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工作需要,这几年连续给高三美术班的学生上高考历史复习课。刚接手这项工作时,心中很茫然。美术生在完成专业测试回到学校上高三复习课时,大都在二月下旬,比正常的高三学生复习时间整整少了大约半年.而且大多美术生的基础知识不甚理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高三历史复习任务是很困难的。但经过不断地摸索。我体会到只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还是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

  • 标签: 历史教学 高三 美术 复习课 专业测试 基础知识
  • 简介: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绘画技能。通过各种渠道来让学生在绘画和动手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

  • 标签: 教改 兴趣 发展
  • 作者: 唐延庆(贵港市县西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 2009年第7期
  • 机构: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写下一部长诗《天问》,对宇宙、人类、自然和历史提出了172个问题。至今,科学家和哲学家还在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屈原不愧为创造素质极高的人杰。火药、纸、指南针、印刷术,我国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社会,使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社会,人类至今仍在受益。创造素质,产生了多少发明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21世纪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更是责无旁货。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 标签: 学生创造力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学 教育工作者
  • 作者: 马丹(贵港市县西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 2009年第7期
  • 机构: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中,美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生产劳动密切集合,使受教育者在多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科学知识、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美育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也是多列序的。自然景致的优美、社会制度的高尚、人际关系的团结友爱以及学校、家庭等良好管理和教育,都能起着美育的作用。既能抒发人的情感,增强美的感受,又能修身养性,陶冶人的高尚情操。美育在美术教学在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从小学起,就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尽快地获得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打好美术教育的基础。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一般认为,美育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有人主张,美育应包含在德、智、体三育之内,不必单独提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 标签: 初中美术创新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资料研究显示,课堂中合理的座位编排变化,对教学效果,师生情感,学生自身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新课标中“合作学习”理念的提出,也同样对教师课堂统筹能力提出要求,而座位的编排设计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美术教学特点,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座位的安排设计展开研究,并对美术课堂座位的编排设计提出建议。

  • 标签: 美术 课堂教学 座位编排设计 合作学习
  • 作者: 张春(邹平县好生教委山东省邹平256200)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 2009年第7期
  • 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是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国威(易县中学河北易县074200)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 2010年第01期
  • 机构:1.要把握学科特征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2.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拐棍”,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纲要》中明确把音乐、美术同划为艺术领域,音乐与美术是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在实践中,我们尝试把音乐引入美术的教育教学中,让美术牵手音乐,充分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为一体。这一新的教学策略既营造了宽松、愉快的艺术教学氛围,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陶冶了幼儿的艺术情操。

  • 标签: 音乐 美术 点睛 牵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创作活动中,我们都可能有过思维冻结的时候,忽然发现脑子不管用了,甚至到了“才思枯竭”的境地。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太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人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受到抑制。此时,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帮助摆脱这种迂回在无效的执着之中的方法,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并回归到充满灵感的创作之中。

  • 标签: 逆向思维 美术 创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