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至少在中国有了丝绸之路时,人类已迈人世界化的征途——东西方世界借助驼骆和帆船进行远距离交往。只是由于交通工具自身的限制,如速度和运载量以及安全等条件约束,世界化只是以极低的速度在缓缓地进行着,以至于世界各地的发展主要是靠所在区域的内部动力,即使偶有外部力量,其作用也十分微弱,所以可以说,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彼此孤立的状态。

  • 标签: 世界化潮流 客家文化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党争的时间延续之长,卷人人数之多.斗争之复杂激烈,都是极为少见的,其影响的广泛,亦涉及有宋一代思想文化的各个层面。深入研究北宋党争的实质及其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宋代思想文化的总体风貌和特征,了解和把握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演变轨迹,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党争 广泛 北宋 演变轨迹 宋代 思想文化
  • 简介:雷沛鸿(1888—1967),广西南宁市人,著名的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英、美、德等国,加入中国同盟会。四度出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曾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教育研究所所长。五次出国考察教育。先后创办国民基础教育、国民中学、西江学院,致力于建构“民族教育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理论。

  • 标签: 中国同盟会 教育家 国民 出国考察 留学 广西大学
  • 简介:北京建都已有856年的历史了。这是以公元1153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从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东南阿城)迁都燕京,并改燕京名中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算起的。

  • 标签: 燕京 迁都 海陵 重大历史事件 原因 哈尔滨市
  • 简介:本文论述李石曾的文化浪漫主义核心内容之一的“留法教育活动”,尤其凸显其“文化政治意义”,进而追考其理念之后的法国文化渊源。他虽不为官,但政界影响却不容忽视,而除了日后的“清党有功”之外,他自身通过文化/教育活动累积的政治资本其实也应当予以足够重视。文化政治的意义,就在于两者间的相辅相成。而李石曾之所以能成就现代中国别具一格的“石僧范式”,则与其在20世纪初年的留法时代及对法国文化的自觉汲取和创造意识关联密切。

  • 标签: 李石曾 留学史 文化政治 中法文化关系
  • 简介: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全国性修志工作,已持续10多年了。一批新志书陆续出版发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国家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方志工作者在理论领域里也有所创获,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方志理论滞后于方志实践的问题,它所形成的消极影响,不断在修志实践中显露出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召开方志理论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理论建设问题,这将推动方志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志书编纂质量的不断提高。

  • 标签: 中国地方志 方志理论 本体论研究 方志事业 修志实践 方志工作者
  • 简介: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胡适建立了新的学术典范。其中,“先秦无六家”论就是胡适提出的一大创见。所谓“先秦无六家”论是指先秦时代并不存在司马谈所说的六大学派。它的重点在于对“名家”、“道家”、“法家”的质疑和批判。在该论的建立过程中,胡适受益于西方逻辑学的训练,借鉴了梁启超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受到了顾颉刚的影响。然而,胡适之所以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方法指导下的疑古辨伪学实践。此论破除了对先秦诸子派分的汉人论述之迷信,恢复了先秦学者因人研究的路径,对于当下的诸子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胡适的“先秦无六家”论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前瞻性和典范性的重大命题,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 标签: 胡适 “先秦无六家”论 名家 道家 法家
  • 简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及生态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防沙治沙3大类10项建设工程。多年来,西藏在生态保护和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现西藏经济模式、结构转型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为扭转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做了基础性的工作,具有把西藏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 标签: 西藏 生态 保护 成就 意义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卫拉特历史档案开始整理、翻译、出版。至今中国出版13部,外国出版10部,共23部,37册,均为1694年至1991年间的档案,共11,000多件。档案的发现和公布促进了卫拉特历史文化研究。

  • 标签: 历史档案 卫拉特学 关系 认识 学术意义
  • 简介: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首领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仪轨和政教上层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协调起来,解决了宗教首领的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力的传承和延续问题。活佛转世制度相沿既久,到清朝已流弊丛生,需要由朝廷制定相应的法规加以整饬。乾隆帝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活佛转世制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首领 朝廷 乾隆帝 清朝 帝制 活佛
  • 简介:三国曹魏时期的何晏、王弼提出的"贵无"论已进入对人性和个体的讨论,导引出一种合乎自然人性的自然生活态度。与此相应的"言""意"之争,则使魏晋时代知识阶层作为"人"和"士"的主体意识悄然形成。后来"竹林"中人又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深入论辩,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最得人心。"贵无"论促成了魏晋之际以建立理想人格、争取精神自由和超越为目标、为实践的人文主义大波的兴起。

  • 标签: “贵无”论 生活价值观 得意忘言 越名教而任自然
  • 简介: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是其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始终坚持以地方自治为政治理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系,体现了孙中山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属性,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虽然这一地方自治思想体系带有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在近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但其在学理上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的.

  • 标签: 孙中山 地方自治 民主政治
  • 简介:在近期的美国革命史学中,美国史家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议题加之于美国革命,把普通人和边缘群体视为革命的主体,特别关注革命的破坏性和受害者。这些新的解释策略汇合在一起,共同瓦解了以往对美国革命历史意义的界定。在这种学术语境中,有必要把美国革命还原为一场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的政治革命,着重探讨它在政府结构、权力关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造成的变化,尤其是关注它在现代民主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更准确、更清晰地理解美国革命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 标签: 美国革命 民主革命说 两分法模式 现代民主的形成
  • 简介: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别具一格者,他创辟了新鲜泼辣的"诚斋体",成为当时诗歌转变的重要枢纽.对于他这种诗体,宋金元人多是推崇,明人忽略,清人有推重也有贬斥.这一曲折的论评史,昭示了古代诗论家重"活法",崇自然天成,诎粗率滑俗的诗学主张,具有诗法探讨的意义.

  • 标签: 杨万里 诗歌 “诚斋体” 自然天成 艺术风格
  • 简介:官营茶马贸易自宋代正式兴起以来直到清代废止,延续发展达数百年之久。王晓燕发表在《中国藏学》2002年第四期上的文章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茶马贸易受其特有的政治制度的约束或促进,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从而对社会产生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官营茶马贸易为民族融合打下了经济基础。茶马贸易实际上是因两大区域分工而形成的一种交换活动,这种经济交往是政治、文化交流的基础。

  • 标签: 官营 藏学 历史作用 民族融合 贸易 清代
  • 简介:法国具有长期对外援助的历史。在对外援助中,法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坚持普遍与重点相结合的地区援助政策,重视法国文化传播,推进对落后国家的气候援助,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建立援助评估制度,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等。但法国对外援助也有一些教训和问题:援助目标过多,援助机构复杂,与受援国关系不对等,导致受援国产生援助依赖。我国深化援外方式改革,应注意吸取法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灵活确定重点援助国别,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受援国的文化交流,谨慎处理对外援助中的多边合作关系。

  • 标签: 法国 对外援助 经验教训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