟 军队 民主
  • 简介: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和建立的国会,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与共和的精神,也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当被袁世凯、段祺瑞的专制统治破坏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革命立场,毅然高举“护法”大旗,义无反顾,向恶势力展开斗争。1917年9月至1918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发动武力护法。章太炎从一开始就参与了重大举措的决策和实施,参加了护法战争。虽然护法战争仅仅9个月即宣告失败,但这是章太炎在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最后一次政治拼搏,也是他一生中最光采的一页。

  • 标签: 章太炎 孙中山 护法战争 军政府 政治心态 唐继尧
  • 简介: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邙山(今孟津县)人,西汉初年著名思想家。前贤时俊对贾谊其人其学研究较多,但对其思想的派别属性一直争论不休。揆诸众说,尤以论其为儒家和法家者居多,首论贾谊为汉初法家代表人物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明确地将贾谊作为汉初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夫之及近人丁泰、肖蔻父等均持与司马迁相同的观点。而西汉末年的刘歆,却将贾谊定性为儒者。班固宗刘歆之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将贾谊的《新书》归为儒家类,此后,历代正史之《艺文志》及目录学著作均将《新书》归类儒家。

  • 标签: 贾谊 汉代政治 法治思想 《艺文志》 代表人物 《新书》
  • 简介:宋代封驳制度是在仿效唐代“故事”的基础上建立的,后来又被宋人奉为“祖宗之法”而加以尊崇.同唐代相比,宋代的封驳制度在封驳机构、方式、封驳过程以及封驳的限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北宋中期以后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这些变化及其与政治运作的关系,分析了封驳职能的发挥在北宋前期、中期以及唐宋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标签: 北宋 封驳制度 限制君权 政治运作
  • 简介:1989年和1997年,我曾经在《广东史志》上发表过两篇关于志书怎样记述政治运动的文章,感到言犹未尽,特再补充一些有关的材料和意见,就教于志界同仁。

  • 标签: 志书 政治运动 修志工作 地方特色
  • 简介:众多部落、族群、民族历经5000年交流互鉴和族际政治整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中华;其间还经历了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不成熟的民族国家向成熟的民族国家的复杂演变。这种从自为到自觉的整合所遵循的逻辑,既体现了某种普遍性,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内含国家革故鼎新的要求,且在现实与未来的传承中,必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构筑牢固的认同基础。在摆脱了王朝国家的历史循环和犹豫徘徊之后,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现代法治民主之路,并认同和追求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法治民主为导向的族际政治整合不但会强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必将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动者。

  • 标签: 族际政治整合逻辑 中华民族复兴 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美国西部开发有很深远的政治影响,西部新州加入联邦改变了美国政治舞台的区域力量构成;西部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加速了美国政治民主化的趋势;西部开发加剧南北矛盾,但却有利于自由劳动制度的全面胜利;西部开发影响着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与确立.

  • 标签: 美国 西部开发 政治影响
  • 简介:"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 标签: 现代中国 地方主义 地方心理观念 地方政治意识 地方政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