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对话的方式,回溯吉狄马加三十多年诗歌创作的历程,探究诗歌创作中,个体与时代、自我与民族、自然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等向度的问题,通过考察诗人个体的创作历程与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生动流变的关系,揭示两者之间复杂而丰富的互动关系。

  • 标签: 诗歌创作 吉狄马加 个体 对话 民族 意义
  • 简介:蔡晓惠:李老师,我知道您是在1987年出国、到加拿大以后才开始文学创作的。英文小说DaughtersoftheRedLand(《红浮萍》)是您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您亲自操刀译写的中文版《红浮萍》也在2010年问世。您还发表了《雪百合》《羊群》《嫁得西风》《海底》《尺素天涯》等一系列中英文作品,是少见的同时兼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双语作家。我注意到,您并不是文学专业科班出身:您在国内学的是新闻,出国以后在加拿大主修历史专业。您的专业背景对您的双语写作有影响吗?

  • 标签: 文学创作 加拿大 中英文 双语 文化传播 作家
  • 简介: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室主办的“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于2008年9月10日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翻译与20世纪文学的关系、翻译文学与文学史的关系及其地位的确立、翻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翻译文学 中国文学 研讨会综述 跨文化 中国社科院 对话
  • 简介: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文化和学术的整体转向,亦是"现代的基本或根本精神",(1)更是艺术与科学对话的新视域。科学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发展不约而同地朝向了生活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科学与艺术在内在生命本体层面的融合提供了新的价值尺度。

  • 标签: 生活世界思想 艺术与科学 文化对话 价值尺度 人文文化 视域
  • 简介:本文试图从哲学和汉学的双重角度.介绍、分析和诠释于连的两个基本概念l’alterite和l’ecart,旨在把他重新放入欧洲当代哲学脉络里看中国如何成为欧洲哲学未思之思的他者;同时透过他哲学汉学化的研究方式,看基于相异性的比较如何能让自我和他者彼此凸显:并由此探讨如何生成当代中西对话中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和他者。

  • 标签: 于连 他者性和相异性 未思之思 间距 对话
  • 简介:2008年10月12日至14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承办、北大、清华和人民大学协办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法、美、英、韩、印、日、新、墨、匈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学者出席了这次空前规模的学术盛会,其中有14位学者作大会发言,258位学者在18个分组和圆桌会议上宣读了论文。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比较文学 第九届年会 文学对话 文化互动 学会
  • 简介: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自新时期以来已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无庸讳言,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它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有感于此,何云波、张旭等先生合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力求在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有所突破,并由此做了许多可贵的尝试。

  • 标签: 跨学科研究 跨文化视野 比较文学 对话机制 越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