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高等教育依附性及自主性使其与经济发展呈现出非均衡互动性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要求进行相应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机理是其要素组合方式的优化。结构路径、技术路径、制度路径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整合机制,此种整合机制通过对发展要素优化组合来有效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路径选择。

  • 标签: 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要素组合 结构路径 技术路径 制度路径
  • 简介: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形态,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师培训中,并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对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教师专业情意和拓展教师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顺德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努力学习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创新探索教师培训方式方法,尝试将学徒制运用于新教师培训实践,并逐渐形成了系统而有效的培训运行机制。培训实践发现,学徒制在新教师实践培训中的运用,能有效改善教师学习积极性低、参与度低、学习被动的状况,能使教师更情境化参与和体会教学,能更主动参与培训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 标签: 学徒制 教师培训 实践 价值
  • 简介:通过调查问卷对广东10所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较为普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学生干部之间在学术失范行为上无显著差异。与此同时,通过调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从而从学术道德教育、学术管理工作、评价制度以及导师培养等方面提出对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几点建议。

  • 标签: 广东省 研究生 学术道德
  • 简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公民教育逐步进入国家政策领域,教育理论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学校德育也迎来了新的世纪。然而,公民德育在我国尚缺少有力的政策依靠,我们不能过多期待公民德育的政策改进和支持。相反,公民教育理论的传播和影响则是推进公民德育实践更为重要的力量和元素。因而,努力寻找公民德育的理论支持和微观实践中的意识革命,才是我国公民德育建设的基本模式和思想路径。

  • 标签: 德育政策 公民德育 教育实践
  • 简介: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对互动反馈教学目标体系应用的理论认识与具体实践。并以八年级历史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作详细课例分析,从而感悟目标、过程、评价一致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作用。

  • 标签: 目标精确 过程合理 评价一致 课程实效
  • 简介:贫困生资助资源的有效配置能直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资源的配置出现错位,部分贫困生为补贴生计而外出勤工俭学,导致学业表现欠佳或未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陷入因贫困而无法获得资助的恶性循环;来自农村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贫困率仍然很高。这说明,最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并非现有学生资助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现有资助项目对减少大学生贫困现象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贫困生资助 资助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